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圣战”的影响?激进分子的鼓动?母亲的不当引导?
波士顿爆炸案:越查越迷惑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3年05月01日
08
版)
|
2013年4月25日,俄罗斯达吉斯坦,波士顿爆炸案嫌犯的母亲出席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 CFP |
|
2013年4月20日,俄罗斯马哈奇卡拉,波士顿爆炸案嫌犯的父亲曾呼吁小儿子自首。他说:“放弃吧,你面前有光明前途,回家吧,到俄罗斯来。”但他警告美国人不要杀死他第二个孩子。图片来源 CFP |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波士顿爆炸案的调查人员4月29日表示,他们在至少一个袭击炸弹上发现了女性DNA,但目前尚不确定该DNA来自何人。
路透社称,华盛顿时间4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的第二次通话,双方一致同意将在安全方面“保持密切联系”。
同一天,美联社报道,俄罗斯特工部门向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转交的嫌犯察尔纳耶夫兄弟的两则电话录音,令整个案件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嫌犯的作案动机到底是什么,猜测越来越多。
猜测一:受基地组织“网络圣战”影响?
参加大学宿舍同学聚会仅两周后,19岁的焦哈尔·察尔纳耶夫就让自己处在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被锁在一个狭小的牢房中,除了铁门上用来送食物的小洞,就只有一个小小的观察窗,算是与外界联通的途径。
4月26日,美国当局宣布,将爆炸案嫌犯从波士顿的“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转移到德文斯堡的联邦囚犯医疗中心。
如今,焦哈尔伤势有所减轻,已能说话,并与监狱的医学专家进行了互动。但除了透露犯罪动机,他再不愿多说什么。
美国《华盛顿邮报》从官方消息得知,兄弟俩之所以发起袭击,是“对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不满”。
4月23日晚,在美国国会,华盛顿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听取了FBI和其他执法人员的报告。委员会成员伯尔告诉《赫芬顿邮报》,委员会认定,26岁的哥哥塔梅尔兰是袭击的“主导力量”,兄弟俩并非通过接触海外军事组织,而是受激进分子“网络圣战”的影响。
美国当局相信,兄弟两人都未曾与恐怖组织有直接联系,但两位匿名美国官员表示,塔梅尔兰经常浏览极端主义网站,也是也门基地组织英文在线出版物《激励》杂志的忠实读者。
该杂志对独自进行恐怖袭击十分赞赏,还在2010年夏天一篇题为《如何在你妈妈的厨房里制作炸弹》的文章中,详解了如何制作各种炸弹,其中“高压锅炸弹”被列为“最有效武器”,体育赛事则被称为“最大化人员伤亡的最佳时机”。
随后,参议员卢比奥将兄弟俩描述为“由于使用互联网资源而变得激进”,“所以我们需要准备应对‘波士顿式’的,而不只是‘9·11’那样的攻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表示,如果《华盛顿邮报》关于犯罪动机的消息准确,那么嫌犯将被定义为恐怖分子。
英国《卫报》作者格伦·格林沃尔德则一再强调,美国在其他国家的暴力行动才是恐怖袭击的真正根源。他还引用五角大楼的报告称,“穆斯林并不‘仇恨我们的自由’,相反,他们仇恨我们的政策”,包括“美国对穆斯林世界的直接干预”。
猜测二:伊斯兰激进分子鼓动?
就在“网络圣战说”甚嚣尘上之际,美联社对察尔纳耶夫兄弟的叔叔鲁斯兰进行采访时,一个神秘的名字“米沙”浮出水面。
“不知为什么,他(塔梅尔兰)就是着了魔。”鲁斯兰回忆说,“这个人(米沙)掌控了他的大脑,他完全被洗脑了。”
美联社称,察尔纳耶夫家族是伊斯兰教的逊尼派,但并不是清真寺的常客,在家中也很少讨论宗教。2008年到2009年之间,塔梅尔兰认识了米沙,一个中等身材、体格魁梧的红胡子秃头男人。
塔梅尔兰的前妹夫霍如格夫说,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认识的,他猜测,可能是在一同参加波士顿地区的清真寺礼拜时熟悉起来的,但并不知晓米沙是否是伊斯兰激进分子。
4月29日,美国《纽约书评》杂志撰稿人卡里尔意识到,他可能认识这位真名为米哈伊尔的“米沙”。但他说,此人既非塔梅尔兰的伊斯兰教老师,更与爆炸案没有一丁点关系,甚至已3年没见过他了。
卡里尔来到罗德岛中产阶级社区时,米哈伊尔正穿着白绿相间的球衣和睡裤,跟他的父母和美国女友一起坐在紧邻厨房的小客厅里。尽管意外,他还是接待了卡里尔。
米哈伊尔的父亲是亚美尼亚籍基督教徒,母亲是乌克兰人,他们是典型的前苏联移民和美国中产阶级。39岁的米哈伊尔告诉卡里尔,他的确认识塔梅尔兰,但自从3年前离开坎布里奇后,就再没有过任何接触。
“我不是他的老师,”这个皈依伊斯兰教的男人断然否认,“如果我是,我绝不会让他做出这样的事。”
事实上,FBI此前已找到米哈伊尔,并对其电脑、电话和其他一切材料进行调查。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尽力配合。尽管FBI拒绝对此发表评论,但米哈伊尔的言外之意似乎是,“米沙”与爆炸案毫无关联。
CNN努力再三,米哈伊尔始终口风严密。只有其父感慨道,“我们爱这个国家,从没想到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
猜测三:母亲引导孩子犯罪?
4月29日,美联社称,俄罗斯当局向美国转交了与嫌犯有关的两则电话录音。其一是2011年初俄罗斯当局截获的、察尔纳耶夫兄弟从美国打给身在达吉斯坦(编者注:位于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东部)的母亲祖贝达特的电话,内容似乎是讨论圣战,但对话十分模糊。其二则是祖贝达特与一位俄罗斯南部人士之间的对话,而FBI曾调查过该人士。
美国官员告诉CNN,目前尚不清楚俄罗斯为何要窃听祖贝达特的电话,及已监控她多长时间。但很早之前,她的名字就已被添加到俄罗斯的恐怖主义数据库中。
美联社称,俄罗斯时隔两年才提供证据,使美国错失调查时机,但白宫拒绝回应这一争议。发言人卡尼称,美国驻俄使馆人员已前往达吉斯坦,调查塔梅尔兰过去的行踪。
4月29日,祖贝达特告诉CNN记者,她原本打算去美国看望儿子,尽管她可能在马萨诸塞州面临入店行窃罪名的指控,但这一计划已取消。
为“避祸”,夫妇二人已收拾行李,搬往乡下。4月28日,兄弟俩的父亲安佐尔在俄罗斯南部乡下接受路透社专访,条件就是不公布其所在山村的名字。
“很不幸,我帮不了我的孩子。”他告诉路透社,“我和焦哈尔的律师保持联系,他会告诉我下一步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他否认自己的孩子或妻子与宗教极端人士有任何牵连。
祖贝达特原本是位十分“洋派”的女人,但从2002年起,她开始戴头巾,成为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但她否认这与激进分子有关,只是发现了“更深的灵性”。
安佐尔的律师告诉美联社,刚看到大儿子残缺不全的尸体照时,老俩口悲伤得说不出话来。但不久后,祖贝达特又否认爆炸的发生,认为这是假的。她说,她已看到散布这个“疯狂想法”的视频,但里面并没有血,而是用油漆替代的。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波士顿爆炸案的调查人员4月29日表示,他们在至少一个袭击炸弹上发现了女性DNA,但目前尚不确定该DNA来自何人。
路透社称,华盛顿时间4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的第二次通话,双方一致同意将在安全方面“保持密切联系”。
同一天,美联社报道,俄罗斯特工部门向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转交的嫌犯察尔纳耶夫兄弟的两则电话录音,令整个案件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嫌犯的作案动机到底是什么,猜测越来越多。
猜测一:受基地组织“网络圣战”影响?
参加大学宿舍同学聚会仅两周后,19岁的焦哈尔·察尔纳耶夫就让自己处在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被锁在一个狭小的牢房中,除了铁门上用来送食物的小洞,就只有一个小小的观察窗,算是与外界联通的途径。
4月26日,美国当局宣布,将爆炸案嫌犯从波士顿的“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转移到德文斯堡的联邦囚犯医疗中心。
如今,焦哈尔伤势有所减轻,已能说话,并与监狱的医学专家进行了互动。但除了透露犯罪动机,他再不愿多说什么。
美国《华盛顿邮报》从官方消息得知,兄弟俩之所以发起袭击,是“对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不满”。
4月23日晚,在美国国会,华盛顿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听取了FBI和其他执法人员的报告。委员会成员伯尔告诉《赫芬顿邮报》,委员会认定,26岁的哥哥塔梅尔兰是袭击的“主导力量”,兄弟俩并非通过接触海外军事组织,而是受激进分子“网络圣战”的影响。
美国当局相信,兄弟两人都未曾与恐怖组织有直接联系,但两位匿名美国官员表示,塔梅尔兰经常浏览极端主义网站,也是也门基地组织英文在线出版物《激励》杂志的忠实读者。
该杂志对独自进行恐怖袭击十分赞赏,还在2010年夏天一篇题为《如何在你妈妈的厨房里制作炸弹》的文章中,详解了如何制作各种炸弹,其中“高压锅炸弹”被列为“最有效武器”,体育赛事则被称为“最大化人员伤亡的最佳时机”。
随后,参议员卢比奥将兄弟俩描述为“由于使用互联网资源而变得激进”,“所以我们需要准备应对‘波士顿式’的,而不只是‘9·11’那样的攻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表示,如果《华盛顿邮报》关于犯罪动机的消息准确,那么嫌犯将被定义为恐怖分子。
英国《卫报》作者格伦·格林沃尔德则一再强调,美国在其他国家的暴力行动才是恐怖袭击的真正根源。他还引用五角大楼的报告称,“穆斯林并不‘仇恨我们的自由’,相反,他们仇恨我们的政策”,包括“美国对穆斯林世界的直接干预”。
猜测二:伊斯兰激进分子鼓动?
就在“网络圣战说”甚嚣尘上之际,美联社对察尔纳耶夫兄弟的叔叔鲁斯兰进行采访时,一个神秘的名字“米沙”浮出水面。
“不知为什么,他(塔梅尔兰)就是着了魔。”鲁斯兰回忆说,“这个人(米沙)掌控了他的大脑,他完全被洗脑了。”
美联社称,察尔纳耶夫家族是伊斯兰教的逊尼派,但并不是清真寺的常客,在家中也很少讨论宗教。2008年到2009年之间,塔梅尔兰认识了米沙,一个中等身材、体格魁梧的红胡子秃头男人。
塔梅尔兰的前妹夫霍如格夫说,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认识的,他猜测,可能是在一同参加波士顿地区的清真寺礼拜时熟悉起来的,但并不知晓米沙是否是伊斯兰激进分子。
4月29日,美国《纽约书评》杂志撰稿人卡里尔意识到,他可能认识这位真名为米哈伊尔的“米沙”。但他说,此人既非塔梅尔兰的伊斯兰教老师,更与爆炸案没有一丁点关系,甚至已3年没见过他了。
卡里尔来到罗德岛中产阶级社区时,米哈伊尔正穿着白绿相间的球衣和睡裤,跟他的父母和美国女友一起坐在紧邻厨房的小客厅里。尽管意外,他还是接待了卡里尔。
米哈伊尔的父亲是亚美尼亚籍基督教徒,母亲是乌克兰人,他们是典型的前苏联移民和美国中产阶级。39岁的米哈伊尔告诉卡里尔,他的确认识塔梅尔兰,但自从3年前离开坎布里奇后,就再没有过任何接触。
“我不是他的老师,”这个皈依伊斯兰教的男人断然否认,“如果我是,我绝不会让他做出这样的事。”
事实上,FBI此前已找到米哈伊尔,并对其电脑、电话和其他一切材料进行调查。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尽力配合。尽管FBI拒绝对此发表评论,但米哈伊尔的言外之意似乎是,“米沙”与爆炸案毫无关联。
CNN努力再三,米哈伊尔始终口风严密。只有其父感慨道,“我们爱这个国家,从没想到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
猜测三:母亲引导孩子犯罪?
4月29日,美联社称,俄罗斯当局向美国转交了与嫌犯有关的两则电话录音。其一是2011年初俄罗斯当局截获的、察尔纳耶夫兄弟从美国打给身在达吉斯坦(编者注:位于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东部)的母亲祖贝达特的电话,内容似乎是讨论圣战,但对话十分模糊。其二则是祖贝达特与一位俄罗斯南部人士之间的对话,而FBI曾调查过该人士。
美国官员告诉CNN,目前尚不清楚俄罗斯为何要窃听祖贝达特的电话,及已监控她多长时间。但很早之前,她的名字就已被添加到俄罗斯的恐怖主义数据库中。
美联社称,俄罗斯时隔两年才提供证据,使美国错失调查时机,但白宫拒绝回应这一争议。发言人卡尼称,美国驻俄使馆人员已前往达吉斯坦,调查塔梅尔兰过去的行踪。
4月29日,祖贝达特告诉CNN记者,她原本打算去美国看望儿子,尽管她可能在马萨诸塞州面临入店行窃罪名的指控,但这一计划已取消。
为“避祸”,夫妇二人已收拾行李,搬往乡下。4月28日,兄弟俩的父亲安佐尔在俄罗斯南部乡下接受路透社专访,条件就是不公布其所在山村的名字。
“很不幸,我帮不了我的孩子。”他告诉路透社,“我和焦哈尔的律师保持联系,他会告诉我下一步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他否认自己的孩子或妻子与宗教极端人士有任何牵连。
祖贝达特原本是位十分“洋派”的女人,但从2002年起,她开始戴头巾,成为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但她否认这与激进分子有关,只是发现了“更深的灵性”。
安佐尔的律师告诉美联社,刚看到大儿子残缺不全的尸体照时,老俩口悲伤得说不出话来。但不久后,祖贝达特又否认爆炸的发生,认为这是假的。她说,她已看到散布这个“疯狂想法”的视频,但里面并没有血,而是用油漆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