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体:我掉进了自己的身体
○作者 海伦·汤姆森 ○编译 白琳
《
青年参考
》(
2013年05月15日
35
版)
|
|
|
|
“我觉得掉进了自己身体里。我知道这是我的思想、声音和记忆,但感觉上它们不再属于我了。我孑然一身,作为这世上惟一真实的人。”
露易丝·艾尔瑞8岁那年,某天突然出现一种奇怪的感觉——她觉得“掉进了自己身体里”。“用语言太难描述这感觉。”她说,“我变得极度清醒,而其他所有事物显得不真实起来。那感觉像是在看一场电影。”
露易丝受到了惊吓,却不敢告诉别人。这种感觉后来又出现过数次,不过来得快去得也快。
19岁时因为偏头痛,她得到另一种感受,认为自己将要失去与世界的联系,长达18个月。
直到露易丝30多岁,她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她被确诊为人格解体障碍——病人自我感知异化,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有扭曲的知觉,思想与行为分离,感到自己像机器人或像生活在梦中。这些症状会引发焦虑、惊恐,通常持续时间短暂,但有可能转变为慢性,持续发作多年。
人格解体容易诊断却难于定义,这种病尚未被广泛研究过,对病因和发病率,人们知之甚少。病人很难描述自己的症状,并且容易陷入“自己是不是精神失常”的恐惧中。
20个月前露易丝经历了一次流产,从那之后,她时常陷入这种感觉。
“其他人对我来说就像机器人。”艾雷说。“我仿佛在看一场电影,独自一人在世界中心,而其他一切都不真实。”
“当我跟孩子们讲话,我听着自己的声音,感觉好像那是什么外语。那让你觉得与一切失去了联系,孑然一身,作为这世上惟一真实的人。”
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但人格解体障碍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罕见。供职于伦敦国王学院的安东尼·大卫称,英国人口中,约1%患有此病。
我们或许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被一种轻微的疏离感包裹着。为时差所苦或宿醉者很可能体验过这种感觉。现在神经学家开始着手探索,深陷而不是偶尔经历这种不真实感的人,究竟是哪里不对劲。相关研究能告诉我们自我感知如何形成,如果顺利,患者或许还能得到治疗方案。
自我感知与我们如何认知自己的身体、如何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有密切联系。大脑从外部世界和内部感觉获取信息,将其整合,形成“当下的我”这种意识。如果这一过程中出了差错,人就会感到微妙的不协调。
导致差错的可能性有好几种。在人格解体障碍的情况下,原因则是大脑中管理情绪的区域活跃度有异于正常水准。对于图像等外部刺激,患者的身体反应也往往不正常。
大卫和同事发现,由于周围事物带来疏离和陌生感,患有人格解体障碍的人处在“麻木状态”中。他们大脑额叶中帮助控制情绪的区域要么活跃过头,要么安静过头。
这些区域中包括前脑岛叶,它能将身体感受和情绪结合在一起。前脑岛叶的活跃度异常,或许就是患者感到与世界失去联系的原因。
对露易丝来说,怪异感不只来自外部世界。她甚至几乎感觉不到与自身的联系。“我的一切——思想、记忆,过去熟悉的东西现在都是陌生的。记忆不再属于我自己,它们被偷走了。”
“理论上我知道这是我的思想、声音和记忆,但感觉上它们全都不对劲。我的‘核’被偷走了,这就是我恐惧的地方。”
露易丝想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实验中,治疗癫痫的拉莫三嗪(在台湾称作乐命达)与抗抑郁药配合使用时,显示出了对人格解体障碍的疗效。此外,大卫的团队还在用经颅磁刺激训练人格解体障碍患者。
“我的理智明白,我是真实的,记忆和声音都是属于我自己的,但感觉上却不是这样。某种程度上这比活在童话里还糟糕。”露易丝说,“就好像我从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变成了疯子。”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
“我觉得掉进了自己身体里。我知道这是我的思想、声音和记忆,但感觉上它们不再属于我了。我孑然一身,作为这世上惟一真实的人。”
露易丝·艾尔瑞8岁那年,某天突然出现一种奇怪的感觉——她觉得“掉进了自己身体里”。“用语言太难描述这感觉。”她说,“我变得极度清醒,而其他所有事物显得不真实起来。那感觉像是在看一场电影。”
露易丝受到了惊吓,却不敢告诉别人。这种感觉后来又出现过数次,不过来得快去得也快。
19岁时因为偏头痛,她得到另一种感受,认为自己将要失去与世界的联系,长达18个月。
直到露易丝30多岁,她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她被确诊为人格解体障碍——病人自我感知异化,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有扭曲的知觉,思想与行为分离,感到自己像机器人或像生活在梦中。这些症状会引发焦虑、惊恐,通常持续时间短暂,但有可能转变为慢性,持续发作多年。
人格解体容易诊断却难于定义,这种病尚未被广泛研究过,对病因和发病率,人们知之甚少。病人很难描述自己的症状,并且容易陷入“自己是不是精神失常”的恐惧中。
20个月前露易丝经历了一次流产,从那之后,她时常陷入这种感觉。
“其他人对我来说就像机器人。”艾雷说。“我仿佛在看一场电影,独自一人在世界中心,而其他一切都不真实。”
“当我跟孩子们讲话,我听着自己的声音,感觉好像那是什么外语。那让你觉得与一切失去了联系,孑然一身,作为这世上惟一真实的人。”
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但人格解体障碍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罕见。供职于伦敦国王学院的安东尼·大卫称,英国人口中,约1%患有此病。
我们或许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被一种轻微的疏离感包裹着。为时差所苦或宿醉者很可能体验过这种感觉。现在神经学家开始着手探索,深陷而不是偶尔经历这种不真实感的人,究竟是哪里不对劲。相关研究能告诉我们自我感知如何形成,如果顺利,患者或许还能得到治疗方案。
自我感知与我们如何认知自己的身体、如何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有密切联系。大脑从外部世界和内部感觉获取信息,将其整合,形成“当下的我”这种意识。如果这一过程中出了差错,人就会感到微妙的不协调。
导致差错的可能性有好几种。在人格解体障碍的情况下,原因则是大脑中管理情绪的区域活跃度有异于正常水准。对于图像等外部刺激,患者的身体反应也往往不正常。
大卫和同事发现,由于周围事物带来疏离和陌生感,患有人格解体障碍的人处在“麻木状态”中。他们大脑额叶中帮助控制情绪的区域要么活跃过头,要么安静过头。
这些区域中包括前脑岛叶,它能将身体感受和情绪结合在一起。前脑岛叶的活跃度异常,或许就是患者感到与世界失去联系的原因。
对露易丝来说,怪异感不只来自外部世界。她甚至几乎感觉不到与自身的联系。“我的一切——思想、记忆,过去熟悉的东西现在都是陌生的。记忆不再属于我自己,它们被偷走了。”
“理论上我知道这是我的思想、声音和记忆,但感觉上它们全都不对劲。我的‘核’被偷走了,这就是我恐惧的地方。”
露易丝想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实验中,治疗癫痫的拉莫三嗪(在台湾称作乐命达)与抗抑郁药配合使用时,显示出了对人格解体障碍的疗效。此外,大卫的团队还在用经颅磁刺激训练人格解体障碍患者。
“我的理智明白,我是真实的,记忆和声音都是属于我自己的,但感觉上却不是这样。某种程度上这比活在童话里还糟糕。”露易丝说,“就好像我从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变成了疯子。”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