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一旦变胖,以后再怎么努力,可能也瘦不下来
肥胖陷阱
作者 Tara Parker-pope
《
青年参考
》(
2013年05月01日
35
版)
“他们的身体想找回失去的体重”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乔瑟夫·普罗耶托同时也是位内科医生。在他开设的减重诊所,超过15年时间里,前来求诊的病患大多能甩掉一些赘肉,只是数月或半年后,减掉的体重总是又悄悄跑回来,可谓前功尽弃。
“他们后来无一幸免,都复胖了。”普罗耶托说。
普罗耶托决定仔细研究人体在减重之后的生理变化,于是和同僚在2009年招募了50名肥胖者(男女皆有)进行研究。在摄取极低热量的饮食情况下,这些研究对象在10周后平均甩掉14公斤。
接着,34人留下来继续参与研究,他们开始设法保持减肥后的体重。营养师与他们面对面,或通过电话来鼓励他们运动,多吃蔬菜、少吃脂肪。
尽管这么努力,一年后,他们还是平均复胖了5公斤,而且比当初减重后更常觉得饥肠辘辘,满脑子都是食物。
研究人员知道,当体重减轻时,人体的代谢与荷尔蒙会产生变化,但他们还是有了新的发现:即使过了一年,研究对象仍处于生理改变的状态下;他们的身体还是一直努力要把失去的体重找回来。
举例来说,一种胃部分泌的荷尔蒙(俗称“饥饿素”)就比研究开始时高出约20%;其他与饥饿及代谢有关的荷尔蒙也都维持大幅改变的状态。
“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协同防御机制,目标一致,那就是要让人增加体重。”普罗耶托说。
普罗耶托与同僚的研究发表于2011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但这项发现还称不上是决定性的结论,原因在于研究规模太小,而且尚未经过其他研究的重复验证。
不过,现在等于又多了个例证来挑战传统上对于肥胖、减重和意志力的看法。多年来,对于体重过重者的建议一向是:只要少吃多动就好。这项指导原则固然是事实,却没考虑到身体在停止节食很久之后,仍处于力抗体重丧失的情况。
这现象说明了一个引人深思的事实,就是大多数人一旦变胖,以后再怎么努力,可能也瘦不下来。
维持成效是个痛苦的过程
自1994年以来,美国体重控制登记中心追踪了一万名减肥后没再复胖的人。“我们是因为‘没有人能保持不复胖’的说法而成立这个中心的。”美国布朗大学阿伯特医学院精神科学与人类行为学教授芮娜·温说,“我们有两个目标,就是证明有人确实可以不复胖,同时设法了解他们长期维持成效的方法。”
这些人平均减了32公斤,而且维持体重将近6年。
为保持减肥成果,中心成员摄取的热量比一般同样体重的人少,但运动量却大得多。他们每星期至少称一次体重,每天运动一小时以上、定时定量吃同样的食物,而且就算是周末或假日也不“作弊”。
美国耶鲁大学拉德食品政策与肥胖症中心主任凯利·布劳奈尔说,相对于减肥失败的人来说,中心追踪的这一万人是极小的样本,“这些人对体重非常警觉,无时无刻不在留意自己的体重”。
67岁的珍妮丝·布里吉就是一例。她减掉了60公斤,而且大约已维持6年。她说:“我不是一直想着食物,只是会一直意识到食物。”
布里吉的体重于2004年达到150公斤的高峰。从那时起,她开始尝试减肥,并设法甩掉了14公斤,但后来体重便不再往下掉。2006年,她与体重140公斤的丈夫亚当一同加入一项医学监控减肥计划。
经过9个月每天只摄取800卡路里的饮食后,她的体重降到75公斤,亚当则减到90公斤。
体重减轻后的头几年,布里吉拿运动当借口,又开始吃得多了点。她母亲在2009年去世这件事也分散了她的注意力,让她不再专注于控制饮食,不知不觉间又增加了14公斤。最后,她决定设法维持住现在88公斤的体重。
她说:“要保持这个体重真的很难,我只要稍微松懈,几乎就会立刻胖回去。”
所以她严守纪律,每天早上称体重并记录在日记上,还几乎每天运动100到120分钟。她知道自己的身体在做水中有氧运动时,一分钟燃烧大约4卡路里;骑自行车在镇上穿梭时,一分钟约燃烧5卡路里。
“大多数的人会告诉你,骑自行车一分钟燃烧11卡路里。但我的身体就是不一样,我是从我做的统计数据里知道的。”她说。
要保持现有的体重,只要一天能靠运动燃烧掉500卡路里,她就可以摄取2000卡路里。但是,她知道稍有闪失就可能达不到目标,所以只容许自己一天摄取1800卡路里。
而和她年龄、体重、活动量类似的一般女性,平均每天约可摄取2300卡路里。
真正的对手是生理机制
“许多急于减肥的人并没有充分了解后续会面临什么状况,而医学界对大众的说明也不够清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肥胖症研究员鲁道夫·赖伯说,“他们要对抗的,是一种会提高减肥难度的生理机制。”
赖伯和同事麦克·罗森邦率先就人体对体重减轻的反应展开研究。超过25年的时间中,这对搭档持续追踪了大约130人,为期6个月以上。这些人就住在他们的诊所里,定期接受各种检测,包括体脂肪、新陈代谢、燃烧的热量、运动能力、对食物的反应、心率、荷尔蒙和脑部化学物质。
重点是,研究对象一天只能摄取800卡路里的流质食物,直到减掉10%的体重。他们一旦达到目标,便设法维持住体重。资料显示,减掉约10%体重的人,其代谢状况和原本就是那个体重的人不一样。体重减轻后,热量的消耗会大幅减少约300到400卡路里。
科学家试图了解,为什么人体在减肥后的表现,与没有减肥但体重相同的人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肌肉切片显示,减肥者的肌肉纤维发生了变化,在日常活动与温和有氧运动中燃烧的热量,比其他体重相同的人少了20%到25%。
身体对抗体重减轻的另一个方式,是改变大脑对食物的反应。罗森邦和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科学家乔伊·赫胥追踪减肥前后大脑的表现,以了解人们在看葡萄、巧克力、手机、溜溜球时有何反应。扫描显示,节食者在减肥后看食物时,大脑与奖赏有关的部位有较大反应,而与控制有关的部位反应较小。
哥伦比亚大学所做的初步研究显示,甩掉体重5年后,身体还是会用燃烧较少热量的方式试图让体重回升。
显然减肥是一场激烈的战争,不只要对抗饥饿感,还要对抗自己的身体。把肥胖症视为主要是生理疾病而非心理疾病的观点,或许会导致治疗方法改变。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已展开研究,了解注射体脂肪制造的荷尔蒙“瘦蛋白”能否克服身体对体重减轻的抗拒。
研究对象注射瘦蛋白之后,做运动时消耗的热量增加了。而大脑扫描显示,注射瘦蛋白可以改变大脑对食物的反应,降低食物诱惑。可是这种疗法还要等很多年才有可能进行商业应用。
鉴于减肥的辛苦,从公共卫生的观点来看,最好把资源集中在预防肥胖上。不过这并不表示体重严重超标的人应该放弃减肥,反之,解决之道可能是宣扬比较切合实际的目标。研究显示,即使只减轻5%的体重,也可以减少肥胖症带来的相关健康问题。
想要大幅减重的人该何去何从?科学家说,他们认为如果有更多人了解这项挑战,医生与肥胖症患者在面对减重这件事时,会更切合实际、更有同理心。最起码,科学家可以推动体重已然过重的人更加努力,不放任体重继续增加。有的人在知道永不复胖有多困难之后,可能干脆放弃,恢复大吃大喝;有的人则可能尽量保持良好状态,并改善整体健康,而不是一心想改变磅秤上的数字。
所有证据都显示,减轻体重之后永不复胖可谓难上加难。可是现在,至少我们知道面对的对手为何了。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香港版
“他们的身体想找回失去的体重”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乔瑟夫·普罗耶托同时也是位内科医生。在他开设的减重诊所,超过15年时间里,前来求诊的病患大多能甩掉一些赘肉,只是数月或半年后,减掉的体重总是又悄悄跑回来,可谓前功尽弃。
“他们后来无一幸免,都复胖了。”普罗耶托说。
普罗耶托决定仔细研究人体在减重之后的生理变化,于是和同僚在2009年招募了50名肥胖者(男女皆有)进行研究。在摄取极低热量的饮食情况下,这些研究对象在10周后平均甩掉14公斤。
接着,34人留下来继续参与研究,他们开始设法保持减肥后的体重。营养师与他们面对面,或通过电话来鼓励他们运动,多吃蔬菜、少吃脂肪。
尽管这么努力,一年后,他们还是平均复胖了5公斤,而且比当初减重后更常觉得饥肠辘辘,满脑子都是食物。
研究人员知道,当体重减轻时,人体的代谢与荷尔蒙会产生变化,但他们还是有了新的发现:即使过了一年,研究对象仍处于生理改变的状态下;他们的身体还是一直努力要把失去的体重找回来。
举例来说,一种胃部分泌的荷尔蒙(俗称“饥饿素”)就比研究开始时高出约20%;其他与饥饿及代谢有关的荷尔蒙也都维持大幅改变的状态。
“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协同防御机制,目标一致,那就是要让人增加体重。”普罗耶托说。
普罗耶托与同僚的研究发表于2011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但这项发现还称不上是决定性的结论,原因在于研究规模太小,而且尚未经过其他研究的重复验证。
不过,现在等于又多了个例证来挑战传统上对于肥胖、减重和意志力的看法。多年来,对于体重过重者的建议一向是:只要少吃多动就好。这项指导原则固然是事实,却没考虑到身体在停止节食很久之后,仍处于力抗体重丧失的情况。
这现象说明了一个引人深思的事实,就是大多数人一旦变胖,以后再怎么努力,可能也瘦不下来。
维持成效是个痛苦的过程
自1994年以来,美国体重控制登记中心追踪了一万名减肥后没再复胖的人。“我们是因为‘没有人能保持不复胖’的说法而成立这个中心的。”美国布朗大学阿伯特医学院精神科学与人类行为学教授芮娜·温说,“我们有两个目标,就是证明有人确实可以不复胖,同时设法了解他们长期维持成效的方法。”
这些人平均减了32公斤,而且维持体重将近6年。
为保持减肥成果,中心成员摄取的热量比一般同样体重的人少,但运动量却大得多。他们每星期至少称一次体重,每天运动一小时以上、定时定量吃同样的食物,而且就算是周末或假日也不“作弊”。
美国耶鲁大学拉德食品政策与肥胖症中心主任凯利·布劳奈尔说,相对于减肥失败的人来说,中心追踪的这一万人是极小的样本,“这些人对体重非常警觉,无时无刻不在留意自己的体重”。
67岁的珍妮丝·布里吉就是一例。她减掉了60公斤,而且大约已维持6年。她说:“我不是一直想着食物,只是会一直意识到食物。”
布里吉的体重于2004年达到150公斤的高峰。从那时起,她开始尝试减肥,并设法甩掉了14公斤,但后来体重便不再往下掉。2006年,她与体重140公斤的丈夫亚当一同加入一项医学监控减肥计划。
经过9个月每天只摄取800卡路里的饮食后,她的体重降到75公斤,亚当则减到90公斤。
体重减轻后的头几年,布里吉拿运动当借口,又开始吃得多了点。她母亲在2009年去世这件事也分散了她的注意力,让她不再专注于控制饮食,不知不觉间又增加了14公斤。最后,她决定设法维持住现在88公斤的体重。
她说:“要保持这个体重真的很难,我只要稍微松懈,几乎就会立刻胖回去。”
所以她严守纪律,每天早上称体重并记录在日记上,还几乎每天运动100到120分钟。她知道自己的身体在做水中有氧运动时,一分钟燃烧大约4卡路里;骑自行车在镇上穿梭时,一分钟约燃烧5卡路里。
“大多数的人会告诉你,骑自行车一分钟燃烧11卡路里。但我的身体就是不一样,我是从我做的统计数据里知道的。”她说。
要保持现有的体重,只要一天能靠运动燃烧掉500卡路里,她就可以摄取2000卡路里。但是,她知道稍有闪失就可能达不到目标,所以只容许自己一天摄取1800卡路里。
而和她年龄、体重、活动量类似的一般女性,平均每天约可摄取2300卡路里。
真正的对手是生理机制
“许多急于减肥的人并没有充分了解后续会面临什么状况,而医学界对大众的说明也不够清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肥胖症研究员鲁道夫·赖伯说,“他们要对抗的,是一种会提高减肥难度的生理机制。”
赖伯和同事麦克·罗森邦率先就人体对体重减轻的反应展开研究。超过25年的时间中,这对搭档持续追踪了大约130人,为期6个月以上。这些人就住在他们的诊所里,定期接受各种检测,包括体脂肪、新陈代谢、燃烧的热量、运动能力、对食物的反应、心率、荷尔蒙和脑部化学物质。
重点是,研究对象一天只能摄取800卡路里的流质食物,直到减掉10%的体重。他们一旦达到目标,便设法维持住体重。资料显示,减掉约10%体重的人,其代谢状况和原本就是那个体重的人不一样。体重减轻后,热量的消耗会大幅减少约300到400卡路里。
科学家试图了解,为什么人体在减肥后的表现,与没有减肥但体重相同的人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肌肉切片显示,减肥者的肌肉纤维发生了变化,在日常活动与温和有氧运动中燃烧的热量,比其他体重相同的人少了20%到25%。
身体对抗体重减轻的另一个方式,是改变大脑对食物的反应。罗森邦和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科学家乔伊·赫胥追踪减肥前后大脑的表现,以了解人们在看葡萄、巧克力、手机、溜溜球时有何反应。扫描显示,节食者在减肥后看食物时,大脑与奖赏有关的部位有较大反应,而与控制有关的部位反应较小。
哥伦比亚大学所做的初步研究显示,甩掉体重5年后,身体还是会用燃烧较少热量的方式试图让体重回升。
显然减肥是一场激烈的战争,不只要对抗饥饿感,还要对抗自己的身体。把肥胖症视为主要是生理疾病而非心理疾病的观点,或许会导致治疗方法改变。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已展开研究,了解注射体脂肪制造的荷尔蒙“瘦蛋白”能否克服身体对体重减轻的抗拒。
研究对象注射瘦蛋白之后,做运动时消耗的热量增加了。而大脑扫描显示,注射瘦蛋白可以改变大脑对食物的反应,降低食物诱惑。可是这种疗法还要等很多年才有可能进行商业应用。
鉴于减肥的辛苦,从公共卫生的观点来看,最好把资源集中在预防肥胖上。不过这并不表示体重严重超标的人应该放弃减肥,反之,解决之道可能是宣扬比较切合实际的目标。研究显示,即使只减轻5%的体重,也可以减少肥胖症带来的相关健康问题。
想要大幅减重的人该何去何从?科学家说,他们认为如果有更多人了解这项挑战,医生与肥胖症患者在面对减重这件事时,会更切合实际、更有同理心。最起码,科学家可以推动体重已然过重的人更加努力,不放任体重继续增加。有的人在知道永不复胖有多困难之后,可能干脆放弃,恢复大吃大喝;有的人则可能尽量保持良好状态,并改善整体健康,而不是一心想改变磅秤上的数字。
所有证据都显示,减轻体重之后永不复胖可谓难上加难。可是现在,至少我们知道面对的对手为何了。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香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