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参考资料

水下核力量的建构模式

《 青年参考 》( 2012年12月05日   18 版)

    目前,全球只有美、俄、英、法四国具备经过检验的水下核威慑能力(印度的核潜艇未形成战斗力)。中国建设水下核力量的过程中,无疑会参考其他四国的不同模式。

    ·美国模式。冷战初期,美国奉行“大规模核报复”理论,据此寻求核优势地位,尤其关注导弹核潜艇部队的建设,认为它是最可靠的“二次核打击”力量。就部署而言,美国海军通过向潜在对手周边水域派驻“威慑巡航”的核潜艇,“引而不发”,保持战略上的高压姿态。美军核潜艇的行动自由度最高,为了防止其误射导弹,美国还精心制定了专门的指挥控制程序,例如确保一旦司令部同核潜艇失去联系30分钟后,能尽快恢复通讯。

    ·俄罗斯模式。像美国一样,苏联曾深信只有藏在深海里的核武器才能确保万全,但由于技术和地理局限,苏军将核潜艇尽可能部署到北大西洋,就近威慑美国。后冷战时期,国力下降的俄罗斯改走防御性部署路线,通过提升导弹射程及增加弹头数量,使核潜艇不必涉险进入大西洋,在己方航空兵掩护的北冰洋水域即可发起攻击。

    ·英法模式。屈居“二流海洋国家”的英法之所以发展核潜艇,主要是因为担心美国不能为其提供足够的核保护。两国的核潜艇数量无法与美俄相提并论,部署方式却类似美国,决策层不要求核潜艇停留在限定海域或处于陆空部队掩护范围内,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

分享到:

 

中国“海底蛟龙”令核威慑更灵活
水下核力量的建构模式
环球军情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