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3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美如何“健康竞争”

○孙兴杰 国际关系史博士 《 青年参考 》( 2013年03月20日   02 版)

    相比于100年前,今日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并非钢铁产量,而是智力资源、社会制度的韧性。因此,中美关系的竞争更多的表现在“内部制衡”,也就是自强式的改革才是大国竞争的主要内容。

    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电贺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时提出,希望中美两国加强对话沟通,努力构建基于健康竞争而非战略博弈的新型大国关系。对于这样的倡议,习近平积极回应,希望中美两国能将太平洋变成太平之洋、合作之洋。两国元首的对话充实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容,使新兴大国关系的原则与框架渐趋明朗。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如何界定中美关系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布热津斯基、基辛格等前美国外交高官,甚至倡导G2的理念,即中美两国共治天下。两国共治论过于超前于中美关系的现实,只能成为媒体的噱头。

    2010年美国宣布“亚太再平衡”之后,中美关系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希拉里在去年4月10日的演讲中提出,“今天的地缘政治不允许我们进行零和游戏”。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诠释了奥巴马所谓的“非战略博弈”,战略性博弈更多的是一种零和思维。

    显然,面对中国,美国无法采取一种零和的政策。双边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2013年1月,中国增持美国国债,在贸易与金融领域,中美之间形成了深度依赖的关系。这也是中美关系必须“出新”的根源所在。

    自现代国际关系诞生以来,大国关系一直塑造着国际关系的面貌。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更是以“大国兴衰”来概括国际关系史。大国关系并非静态,而是出于变动之中,既有的国际体系如何接纳新兴崛起大国是个难题。

    在既有的国际关系史中,战争往往成为霸权更迭的支点。中美关系自1972年正常化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节点:守成的美国如何面对中国的发展。中美两国元首倡导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其目标在于超越“大国政治的悲剧”,避免霸权战争的发生。

    中美两国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之中,但同样面临经济发展的难题。中国处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点,美国则处于去杠杆化的过程之中。显然,地缘政治的零和博弈对于双方都没有好处。

    20世纪初,英国与德国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有些学者将英德关系比之于今日中美关系。但相比于100年前,今日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并非钢铁产量,而是智力资源、社会制度的韧性。因此,中美关系的竞争更多的表现在“内部制衡”,也就是自强式的改革才是大国竞争的主要内容。

    中国新任政府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指出,中国未来面临的难题是经济增长、社会正义,而美国总统奥巴马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化解财政困局。中国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要投入精力建设社会安全网络,从而给中下层民众兜底;美国则需要平衡福利开支与财政赤字。“内部制衡”的趋势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奠定了基石。

    奥巴马希望中美两国关系建基于健康的竞争关系,李克强总理则认为,中美两国都在谈利益,基于利益关系重构中美关系。

    基于利益考量的竞争关系是一种竞争关系,这与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纷争大异其趣,也是避免中美关系跌入冷战窠臼的保障。无论维也纳会议之后确立的“大国协调”体制,还是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冷战体制,都没有能够和平接纳新兴大国。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因此,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面临着外交战略的调整,若两国形成共振,则可以避免错位带来的冲突。

    冷战结束的二十多年,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分界线,美国对全球的主导能力在下滑。金融危机损害了美国的经济活力,国际关系学者迈克尔·曼德尔鲍姆将美国称为“穷酸超级大国”,他认为,“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乃至以后的岁月里,不断上升的国内经济压力将日益压缩美国外交政策的活动空间”。布热津斯基也担心美国衰落将导致国际体系陷入混乱之中。

    3月1日,美国自动减支机制生效,国防预算被削减13%,美国霸权面临“软着陆”的问题。中国则处于快速上升的进程之中,学习做大国是个难题。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及外交高官在两会期间都在强调,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从亚太地区开始。这既是对美国“亚太再平衡”的反应,也隐含了中国对“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的理解,换言之,中国将自己视为亚太地区的强国,在该地区拥有核心利益。

    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的聚集点,如何在亚太地区共处,便成为竞争关系健康与否的试金石。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权利益争端,美国并没有直接介入,但是盟友的连带关系使美国有卷入其中的风险。

    而在地缘经济关系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的FTA与美国主导的TPP之间展开了竞争,这种竞争并非零和关系,而是两国制定经济合作规则能力的竞争。中国崛起为地域强国与美国主导力下降,两股力量汇聚于亚太地区,太平洋从美国的“内湖”变成“合作之洋”,确实需要摒弃战略博弈思维,否则会重现当年英德海军军备竞赛的场景。

    中国的发展已经外溢出亚太周边,而具有了全球效应。因此,中国亟待制定自己的全球战略,而这种全球战略需要虑及美国的核心利益与重大关系。唯有两国的全球战略包容彼此,成熟稳定的新兴大国关系才真正建立起来,也才能真正超越大国兴衰的历史。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分享到:

 

中美如何“健康竞争”
伊朗危机:敌意中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