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4月1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如何评估撒切尔政治遗产

作者 马丁·沃尔夫 译者 和风 《 青年参考 》( 2013年04月10日   03 版)

    她是一个政治巨人,可她置身于一个走下坡路的国家。她代表自由市场的复兴和政府角色的缩减。然而,当今推崇相对自由的市场的是新兴经济体,而不是西方。这不是她的作为,但她完全有理由视其为一项重大成功。

    玛格丽特·撒切尔是英国自19世纪末期以来,在和平时期最重要的首相。她推翻了有关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基本假设,从而转变英国政治版图。

    她在全球舞台上也是一个大人物。她与罗纳德·里根在意识形态上志同道合,这使她在世界事务中扮演重大角色,她以后的英国政界人士不再可能扮演这种角色。

    真正的信徒把她视为自由市场的“圣女贞德”,致力于全方位缩减政府职能。但在现实中,她是一个务实的政界人士,无意做出“政治自杀”的企图,比如拆毁福利制度的支柱。

    然而,她在担任首相期间推动了重大转变。她的政治遗产包括:放开外汇管制和劳动力市场;削减最高所得税率;转变工会的法律地位,挫败以好斗分子为中坚力量的劳工组织;对国有化产业的大部分实行私有化以及为金融业松绑。

    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她执掌的政府最初奉行货币主义,最终却围绕汇率在货币政策中的角色发生纠纷。但是,摒弃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转向依靠货币政策,是在她的任期内得到确立的。

    她在欧洲也扮演了一个大角色,为发起单一市场计划做出贡献。她将此视为输出经济自由主义的尝试。但她对干预式的后果感到焦虑,并坚定反对单一货币。她在1988年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在英国成功地收缩政府的触角,绝不是为了看到它们在欧洲层面恢复原形”,此言对她和她所在的英国保守党而言是一个转折点。

    在世界舞台上,她的影响力源自她立场鲜明地捍卫自由市场,以及她与美国之间的紧密纽带。在私有化问题上,她让许多人相信,即便是带有遗留的社会主义成份的国家,也可以缩减公有制。全球很多国家走上了私有化道路。那么,如何评估她的政治遗产呢?

    就英国而言,上世纪80、90年代和本世纪最初10年,是自19世纪以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首次持续超过欧洲其它大型经济体的时期。不幸的是,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困境、严重的不平等、顽固的地区失衡,以及过度依赖不稳定的金融业,给这一成功蒙上了阴影。

    然而,即使撒切尔曾是(而且仍是)一个导致观点两极分化的人物,英国政治仍深受她的影响。事实证明,她对如此迥异的国家采用欧洲单一货币的担心是有先见之明的。

    全球而言,撒切尔卸任时,适逢苏联解体,后者对她宣告的逼退社会主义是一个胜利。然而,如果有人问,哪一个领导人在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转变世界方面做得最多,那么答案将是邓小平,不是里根,也不是撒切尔。

    她是一个政治巨人,可她置身于一个走下坡路的国家。她代表自由市场的复兴和政府角色的缩减。然而,当今推崇相对自由的市场的是新兴经济体,而不是西方。这不是她的作为,但她完全有理由视其为一项重大成功。

    她在欣赏新兴经济体表现的同时,必定也会对英国本身的状况感到失望。从历史上看,英国经济复兴大多不能持久。今天,英国在后撒切尔时代的复兴与其说像是现实,不如说更像幻觉。

    (作者系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摘自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分享到:

 

如何评估撒切尔政治遗产
夫人外交:中国未开发的战略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