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俱到的严苛评审,确保只有各方面都绝顶出色的候选人,才能获得白宫实习资格。
入围全国决选的候选人们于6月初齐集华盛顿,参加为期三天的“周末选拔营”——其实,真正的面试工作往往是在工作日进行。总统特别顾问委员会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行动,就算是茶歇、用餐和娱乐时间,委员会成员也要对每位候选人展开交谈或讨论,候选人此刻的表现同样被计入面试结果,可以说,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考验、供人评判。
德纳·米德和罗杰·波特都是白宫实习生出身,进入评审委员会后,分别为周末选拔营工作了25年和27年。在见到候选人前,他们会在每人的档案上花掉至少一个钟头时间。波特认为,合格的白宫实习生必须具备三方面特质:“首先是写作和思考能力。一般而言,能够进行清晰书面表达的人,才有可能具备清晰的头脑。”第二是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有些人自身才华横溢,但能给团队做出的贡献未必与之成比例。“再者,就是候选人能否较好地自我约束,”波特解释道,“他们更关注团队还是个人的成功?这也很关键。”
米德讲得更细一些。他非常不看好那些文字马虎的候选人,无论拼写错误还是格式不规整,都表明这样的人不重视细节。当然,如果候选人过分包装自己的简历,同样得不到评委们的青睐。另一方面,推荐信总是被格外留意,它往往比论文和简历更能反映真实情况。之后,他会试着为候选人排排名次,但也不忘告诫自己:第一印象往往会大错特错。
见到候选人,米德会全力想象对方在各自的领域成为领军者时的模样。“如果候选人是消防队员,他能领导一支大型消防队吗?”“如果是名律师,他能获得最高法院的信赖吗?”这种假设法很好地帮助了米德进行甄选,因为,他和评委们一致相信,白宫实习生最重要的是才能——事实上,白宫实习生项目能够延续半个世纪,正是因为每位入选者都表现杰出。
简而言之,评选委员会只选择那些将获得成功的人,他们必须如同前辈那样出色。
最后就是提问环节的设计。白宫实习生进行的都是些高级别工作,面对的压力和普通上班族不可同日而语,通过精心设计的议题,评委们不断逼近候选人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几轮试探下来,人格脆弱者与自信过剩者都会被筛掉。对于波特、米德和同事们而言,如果谁说出“就算给我钱,我也不会为某某工作”或“别把我派到某某部门那个笨蛋手下干活”之类的话,他铁定出局了。面试结束后,评审者还会自问:“我自己愿意和这家伙共事否?”
摘自《跟总统学领导》,科学出版社2012年6月,标题和提要系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