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传统的出版社说再见
美国作家追捧自助出书
作者 [美] 莱斯利·考夫曼 译者 董小源
《
青年参考
》(
2013年05月01日
32
版)
|
普利策奖得主大卫·马麦特是首批尝试“自助出版”的知名作家 |
厌倦了与出版社进行拉锯战,自助出书正成为许多美国作家的别样选择。
2011年,普利策奖得主、剧作家兼作家大卫·马麦特通过哨兵出版社出版了《揭开美国文化的秘密》,大卖特卖,销量足以跟《纽约时报》畅销书单上的作品匹敌。
受此鼓励,今年,马麦特计划出版有关战争的一部中篇小说和两部短篇小说。与上回不同的是,此番他不想与出版社合作,而是选择自己单干。
马麦特希望对作品的销售方式拥有更大程度的掌控权,于是,他的文稿代理商ICM Partners提供的“自助出版”业务进入了视野。
“还不是因为我是个倔老头,”马麦特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再者,就是出版业跟美国电影业的毛病差不多——没人严格按照承诺去进行营销。”
肯动脑的作者收益更多
数字化进程重塑着出版业。如今,自助出书者可以自行确定电子版式样和按需印制发行的册数,操作程序越来越正规,在作者群中日渐走红。只要你有点子,有键盘,就有很多设置在等着你选择。它目前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不少此前名不见经传或不署名的作者,通过这项业务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巧思,让作品获得了不错的销量,业绩甚至不输正规畅销书。
马麦特和ICM Partners共同起草的声明就指出,自助出版业务的地盘将不断扩大,对那些已经声名显扬的作者同样变得越来越富于诱惑力。此外,随着传统出版商不断缩减营销投入,选择自助出书可以让马麦特这样的大牌作家更好地掌控自己书籍的宣传。
毋庸讳言,钱是自助出版吸引人的最大因素。虽然选择此法出书的作者不会拿到预付款,但一般可拿到书籍销售额的7成。与传统的出版社签约,作者一般会拿到预付款和版税,而版税的标准是每卖出一本纸质书,按照标价的7%至12%支付,电子读物则是收入的1/4归作者。此外,想拿到版税,必须在扣去预付款尚有盈余的前提下。
ICM Partners是自助出版业的翘楚,别的代理商同样把触角伸至这一领域。自去年秋天起,为800名作者做代理的三叉戟媒体集团,已经跟亚马逊这样的在线出版商,就自助出版的可能性进行了协商。三叉戟集团的主席罗伯特·戈特利布发话说,已经有200个作者选择了这项业务,其中大部分是对比较老的库存图书进行再发行。
浪漫小说作家埃洛伊萨·詹姆斯不仅依靠文稿代理商InkWell Management对旧作进行了重新发行,她新书的海外版也采取了自助出版方式。她表示,自己不会彻底和老伙伴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分手,但她也指出,作家们一直都有关注自助出版,选择这项业务的同行让她学到很多。在她眼里,“他们在创新方面堪称天才,对待出版就像在经营一家小企业。”
斯隆·哈里斯是ICM Partners文学部主任,他和马麦特达成共识——大出版社总是把精力倾注在有噱头的书上,只要题材不够危言耸听,等待那本书的命运要么是印数偏少,要么是宣传缩水;特别是那些经过精雕细琢的文学作品,作者的高投入换来的却是极低的回报。
以更大风险换取自主权
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自助出书曾是无法拿到主流出版社合约者的无奈之选,如今却呈飞速发展之势,每年,超过23.5万部作品由作者自行出版。不仅如此,有感于该业务蕴藏的无限商机,连企鹅出版社和禾林出版社这样的业内巨头也开设了自助发行分部。
虽然自助发行的书籍往往供大于求而处境尴尬,还是有很多成为畅销书,特别是浪漫小说和科幻小说。根据亚马逊公司的说法,去年卖的最好的书里约有1/4是靠这种手段发行的。
珀修斯图书公司首席执行官大卫·斯坦伯格说:“越来越多的代理人和作者告诉我们,他们希望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自助出书提供的服务更多元化,谁的书谁说了算。”
当然,大部分顶级作家还是不会考虑如此出书,因为他们前期拿到的预付款足够弥补版税的不足。而且,传统的出版社有老练的编辑坐镇,他们跟一些作者的联系甚至长达数十年。同时,这些公司仍然提供营销宣传等一揽子服务,虽然有时并不能让作者满意。
出版业资深人士彼得·特纳认为,马麦特的情况只是个例,不会有很多大牌作家效仿他的行为,起码不会很快就有人跟进,毕竟,“这对作家和代理商来说都更具风险。”
尽管如此,出版界的变化如此之快,加之网上书籍销售量的逐年攀升,许多作家对自助出版多少开始有所动心。
至少在马麦特看来,传统出版商总是歪曲作者的意图;没有他们插手,自己的新书也足够好到可以大卖。“或许我自己也可能犯错,”他兴致勃勃地强调,“但我将力挺这项业务。”
美国《纽约时报》
厌倦了与出版社进行拉锯战,自助出书正成为许多美国作家的别样选择。
2011年,普利策奖得主、剧作家兼作家大卫·马麦特通过哨兵出版社出版了《揭开美国文化的秘密》,大卖特卖,销量足以跟《纽约时报》畅销书单上的作品匹敌。
受此鼓励,今年,马麦特计划出版有关战争的一部中篇小说和两部短篇小说。与上回不同的是,此番他不想与出版社合作,而是选择自己单干。
马麦特希望对作品的销售方式拥有更大程度的掌控权,于是,他的文稿代理商ICM Partners提供的“自助出版”业务进入了视野。
“还不是因为我是个倔老头,”马麦特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再者,就是出版业跟美国电影业的毛病差不多——没人严格按照承诺去进行营销。”
肯动脑的作者收益更多
数字化进程重塑着出版业。如今,自助出书者可以自行确定电子版式样和按需印制发行的册数,操作程序越来越正规,在作者群中日渐走红。只要你有点子,有键盘,就有很多设置在等着你选择。它目前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不少此前名不见经传或不署名的作者,通过这项业务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巧思,让作品获得了不错的销量,业绩甚至不输正规畅销书。
马麦特和ICM Partners共同起草的声明就指出,自助出版业务的地盘将不断扩大,对那些已经声名显扬的作者同样变得越来越富于诱惑力。此外,随着传统出版商不断缩减营销投入,选择自助出书可以让马麦特这样的大牌作家更好地掌控自己书籍的宣传。
毋庸讳言,钱是自助出版吸引人的最大因素。虽然选择此法出书的作者不会拿到预付款,但一般可拿到书籍销售额的7成。与传统的出版社签约,作者一般会拿到预付款和版税,而版税的标准是每卖出一本纸质书,按照标价的7%至12%支付,电子读物则是收入的1/4归作者。此外,想拿到版税,必须在扣去预付款尚有盈余的前提下。
ICM Partners是自助出版业的翘楚,别的代理商同样把触角伸至这一领域。自去年秋天起,为800名作者做代理的三叉戟媒体集团,已经跟亚马逊这样的在线出版商,就自助出版的可能性进行了协商。三叉戟集团的主席罗伯特·戈特利布发话说,已经有200个作者选择了这项业务,其中大部分是对比较老的库存图书进行再发行。
浪漫小说作家埃洛伊萨·詹姆斯不仅依靠文稿代理商InkWell Management对旧作进行了重新发行,她新书的海外版也采取了自助出版方式。她表示,自己不会彻底和老伙伴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分手,但她也指出,作家们一直都有关注自助出版,选择这项业务的同行让她学到很多。在她眼里,“他们在创新方面堪称天才,对待出版就像在经营一家小企业。”
斯隆·哈里斯是ICM Partners文学部主任,他和马麦特达成共识——大出版社总是把精力倾注在有噱头的书上,只要题材不够危言耸听,等待那本书的命运要么是印数偏少,要么是宣传缩水;特别是那些经过精雕细琢的文学作品,作者的高投入换来的却是极低的回报。
以更大风险换取自主权
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自助出书曾是无法拿到主流出版社合约者的无奈之选,如今却呈飞速发展之势,每年,超过23.5万部作品由作者自行出版。不仅如此,有感于该业务蕴藏的无限商机,连企鹅出版社和禾林出版社这样的业内巨头也开设了自助发行分部。
虽然自助发行的书籍往往供大于求而处境尴尬,还是有很多成为畅销书,特别是浪漫小说和科幻小说。根据亚马逊公司的说法,去年卖的最好的书里约有1/4是靠这种手段发行的。
珀修斯图书公司首席执行官大卫·斯坦伯格说:“越来越多的代理人和作者告诉我们,他们希望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自助出书提供的服务更多元化,谁的书谁说了算。”
当然,大部分顶级作家还是不会考虑如此出书,因为他们前期拿到的预付款足够弥补版税的不足。而且,传统的出版社有老练的编辑坐镇,他们跟一些作者的联系甚至长达数十年。同时,这些公司仍然提供营销宣传等一揽子服务,虽然有时并不能让作者满意。
出版业资深人士彼得·特纳认为,马麦特的情况只是个例,不会有很多大牌作家效仿他的行为,起码不会很快就有人跟进,毕竟,“这对作家和代理商来说都更具风险。”
尽管如此,出版界的变化如此之快,加之网上书籍销售量的逐年攀升,许多作家对自助出版多少开始有所动心。
至少在马麦特看来,传统出版商总是歪曲作者的意图;没有他们插手,自己的新书也足够好到可以大卖。“或许我自己也可能犯错,”他兴致勃勃地强调,“但我将力挺这项业务。”
美国《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