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也是战斗力
特种语言学校助美军“打天下”
本报特约撰稿 毕晓普
《
青年参考
》(
2013年05月22日
18
版)
|
在模拟训练中,DLI学员用外语和“伤员”交流。 |
为确保海外军事行动顺利展开,美国防务语言学院动用各种资源,通过培训与技术手段,力求将因语言不通造成的阻碍降低到最小状态。
一战时期,奥匈帝国军队的指挥官们,往往要熟练掌握四五种语言,才能把命令传达给来自各个民族的士兵,结果可想而知。作为讲求“全球存在”的武装力量,美国军队在千差万别的战场环境下,同样面临繁琐的语言沟通问题,一所特别的军校正是为此而生。
它既不是名声在外的西点军校,也不是“白衣人”们(身着白色礼服的海军军官)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军校;如果没有它,美军的反恐战争乃至针对潜在对手的秘密行动,都将无以为继,甚至连索马里反海盗任务也会困难重重。这所军校就是美国防务语言学院(DLI)。
《三道茶》风靡阿富汗
危机四伏的阿富汗城镇街头,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刚从当地长老的瓦房里钻出来,在旁等候的战友便忙不迭地围拢过去,“兄弟,喝三道茶了吗?”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三道茶”眼下是驻阿美军最流行的俚语,意思是跟当地百姓喝茶、聊天、套近乎,争取人心。此说法取自格里格·莫德森的同名著作,这位登山家近年来一直在巴基斯担、阿富汗的偏远山区开办女子学校,他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三道茶》一举成为全美畅销书。
乍一看,这种“心灵鸡汤”与美国大兵的军事行动风马牛不相及。但写者无心,看者有意。近两年来,为缓和因误击平民导致的敌意,驻阿富汗美军的战略战术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五角大楼支持下,DLI专门聘请莫德森来校授课并编写“战地语言教材”,向奔赴战场的美军讲解阿富汗山民难以被外界理解的风俗习惯和日常用语——莫德森不仅懂得极难学会的阿富汗普什图语和达里语,还深知某些只在小部落里流传的“黑话”,凭借“嘴巴上的功夫”,他多次深入偏远山区,成功说服思想固执的部落长老释放抓扣的西方传教士(他们被视为“企图亵渎灵魂的异教徒”),并且答应同美军合作,阻止塔利班势力渗透。
莫德森的《三道茶》经DLI教学部门改写,最有趣之处是像中国人学英语一样,用拟声法和意译法来标注那些发音古怪的阿富汗问候语,比如“别忘记你的裤子(指护身匕首,在阿富汗,不带武器出门就如同没穿裤子)”等。
如今,驻阿美军的图书室里,经常能看到被翻得卷边的《三道茶》,大都是DLI印刷的。驻阿美军各基地司令官把莫德森奉若上宾,请他给士兵们讲解如何与当地人交朋友,并根据此君的建议,要求各部队尽可能与阿富汗民众搞好关系,其中一条是“摘掉墨镜”,另一条就是“喝茶,大量喝茶”。
对于美军的热捧,莫德森本人有喜有忧。他觉得,很多阿富汗人对他的态度有了微妙的转变,而他的公关策略运用于军事领域,到底会有什么结果,仍然是个问号。驻阿美军所到之处,阿富汗人往往“面带微笑,心存戒备”。一位长者面对前来拜访的美军士兵,满口答应会向后者通风报信。但不多久,记者致电进行回访,此人却对美军“登门喝茶”的做法表示质疑,称“七成民众相信塔利班会卷土重来”。毕竟,谈到“深入群众”,塔利班的水平也不差。
培训对象不限于军人
尽管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已经走近终点,《三道茶》体现的“沟通战斗力”让DLI的地位显著上升。据媒体披露,该校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雷要塞,旗下主要机构首推防务外语中心(DLIFLC)。作为美国军人最重要的外语学习基地之一,该中心教授的语言多达40余种,包括中文、阿拉伯语(含也门、沙特、埃及及伊拉克等不同地区方言)、俄语、波斯语、乌尔都语、日语、德语及法语等。
虽然DLI名义上归美国陆军管辖,但进入DLIFLC接受培训的学员来自各军兵种,包括海军、海军陆战队、空军乃至特种部队。
此外,美国情报机构和执法机构的特工也会来这里学外语。其中,进修西班牙语的边境执法人员不在少数,旨在更好地应对从南方偷渡而来的拉美国家非法移民。
DLIFLC的外语培训课程都经过专家精心设计,尽管时间不算长(大多数语言课程持续24至64周),足以保证一名“零基础”的学员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其“速成效果”远比普通高校的外语培训课程明显。DLIFLC的教师还会为身负重要任务的学员推出特殊的培训课程。如一名特种兵将开赴非洲某国,DLIFLC的教师就会事先向他讲解当地的风俗以及如何用当地语言进行交际。凡完成课程并通过考试的学员,都能获得外语副学士学位。
值得注意的是,DLI不光培训本国军人,也接受外国军人学习正宗美式英语。其下属的英语培训中心(DLIELC)负责接待来自他国军队或准军事部门的学员。目前,在那里受训的许多人来自新加入北约的东欧诸国,他们过去主要学习俄语,随着本国接近美国和西方,整个军队的武器乃至战术条例都要“全盘美化”,掌握英语无疑是第一要务。
除了蒙特雷要塞,DLI还在华盛顿特区开设分校,主要为政府官员提供外语培训。
筑起高技术“巴别塔”
美国《军事与航空航天电子学》杂志披露,鉴于美军想知道的太多,从2011年起,DLI还与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下属的深度分析办公室联手,实施代号“巴别塔”的科研项目,此名称取自《圣经》中上帝让人群分成不同支脉的典故,目的是开发出一种软件,能从任何语言中提取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信息,便于情报分析。
按照DLI负责人的说法,这种软件必须在富有挑战性的真实状况下完成,能够高效处理监听部门搜集的海量原始语音情报。目前,美军针对英语对话的关键词搜索技术已经很成熟,但要新增别的语种,常常要花费数年开发专用软件。然而,鉴于需要高度关注的语言种类越来越多,“巴别塔”的核心就是利用各种条件下的语言录音和有限数量的正确翻译文本,开发出一种能对多种语言、包括此前从未研究过的语言进行关键词快速搜索的技术。
分析称,“巴别塔”的实质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计算机能够通过已有的语言识别模式提炼出一定的规律,从而学会对陌生外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虽然这样习得的新语言技能多半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但对机器的要求限于听懂有意义的关键词即可,因为这样就足以将大量无关信息排除,使海量的语音监听信息变成可由人工进一步筛选的高价值情报。据报道,“巴别塔”工程对汉藏语系、南岛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阿尔泰语系和尼日尔-刚果语系尤为重视,由此可见美军情报监视的重点指向何方。
另据美国《大众机械》杂志披露,“巴别塔”工程的“副产品”——战术应用口语与翻译系统(TransTac)已悄然列装驻阿富汗美军和在中东、北非执行特殊任务的美军特种兵,该系统由苹果公司与DLI合作开发,类似智能手机,可将战区平民的语言自动译成英语,目前能够翻译的内容主要涉及询问村民、边境检查站业务和急救等,“手机”听到一句话后,能在5秒钟内翻译完成,并将结果读出或显示在屏幕上,士兵一般只需10分钟就能学会使用。当然,美军在审讯俘虏和高级军官参加会谈时,仍依靠人工翻译,因为机器识别不出谎言、暗示和肢体语言,倘若对象一口气说上三五句话,它也会忙得不可开交进而失灵。
为确保海外军事行动顺利展开,美国防务语言学院动用各种资源,通过培训与技术手段,力求将因语言不通造成的阻碍降低到最小状态。
一战时期,奥匈帝国军队的指挥官们,往往要熟练掌握四五种语言,才能把命令传达给来自各个民族的士兵,结果可想而知。作为讲求“全球存在”的武装力量,美国军队在千差万别的战场环境下,同样面临繁琐的语言沟通问题,一所特别的军校正是为此而生。
它既不是名声在外的西点军校,也不是“白衣人”们(身着白色礼服的海军军官)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军校;如果没有它,美军的反恐战争乃至针对潜在对手的秘密行动,都将无以为继,甚至连索马里反海盗任务也会困难重重。这所军校就是美国防务语言学院(DLI)。
《三道茶》风靡阿富汗
危机四伏的阿富汗城镇街头,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刚从当地长老的瓦房里钻出来,在旁等候的战友便忙不迭地围拢过去,“兄弟,喝三道茶了吗?”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三道茶”眼下是驻阿美军最流行的俚语,意思是跟当地百姓喝茶、聊天、套近乎,争取人心。此说法取自格里格·莫德森的同名著作,这位登山家近年来一直在巴基斯担、阿富汗的偏远山区开办女子学校,他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三道茶》一举成为全美畅销书。
乍一看,这种“心灵鸡汤”与美国大兵的军事行动风马牛不相及。但写者无心,看者有意。近两年来,为缓和因误击平民导致的敌意,驻阿富汗美军的战略战术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五角大楼支持下,DLI专门聘请莫德森来校授课并编写“战地语言教材”,向奔赴战场的美军讲解阿富汗山民难以被外界理解的风俗习惯和日常用语——莫德森不仅懂得极难学会的阿富汗普什图语和达里语,还深知某些只在小部落里流传的“黑话”,凭借“嘴巴上的功夫”,他多次深入偏远山区,成功说服思想固执的部落长老释放抓扣的西方传教士(他们被视为“企图亵渎灵魂的异教徒”),并且答应同美军合作,阻止塔利班势力渗透。
莫德森的《三道茶》经DLI教学部门改写,最有趣之处是像中国人学英语一样,用拟声法和意译法来标注那些发音古怪的阿富汗问候语,比如“别忘记你的裤子(指护身匕首,在阿富汗,不带武器出门就如同没穿裤子)”等。
如今,驻阿美军的图书室里,经常能看到被翻得卷边的《三道茶》,大都是DLI印刷的。驻阿美军各基地司令官把莫德森奉若上宾,请他给士兵们讲解如何与当地人交朋友,并根据此君的建议,要求各部队尽可能与阿富汗民众搞好关系,其中一条是“摘掉墨镜”,另一条就是“喝茶,大量喝茶”。
对于美军的热捧,莫德森本人有喜有忧。他觉得,很多阿富汗人对他的态度有了微妙的转变,而他的公关策略运用于军事领域,到底会有什么结果,仍然是个问号。驻阿美军所到之处,阿富汗人往往“面带微笑,心存戒备”。一位长者面对前来拜访的美军士兵,满口答应会向后者通风报信。但不多久,记者致电进行回访,此人却对美军“登门喝茶”的做法表示质疑,称“七成民众相信塔利班会卷土重来”。毕竟,谈到“深入群众”,塔利班的水平也不差。
培训对象不限于军人
尽管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已经走近终点,《三道茶》体现的“沟通战斗力”让DLI的地位显著上升。据媒体披露,该校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雷要塞,旗下主要机构首推防务外语中心(DLIFLC)。作为美国军人最重要的外语学习基地之一,该中心教授的语言多达40余种,包括中文、阿拉伯语(含也门、沙特、埃及及伊拉克等不同地区方言)、俄语、波斯语、乌尔都语、日语、德语及法语等。
虽然DLI名义上归美国陆军管辖,但进入DLIFLC接受培训的学员来自各军兵种,包括海军、海军陆战队、空军乃至特种部队。
此外,美国情报机构和执法机构的特工也会来这里学外语。其中,进修西班牙语的边境执法人员不在少数,旨在更好地应对从南方偷渡而来的拉美国家非法移民。
DLIFLC的外语培训课程都经过专家精心设计,尽管时间不算长(大多数语言课程持续24至64周),足以保证一名“零基础”的学员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其“速成效果”远比普通高校的外语培训课程明显。DLIFLC的教师还会为身负重要任务的学员推出特殊的培训课程。如一名特种兵将开赴非洲某国,DLIFLC的教师就会事先向他讲解当地的风俗以及如何用当地语言进行交际。凡完成课程并通过考试的学员,都能获得外语副学士学位。
值得注意的是,DLI不光培训本国军人,也接受外国军人学习正宗美式英语。其下属的英语培训中心(DLIELC)负责接待来自他国军队或准军事部门的学员。目前,在那里受训的许多人来自新加入北约的东欧诸国,他们过去主要学习俄语,随着本国接近美国和西方,整个军队的武器乃至战术条例都要“全盘美化”,掌握英语无疑是第一要务。
除了蒙特雷要塞,DLI还在华盛顿特区开设分校,主要为政府官员提供外语培训。
筑起高技术“巴别塔”
美国《军事与航空航天电子学》杂志披露,鉴于美军想知道的太多,从2011年起,DLI还与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下属的深度分析办公室联手,实施代号“巴别塔”的科研项目,此名称取自《圣经》中上帝让人群分成不同支脉的典故,目的是开发出一种软件,能从任何语言中提取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信息,便于情报分析。
按照DLI负责人的说法,这种软件必须在富有挑战性的真实状况下完成,能够高效处理监听部门搜集的海量原始语音情报。目前,美军针对英语对话的关键词搜索技术已经很成熟,但要新增别的语种,常常要花费数年开发专用软件。然而,鉴于需要高度关注的语言种类越来越多,“巴别塔”的核心就是利用各种条件下的语言录音和有限数量的正确翻译文本,开发出一种能对多种语言、包括此前从未研究过的语言进行关键词快速搜索的技术。
分析称,“巴别塔”的实质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计算机能够通过已有的语言识别模式提炼出一定的规律,从而学会对陌生外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虽然这样习得的新语言技能多半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但对机器的要求限于听懂有意义的关键词即可,因为这样就足以将大量无关信息排除,使海量的语音监听信息变成可由人工进一步筛选的高价值情报。据报道,“巴别塔”工程对汉藏语系、南岛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阿尔泰语系和尼日尔-刚果语系尤为重视,由此可见美军情报监视的重点指向何方。
另据美国《大众机械》杂志披露,“巴别塔”工程的“副产品”——战术应用口语与翻译系统(TransTac)已悄然列装驻阿富汗美军和在中东、北非执行特殊任务的美军特种兵,该系统由苹果公司与DLI合作开发,类似智能手机,可将战区平民的语言自动译成英语,目前能够翻译的内容主要涉及询问村民、边境检查站业务和急救等,“手机”听到一句话后,能在5秒钟内翻译完成,并将结果读出或显示在屏幕上,士兵一般只需10分钟就能学会使用。当然,美军在审讯俘虏和高级军官参加会谈时,仍依靠人工翻译,因为机器识别不出谎言、暗示和肢体语言,倘若对象一口气说上三五句话,它也会忙得不可开交进而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