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6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国通”彼得·海斯勒:

中国人缺乏自省,美国人狭隘封闭

○作者 [美] 朱莉·马基宁 ○译者 张俊 《 青年参考 》( 2013年06月12日   32 版)

    《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Strange Stones: Dispatches from East and West),哈珀四季出版社2013年5月,368页。

    在自己的新著中,“中国通”彼得·海斯勒把他在中国的见闻与在美国的经历穿插起来,试图运用比较文化的方法,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一个急速变化的中国。

    2001年至2010年,由志愿者转型为《纽约客》专栏作家的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以下沿用)写了3本有趣而翔实的、有关中国的书,内容大都是他在与中国人的日常交往中获得的。何伟目前已经离开中国,定居美国科罗拉多州凯罗市。即便如此,他的新作《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仍然汇编了一系列有关“中央王国”底层百姓的短篇故事。他的《纽约客》粉丝们会发现这些报道大多似曾相识,尽管其中不少值得开心地重读。

    此书收录的部分文章具有永恒的品质,如排在首篇的《排名最高的野生风味餐厅,以及“新八景”野生风味食品城》,讲得是罗岗镇(音)两家餐馆的竞争——它们的主菜居然是老鼠。何伟巧妙地捕获了在中国吃饭和做生意的种种古怪、但并不十分令人不安的细节。

    其他的故事,有一个是以上世纪90年代到南方新兴城市深圳打工的年轻人为主角,另一个讲的是中国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行的种种筹备,第三个讲的是姚明进军NBA及其在中国引起的争论,听上去,它们都有些过时了。

    不过在笔者看来,带着几年的距离阅读它们,反而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及其人民在过去15年内所目睹、建设和忍耐的事物的鉴别力。经济的突飞猛进,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新的公路、新的公共厕所、奥运金牌,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

    何伟没有按年代顺序讲故事,对于一部旨在呈现中国过去15年的历程的著作,这多少显得缺少章法。更奇特的是,何伟用了5章(全书共18章)讲述中国以外的事情,令整本书的结构变得不太和谐,就像一张精选唱片被心血来潮地插入了晦涩的B面那样。

    其中一个章节提到一位美国人。此君名叫大卫·斯平德勒(中文名石彬伦),通过艰苦的徒步旅行研究长城;紧接着,何伟用了25页篇幅,谈论一位尼泊尔血统的纽约长岛居民拉杰夫·戈亚尔,如何游说美国国会增加给“和平队”的拨款。与之相似,在用一章篇幅讲述了因三峡大坝蓄水而被淹没的中国城市巫山之后,紧跟着又是22页的篇幅,主题直接跳到美国科罗拉多州帕拉多克斯镇的铀矿开采问题,即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以及对资源的争夺。

    何伟表示,他之所以如此编排,是“因为我喜欢石彬伦站在拉杰夫·戈亚尔身边的想法,而且,巫山人也许会有些事情要跟帕拉多克斯的居民说。”

    当然,有一部分关于美国的文字很好地呼应了其他章节,那就是倒数第二章“到西部去”。我们看到,何伟移居科罗拉多州一个偏僻的角落,设法与当地人融合。他欣喜地指出,美国人喜独居,但更健谈,热衷于和他人分享话题。当然,他有时也会感到沮丧。譬如,尽管中国农民针对西方的质疑每每令他啼笑皆非,可美国人的狭隘封闭更严重。

    他写道:“有时,因为(美国同胞)缺乏好奇心,我很郁闷。印象中,在中国,即使是没受过教育的人也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真不知道为什么美国人不是这样。”

    但他也承认:“很多中国人并不关心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社区,这同样是事实,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们不懂得自省——宁愿不去认真地思考自己的人生。这是中国人与美国人的主要差别之一,美国人是在不断地为自己和自己生活的地方创造故事的。

    对读者而言,最幸运的是,何伟既具有中国人的好奇心,也具有美国人的讲故事才能。这使得《奇石》一书得以生动而有价值地展现了过去15年来的中国。

    □美国《洛杉矶时报》

分享到:

 

父亲告诉我,他是中情局特工
中国人缺乏自省,美国人狭隘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