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采购标准出台:自主汽车的契机
张露
《
青年参考
》(
2013年04月10日
47
版)
去年,《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其中规定:一般公务用车采购标准下调至1.8升排量、18万元以内。在此之前,公务车采购执行标准参照的是2004年的《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其规定:一般公务车的采购标准为车型排气量2.0升(含)以下,价格为25万元(含)以内。
最近有报道称,工信部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至今没有下文,让自主品牌望眼欲穿,但据工信部知情人士透露,公务车采购将有新动向,标准有可能再度调整,从“双18”调整为“18、16”,也就是“排量不高于1.8L,价格下降到16万元以内”。这则传闻的真实性尚待确认。
虽然最后一只靴子仍未落下,不论怎样,此次新调整都将极大地约束采购车型的档次,单一车型平均采购价格降幅达7万元,也更推崇低排量的环保车型。目前,入围《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的车型共有412款,九成以上为自主品牌。政策的有力扶持,让自主品牌的发展似乎迎来了新的契机,属于自主品牌的春天仿佛即将到来。
6年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公务车约522万辆。这个数字接近自主品牌去年全年648.5万辆的销售总量,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问题在于,这样一块看似很大的蛋糕,在这么多自主品牌面前,依然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而且,中国加入WTO后,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让自主汽车品牌受到的冲击在公务车采购领域也得到体现。
同时,强制性的政策调整引发了部分人的担忧。中央制定的标准,在地方上是否能得到如实执行?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体制下,这是否违反了WTO的游戏规则?政府的良苦用心,是否能真正让自主品牌上演“逆袭”?凡此种种,在政策全面执行前,都是必然要出现的。政府的大力采购能否给自主品牌带来真正的春天,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放眼海外,我们看到,在韩国,公民和政府对自主品牌都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尤其在公车采购方面,“公车”在韩国属于广义范畴,不仅包含配给官员的座驾,更包括了消防、急救、清障、校车等各项政府公共事业涉及的车辆。
据了解,虽然韩国并无公务用车必须使用国产品牌的明文规定,但由于本土品牌车辆在技术性能方面完全能满足相应需求,在实际操作中,韩国的公务用车基本实现了“国产化”。这样的现象,对韩国汽车企业走向世界,产生了强大的回馈力。
政府领头,“爱用国货”,至少从三方面给自主品牌提供了“催化剂”:
一是:数量庞大的公车采购,给自主品牌直接带来资金支持,促使自主车企有更大的动力进行研发,而不是一味地为了生存随波逐流。
二是:政府的采购行为,为百姓购车做出了一定的示范。试想,连公务车都能满足要求,自主品牌车型对家用来说,更是足够了。
三是:此举能提升自主品牌的定位,让它们认清市场发展战略,开发高端产品。近些年,自主品牌争相高端突围,恰恰说明了想立足长远,一定要有自己的高端产品。

去年,《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其中规定:一般公务用车采购标准下调至1.8升排量、18万元以内。在此之前,公务车采购执行标准参照的是2004年的《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其规定:一般公务车的采购标准为车型排气量2.0升(含)以下,价格为25万元(含)以内。
最近有报道称,工信部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至今没有下文,让自主品牌望眼欲穿,但据工信部知情人士透露,公务车采购将有新动向,标准有可能再度调整,从“双18”调整为“18、16”,也就是“排量不高于1.8L,价格下降到16万元以内”。这则传闻的真实性尚待确认。
虽然最后一只靴子仍未落下,不论怎样,此次新调整都将极大地约束采购车型的档次,单一车型平均采购价格降幅达7万元,也更推崇低排量的环保车型。目前,入围《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的车型共有412款,九成以上为自主品牌。政策的有力扶持,让自主品牌的发展似乎迎来了新的契机,属于自主品牌的春天仿佛即将到来。
6年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公务车约522万辆。这个数字接近自主品牌去年全年648.5万辆的销售总量,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问题在于,这样一块看似很大的蛋糕,在这么多自主品牌面前,依然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而且,中国加入WTO后,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让自主汽车品牌受到的冲击在公务车采购领域也得到体现。
同时,强制性的政策调整引发了部分人的担忧。中央制定的标准,在地方上是否能得到如实执行?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体制下,这是否违反了WTO的游戏规则?政府的良苦用心,是否能真正让自主品牌上演“逆袭”?凡此种种,在政策全面执行前,都是必然要出现的。政府的大力采购能否给自主品牌带来真正的春天,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放眼海外,我们看到,在韩国,公民和政府对自主品牌都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尤其在公车采购方面,“公车”在韩国属于广义范畴,不仅包含配给官员的座驾,更包括了消防、急救、清障、校车等各项政府公共事业涉及的车辆。
据了解,虽然韩国并无公务用车必须使用国产品牌的明文规定,但由于本土品牌车辆在技术性能方面完全能满足相应需求,在实际操作中,韩国的公务用车基本实现了“国产化”。这样的现象,对韩国汽车企业走向世界,产生了强大的回馈力。
政府领头,“爱用国货”,至少从三方面给自主品牌提供了“催化剂”:
一是:数量庞大的公车采购,给自主品牌直接带来资金支持,促使自主车企有更大的动力进行研发,而不是一味地为了生存随波逐流。
二是:政府的采购行为,为百姓购车做出了一定的示范。试想,连公务车都能满足要求,自主品牌车型对家用来说,更是足够了。
三是:此举能提升自主品牌的定位,让它们认清市场发展战略,开发高端产品。近些年,自主品牌争相高端突围,恰恰说明了想立足长远,一定要有自己的高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