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承诺,大众入华30年
张露
《
青年参考
》(
2013年05月22日
48
版)
|
1984年10月12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奠基仪式 |
|
1990年11月20日,中国一汽和大众公司合资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约 |
在过去三十年中,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拓荒、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与中方合作伙伴风雨同舟,凭借合作的诚意、相互的信赖和优势互补的资源,获得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市场地位。在过去三十年中,大众汽车在中国投资超过157亿欧元;超过7.5万名大众汽车员工为中国汽车和社会的未来共同努力,践行承诺;累计销售超过1600万辆车,成为最令消费者信赖的品牌之一。可以说,大众汽车扎根中国三十年,与中国汽车产业和经济社会共同成长。
2013年5月15日,一汽-大众长春EA211发动机项目奠基,该工厂将生产国内第一款达到欧5排放标准的量产发动机,拥有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等大众集团多项领先技术。先进的设备工艺和生产技术将在新项目得到普遍应用,最大年产能达60万台。
同日,上海大众在长沙的新工厂正式签约,并于5月16日开工建设。工厂规划产能为30万辆,工厂将新建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油漆车间、总装车间以及配套的办公生活楼、技术中心、冷冻站、废水处理站等先进设施, 预计于2015年建成投产。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文德恩把中国称为大众的“第二故乡”。一日之间,大众汽车在中国核心动力总成项目和新工厂开建,不仅彰显大众对“第二故乡”的坚守,也兑现着大众汽车30年前对中国汽车工业“引入最新技术状态”的承诺。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决定用合资方式发展汽车工业。在向全球知名汽车企业发出邀请后,只有大众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
经过6年艰苦谈判,大众成为上汽的合作伙伴。上汽在与大众的合同中约定,不仅要建成首个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汽车工业基地,而且要以高技术标准建设一系列零配件厂。大众汽车“负责将冲压、车身、油漆和总装车间引入最新技术状态,并达到年产3万辆的生产能力。国产化程度应从开始的25%,在第七个合作年头达到80%”。
当时,全国每年的轿车产量不到6000辆,1100万人口的上海只有3座公共加油站。在这样的条件下,大众签下的合同堪称“苛刻”。
面对这样一份合同,上海大众合资项目第一任执管会两位德方领导之一的马丁·波斯特,在上海见到的是另一番景象。“那些房屋,与我们想象中的厂房,风马牛不相及。”马丁·波斯特这样回忆当初的感受。
时任大众董事长哈恩却对上海大众项目提出了最高要求。1985年3月,哈恩对波斯特表示,“从零开始,建造55车间。”1983年在狼堡投产的54车间,被视为先进生产的典范。哈恩想要的,“是一个不亚于当今世界所能见到的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厂,而且位于上海安亭。”波斯特解释道。从合作伊始,大众便对中国汽车业许下了承诺,而且努力兑现。
1987年,正在海外度假的哈恩获悉,一汽将建设一个15万辆轿车的项目。哈恩立即给一汽当时的领导写了一封长信,并在24小时之内得到了一汽方面的访问邀请。有了与上汽合作的经验,正式启动谈判后,不到7个月的时间,一汽便与大众达成一致。一汽只需购买14500辆奥迪车的组装散件,大众便把威斯特摩兰年产30万辆高尔夫轿车的生产线无偿赠送给了一汽。
当然,这个对一汽非常理想的结果背后,是大众更看重与一汽年产15万辆轿车的合作项目。1990年11月20日,该项目正式签约。15万辆年产能的一汽-大众项目,不论从规模还是现代化程度上,都将中国汽车工业带到了另一个高度。
如今,上海大众已经拥有8大整车工厂,一汽-大众面向全国布局的三大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提速。代表大众汽车动力总成最新技术的TSI发动机和DSG变速箱已实现国产,最先进的工厂和最新车型全面导入中国。30年后的今天,尽管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开启中国汽车现代工业的先行者,大众汽车依然尽享领先者的优势。
去年,被誉为“大众集团全球样板工厂”的一汽-大众成都工厂全面建成后,德国大众的高管对参观工厂的记者说:“只有先进的工厂和设备才能生产出有质量的产品,这种保证是建立在对产品要求和更高标准基础上的提升。”
有人说,在高新技术面前,惟有高投入才能有高产出。大众汽车如今在中国强势的市场表现,必须由这些理念和装备作为支撑才能得到解释。
在过去三十年中,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拓荒、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与中方合作伙伴风雨同舟,凭借合作的诚意、相互的信赖和优势互补的资源,获得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市场地位。在过去三十年中,大众汽车在中国投资超过157亿欧元;超过7.5万名大众汽车员工为中国汽车和社会的未来共同努力,践行承诺;累计销售超过1600万辆车,成为最令消费者信赖的品牌之一。可以说,大众汽车扎根中国三十年,与中国汽车产业和经济社会共同成长。
2013年5月15日,一汽-大众长春EA211发动机项目奠基,该工厂将生产国内第一款达到欧5排放标准的量产发动机,拥有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等大众集团多项领先技术。先进的设备工艺和生产技术将在新项目得到普遍应用,最大年产能达60万台。
同日,上海大众在长沙的新工厂正式签约,并于5月16日开工建设。工厂规划产能为30万辆,工厂将新建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油漆车间、总装车间以及配套的办公生活楼、技术中心、冷冻站、废水处理站等先进设施, 预计于2015年建成投产。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文德恩把中国称为大众的“第二故乡”。一日之间,大众汽车在中国核心动力总成项目和新工厂开建,不仅彰显大众对“第二故乡”的坚守,也兑现着大众汽车30年前对中国汽车工业“引入最新技术状态”的承诺。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决定用合资方式发展汽车工业。在向全球知名汽车企业发出邀请后,只有大众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
经过6年艰苦谈判,大众成为上汽的合作伙伴。上汽在与大众的合同中约定,不仅要建成首个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汽车工业基地,而且要以高技术标准建设一系列零配件厂。大众汽车“负责将冲压、车身、油漆和总装车间引入最新技术状态,并达到年产3万辆的生产能力。国产化程度应从开始的25%,在第七个合作年头达到80%”。
当时,全国每年的轿车产量不到6000辆,1100万人口的上海只有3座公共加油站。在这样的条件下,大众签下的合同堪称“苛刻”。
面对这样一份合同,上海大众合资项目第一任执管会两位德方领导之一的马丁·波斯特,在上海见到的是另一番景象。“那些房屋,与我们想象中的厂房,风马牛不相及。”马丁·波斯特这样回忆当初的感受。
时任大众董事长哈恩却对上海大众项目提出了最高要求。1985年3月,哈恩对波斯特表示,“从零开始,建造55车间。”1983年在狼堡投产的54车间,被视为先进生产的典范。哈恩想要的,“是一个不亚于当今世界所能见到的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厂,而且位于上海安亭。”波斯特解释道。从合作伊始,大众便对中国汽车业许下了承诺,而且努力兑现。
1987年,正在海外度假的哈恩获悉,一汽将建设一个15万辆轿车的项目。哈恩立即给一汽当时的领导写了一封长信,并在24小时之内得到了一汽方面的访问邀请。有了与上汽合作的经验,正式启动谈判后,不到7个月的时间,一汽便与大众达成一致。一汽只需购买14500辆奥迪车的组装散件,大众便把威斯特摩兰年产30万辆高尔夫轿车的生产线无偿赠送给了一汽。
当然,这个对一汽非常理想的结果背后,是大众更看重与一汽年产15万辆轿车的合作项目。1990年11月20日,该项目正式签约。15万辆年产能的一汽-大众项目,不论从规模还是现代化程度上,都将中国汽车工业带到了另一个高度。
如今,上海大众已经拥有8大整车工厂,一汽-大众面向全国布局的三大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提速。代表大众汽车动力总成最新技术的TSI发动机和DSG变速箱已实现国产,最先进的工厂和最新车型全面导入中国。30年后的今天,尽管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开启中国汽车现代工业的先行者,大众汽车依然尽享领先者的优势。
去年,被誉为“大众集团全球样板工厂”的一汽-大众成都工厂全面建成后,德国大众的高管对参观工厂的记者说:“只有先进的工厂和设备才能生产出有质量的产品,这种保证是建立在对产品要求和更高标准基础上的提升。”
有人说,在高新技术面前,惟有高投入才能有高产出。大众汽车如今在中国强势的市场表现,必须由这些理念和装备作为支撑才能得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