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5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共享”时代,纠结于隐私者难逃失败

作者 [美] 杰夫·贾维斯 译者 南溪 《 青年参考 》( 2013年05月22日   32 版)

    隐私是个体自由的保护伞,共享是社会前进的催化剂。身为美国知名网络写手的作者相信,在信息空前发达的当今,对隐私的重视不应成为共享的障碍。

    在谷歌新闻里搜索“隐私拥护者”,你会发现他们被媒体没完没了地引用。大声疾呼,痛哭流涕,言辞犀利,被惹恼,被激怒,怀疑,关心,烦恼……这就是他们。

    早在半个世纪前的1964年,《赤裸裸的社会》(The Naked Society)的作者万斯·帕卡德就担心隐私正在“蒸发”;与之类似,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认为“隐私正在不断受到攻击”,于1968年写道:

    “隐私,它看起来不仅仅是死亡的状态,而是正在一遍又一遍地经历死亡。”

    果真如此?由于所有话题都在谈论隐私、隐私、隐私,我们可能会比以往更加注重保护隐私——甚至是极端重视。我完全赞同要有保护隐私的权利,以及保护隐私的必要性,每一个人都有必要维持对我们的信息、创造性以及个性特征的适当控制。

    同时,我也不会停止思考:我们需要保护什么样的隐私,为什么要保护?我们对隐私泄露的担忧,根源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把彼此对隐私的不同期望相互联系起来?比如说,为什么一些德国人反对“谷歌街景”拍摄他们的建筑物,另一些美国人却愿意把他们拍摄的照片上传到互联网供所有人欣赏?

    隐私和共享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实际上,它们彼此依赖。“公开和隐私是相对而言的,就像冷和热或者深和浅,”保罗·肯尼迪说道,他是加拿大广播公司《观点》(Ideas)节目的主持人,“其中一个定义了另一个。”

    举例来说,一本书是对非公开想法的公开表达。我们把自己非公开的一面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中——私下决定对某一问题的立场;但是,当我们被允许像思想家一样参与进来,分享我们的观点,组织行动的时候,我们的立场就会公开。

    揭示与否,分享与否,参与与否,我们自己会做出选择。而今,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新的选择、新的风险,还有新的机遇。任何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来做选择,而不是让别人——包括公司、政府。我们不仅要防范泄露隐私的风险,更要注意共享带来的益处。保护隐私不应是我们惟一关注的问题。隐私有自己的拥护者,共享也应该有。

    在这个充满网络链接的时代,如果过分纠结于隐私,我们就会错过太多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机会。若我们出于对未知的恐惧,而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互相建立联系的链接隔绝,那么作为个体、企业以及机构,我们难逃失败。从到到网(TripAdvisor)到维基百科,从谷歌到Facebook,通过这些工具,我们获得了大众的智慧,当然也包括我们的智慧。不过请谨记,你所公开的事物最好是基于公共利益,这也是建立一个开放、自由的社会所必须。

    技术的进步带来变化,也会造成不安。500年前,印刷术的发明也曾引起人们的恐慌。 今天,共享不仅仅是一种接入互联网的潮流,一些很酷的服务程序,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以及闪光的政治辞令,抑或年轻人的幻想,它更是社会和经济重组的核心。我相信,它最终也会像约翰内斯·古腾堡和他的印刷术一样,被证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自《公开: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正能量》,中华工商联出版社2013年3月,标题和提要系编者所拟。

分享到:

 

谁把士兵希特勒变成政客?
“共享”时代,纠结于隐私者难逃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