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5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谁把士兵希特勒变成政客?

编译 史春树 《 青年参考 》( 2013年05月22日   32 版)

    士兵希特勒(右一)和他的战友

    德国学者在专著中指出,一战结束不久,残余的德国军队便开始有目的地培植右翼“社会活动家”,当时还在服役的希特勒就是这一计划的最大“成果”。

    一个国家战败后,如果一名士兵一无所有,没受过教育或职业培训,也没有家人和朋友,他的出路何在呢?最好是继续当兵。1918年11月21日,(一战)停战协议签署十天之后,二等兵阿道夫·希特勒前往慕尼黑报到。留在部队里,意味着他可以享受到免费口粮、每月40马克的工资和热炕头。在那个寒冷的冬季,这是上苍眷顾般的绝佳待遇。

    战争结束后仍在吃公粮

    许多年后,希特勒声称,战争结束后,他“很快”决定当一名政治家。严格来讲,这并非事实。按照新书《从士兵到鼓动家:希特勒的1918~1920》的说法,至少在1918年年底,他想的是继续套着军服混日子。又过了一年半,他才正式告别军营。    

    几十年来,历史学家们一直试图弄明白:一个消瘦的三流画匠,如何能变成凶残的暴君?什么样的环境对年轻的希特勒产生了最具决定性的影响?我们知道,希特勒在奥地利的林茨市长大,父亲是有暴力倾向的海关官员,是林茨市吗?希特勒曾在维也纳卖画为生,从1908年至1913年一直住在一套寄宿公寓里,是维也纳吗?在服役期间,他在西线亲眼目睹了战场上的血肉横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人间地狱吗?

    如其著作的副题,来自萨尔茨堡的学者奥特马·普罗金格,将焦点集中在一直被忽视的两年间。“希特勒人生观形成的决定性时期……正是1918年到1920年在慕尼黑服役的时候。”普氏总结道。正是在那里,希特勒巩固了反犹主义的世界观,又成了反布尔什维克分子;在那里,他初步积累了作为鼓动家和领袖的经验和人脉,上台后加以充分利用。

    普罗金格收集了充分的论据,支持他对希特勒的分析。在大战后看似无所事事的德国军队中,这位二等兵学会了如何打击政治对手;参加了反布尔什维克教育;希望在德国“终结民主”的极右翼讲师,向他传授了宣传的伎俩;从事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一有机会就面对公众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闻达于军营内外。总之,正如普罗金格所揭示出的,16岁就离开学校的希特勒相当于上了一次速成班,获得了“领导一场运动的关键能力”。

    借审查同僚学习政治斗争

    随着战后德国社会矛盾的加剧,士兵希特勒的政治生涯从1919年春天开始了。当年4月7日,激进的左派分子宣布成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并开始按照苏俄模式组建“红军”。希特勒和多数同僚拒绝参加革命。彼时,这位奥地利裔二等兵已当选为他所在团的士兵委员会成员,自称对任何与布尔什维克沾边的东西都不感兴趣。

    一个月后,经过惨烈厮杀,德国国防军和右翼民兵占领了巴伐利亚州。数百名苏维埃共和国的支持者不分青红皂白地遭到杀害,迫害浪潮一时间席卷慕尼黑。

    因为对军营内的情况非常熟悉,反对革命的希特勒多了个“调查专员”的临时头衔。他帮助当局编列名单,并对被指控“与红军勾结”的士兵进行审查。

    在许多情况下,类似的指控都是基于纯粹的猜测和道听途说。例如,希特勒在一份报告中,怀疑与其同龄的军官代表克鲁姆普夫“煽动反政府活动。”事实上,克鲁姆普夫从未认同巴伐利亚苏维埃政府,好几年之后才洗脱罪名。

    普罗金格指出,担任调查专员的经历,让希特勒熟悉了作为权力工具的政治清洗。凭借这一险恶的招数,他才能在纳粹党的前身——德国工人党(DAP)中取得重量级的话语权。他逐渐迫使所有敢于反对他的政治同盟者退出该党,从而迅速成为说一不二的地区领导人。

    军营里走出未来“元首”

    由于被认为在政治上“靠得住”,1919年7月,希特勒所在部队派他参加了巴伐利亚国防军司令部“信息和宣传科”主办的反布尔什维克培训班。反犹分子卡尔·迈尔是该部门的头目。虽然希特勒参加的讲座“教育与政治”和“1871年以来德国经济生活的发展”从标题上看并无恶意,但讲师全是激进右翼分子,不仅仇视苏俄,也仇视魏玛共和国。

    表面上,战败后的德国军方试图塑造自身“政治中立”的形象,实际上却在社会上埋下“暗桩”。1919年8月,希特勒等26名“鼓动家”被分配到国防军的“信息司令部”。正如《我的奋斗》所言,他藉此与许多日后的“同志”建立了联系,“为新运动打下了基础”。

    此后不久,希特勒又奉命前往一处复员军人收容所。为了肃清那些曾在大战期间被俘虏过的官兵们的“失败主义思想”,希特勒向他们发表演讲。约150人倾听了他对“和平与重建的条件”、“资本主义及犹太人”等议题的言论。他还向士兵散发宣传材料。

    同时,希特勒印制了一些小册子,对“殖民主义”等问题进行论述。他写过一封反对犹太人的公开信,称“国家应从法律上逐步对犹太民族实施控制,直至剥夺其权利”。

    9月初,希特勒作为军方的“重点培养对象”,被长期外派到德国工人党。普罗金格认为,这让希特勒如鱼得水,因为此时的他依然保留着军籍,可以继续领取工资、吃穿不愁。由此不难想见,在他步入政坛的众多幕后推手中,军队发挥的作用是何等关键。

    1920年2月22日,《多瑙河报》写道,希特勒用“简单的家庭娱乐形式”给帕绍县的民兵做了一场爱国演讲,后者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为了让他有时间充分参与社会活动,这几个月中,军方只安排未来的独裁者从事图书管理等轻松的勤务工作。第41步兵团的一份“每日命令”,指示该部士兵找“三楼564室的二等兵希特勒”借阅读材料。

    综合以上事实,普罗金格的结论呼之欲出:希特勒参与政治活动的时间比一般人认为的更早;到1919年末,他此后的人生轨迹已经基本定下了方向。

    德国《明镜》周刊

分享到:

 

谁把士兵希特勒变成政客?
“共享”时代,纠结于隐私者难逃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