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反导系统的压力,俄罗斯选择以激进的方式开发反制手段。
为破解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并减少自身被对方“先发制人”的危险,俄军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研制新型战略导弹。日前,俄火箭军司令谢尔盖·卡拉卡耶夫宣布,俄正在研制至少两种威力更大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用以替换现役战略导弹。显而易见,俄军主动将该计划公诸于世,意在警告美国和北约更谨慎地考虑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
两种新型导弹中,其一是代号“Sarmat”的重型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用以替换已服役20多年的RS-36M “Voyevoda”导弹(北约编号SS-18“撒旦”);另一种是机动型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用以替代第五代导弹“白杨-M”和“亚尔斯”。这种“双管齐下”策略的要点是,首先发射固体燃料导弹突破对方反导系统,如果需要,再动用更强大的重型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实施打击。无怪乎卡拉卡耶夫自信地表示,新型导弹有能力突破“现有的任何防御系统”,并能有效对抗美国未来可能在太空建立的导弹防御体系。
俄军要换“撒旦”的消息并不新鲜,原因在于它年纪太大了。这种导弹1988年7月进入战斗值班,起飞重量达200吨,可携带有效载荷8.8吨,最多搭载10个核弹头,射程1.6万公里。早在2008年,俄战略火箭军就表示“撒旦”将在2014~2016年退役。
“撒旦”个头大并不是缺点,最大的问题是,苏联当年设计它时并未过多考虑反导系统的威胁。在美国反导系统进入实战部署的当下,它很容易成为后者的猎物。俄方清楚地认识到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用意。“美国对我们说什么这是为了对付伊朗的导弹,可是在欧洲只有俄罗斯有这种导弹。”卡拉卡耶夫强调。“俄罗斯之声”网站在转引其发言时指出,“撒旦”的接班人Sarmat更重、威力更大,并能更聪明地应付假想敌的防御手段。
目前,俄军的新型液体燃料导弹研制进度走在固体燃料导弹前面,主要原因是“撒旦”退役更紧迫,而“白杨-M”、“亚尔斯”两种固体燃料导弹正值盛年,近两年来累计部署了100余枚。从技术角度而论,即便美国不放弃反导计划,在新导弹项目的基础上,也很容易制造几乎可覆盖全球的高精度常规武器,北约阵营不可能不考虑其威慑力。
俄罗斯媒体特别提到,以重量而论,全球所有导弹中惟一能同“撒旦”比肩的是中国的东风-5。该导弹起飞重量约183吨,但不如“撒旦”先进。就美国反导系统的挑战来说,中俄两国的处境有近似之处,但从公开报道观察,中国只对新型固体燃料导弹感兴趣,而没有“双管齐下”,表明其核战略比俄罗斯更温和。“俄罗斯曾声称考虑对波兰、乌克兰和其他一些国家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反观中国,它从未对邻近的日本、韩国、印度发出过类似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