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6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书评

学会和机器人共享世界

作者 [美] 史蒂文·莱文斯顿 译者 陈荣生 《 青年参考 》( 2013年06月05日   32 版)

    《机器人的未来》(ROBOT FUTURES),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13年5月,160页。

    人工智能的普及,必将令我们的世界观乃至道德认知发生巨大改变。机器人如何为人类服务,人类又该如何同机器人共处?现在探讨类似问题,并非为时尚早。

    如果有来生,我愿意作为一个机器人转世。如果再次变成人类、狮子狗、或是金鱼,从生物学上说,似乎是太可悲了。最起码,机器人能够享受更广泛的娱乐方式——以机械手交替抛掷12个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迈开粘糊糊的脚在墙壁上行走……如果你相信艾拉赫·礼萨·努尔巴赫什在新著《机器人的未来》中描绘的世界,这些都不是奢谈。

    我觉得,努尔巴赫什教授尽管外表上仍然是人类,他的思想已经站到了机器人一边。他已经养育出了很多智能机器,包括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里那位身高2.10米的导游。他赋予了机器人三维视觉,还发明了一种导航技术,帮助机器人在室内行走而不至于迷路。如今,努尔巴赫什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主持一个实验室,专门研究人机交互技术。

    在《机器人的未来》一书中,他揭示了促使人类愈发依赖人工智能的社会因素,并以敏锐的眼光对由此引发的问题进行了前瞻。机器人迟早会超越它们严苛的“父母”,与互联网的连接将令它们拥有让凡人甘拜下风的海量知识,依靠人工智能,它们迟早能够学会独立决策。它们能看到我们,听懂我们的话,回应我们,识别语音,能理解坚定的握手并感知人类的喜怒哀乐……它们在办公室、工厂、家庭、商店和人行道旁的存在,将迫使人类面临一个需要重新适应的时代。努尔巴赫什写道:“我们发明了一个新物种,也留下了一道难题:我们该如何与这些新造物共享有限的世界,这种新生态将如何改变我们的身份和行为?”

    对机器人下定义是很棘手的。诚然,并不是所有机器人都具备《星球大战》中的C3PO那种酷似人类的外形。它们可以被设计为照相机取景框或一条蛇(以便执行军事任务)。或许,要更好地理解其本质,应该瞄准它们能做些什么——范围大到难以置信,以至于让知情者忧心忡忡。努尔巴赫什强调,机器人用一种人类根本无法做到的方式,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搭建了一道桥梁。譬如,一个小不点儿的飞行机器人可以找到建筑物外墙上一扇打开的窗,然后溜进去,画出其内部结构图,并把图样即时发布到互联网上。

    人工智能的演变与三个环节的关键进展相关:感知环境的能力、自主做出决定、进一步采取行动。以一家快餐店为例,假设你是常客,而且习惯购买相同款式的三明治和薯条。你刚刚驾车驶入停车场,就会被机器人服务生认出,它迅速向厨房发出订单,等你来到柜台,中意的食品已等候多时了。这可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该机器人服务生名为“鲍勃”,5年前就已投入使用,它是通过安装在摄像机上的计算机视觉系统获取顾客资料的。

    “即便是隐私权的狂热拥护者,也难以从鲍勃身上找出过错。”努尔巴赫什预测,20年后,计算机视觉将变得更加精确,商店能够以惊人的准确性观察并解析顾客的行为:你走路的姿势、你在哪里流连、你注视的方向、你触摸过的商品、你环顾四周时眼光具体落在何处、你与朋友谈到一件商品时的兴奋程度,以及你看到价格时露出的表情。“传感技术持续进步,隐私的界限将不断遭到新的挑战。”

    随着机器人愈发聪明,我们与它们的关系会越来越复杂。目前,美国在部署无人机的时候,经常面对这样的责难:对这些杀手机器人的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指责它们,还是指责其监管人?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扩散——以不同规格、形状和个性出现——将使它们的创造者日益困惑,并考验我们的耐心。不仅如此,随着技术门槛不断降低,很多人将尝试自行制造机器人,就跟自建个人网页一样。可是,网页丛林破坏的只是数字世界,而这个“动物园”里的机器居民将蹂躏我们的物理世界。正如努尔巴赫什指出:“当同一条街上的邻居造了一个机器人并放任其自由行动,那么第二天,你也许就得为把它赶出自家菜园而与之搏斗了。”

    努尔巴赫什更希望探讨的是,在一个充满有感知、会思考的机器人的世界里,人类是否应该给予它们同情心和道德地位。他援引了一件真事,这与他读大学时研究的机器人“流浪汉”有关。他在斯坦福带着“流浪汉”漫游校园时,后者有片刻离开了他的视线。转过一个拐角,他看到一名妇女把路挡住,另一位男子边用脚踢“流浪汉”边嘟囔着:“我还是比你聪明。”

    学者就人类对机器人的情感反应关注甚少。那天,努尔巴赫什看到的现象或将影响深远:“这是个转折点,我意识到,机器人的存在,会使我们自身产生何等异样的举动。”

    美国《华盛顿邮报》

    关于作者:艾拉赫·礼萨·努尔巴赫什(Illah Reza Nourbakhsh),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人工智能科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员,著有大量有关机器人的学术及科普作品,与他人合写的《自主式行走机器人介绍》被业内广泛援引。

分享到:

 

学会和机器人共享世界
了解穷人,才能战胜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