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美国可能借使馆遇袭加强在非洲的安全存在——

奥巴马难打破“文明冲突”魔咒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2年09月19日   07 版)

    美国很有可能借使馆遇袭的机会,加强其在非洲的安全存在,比如美国或许会以“利比亚无法保证美国人安全”为由,向利比亚提出建立军事基地的要求,增加美国在非洲的军事力量。

    显然,这次的反美浪潮需要美国好好反思其中东战略了。

    此次反美最激烈的几个国家,如利比亚、埃及、也门、突尼斯等,恰恰是过去一年多来“阿拉伯之春”的代表性国家。在美国的推波助澜下,这些国家的反对派推翻了当权者,建立了“民主”新政权。

    同时,这些国家也获得了美国大量的援助。从推翻卡扎菲的运动刚开始,到现在新政府建立,美国总共向利比亚提供了两亿美元的援助;也门在2011年获得1.34亿美元,2012年6400万美元;过去4年,埃及每年获得16亿美元援助。

    在美国本国还有巨额财政赤字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如此慷慨地花钱到底值不值,美国在中东的利益是否真的因此获得了保障?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贺文萍分析说,“今后一个时期,美国对利比亚和埃及的政策会更加谨慎。美国一直对伊斯兰世界很不放心,抱着防范的心态来开展外交关系。总体来说,美国还是会拉拢他们,不会把他们打到对立面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要更多地关心这些国家的诉求。”

    但贺文萍也认为,美国很可能借使馆遇袭的机会,加强其在非洲的安全存在,比如美国或许会以“利比亚无法保证美国人安全”为由,向利比亚提出建立军事基地的要求,增加美国在非洲的军事力量。

    利比亚政府事发后正式向美国政府和受害者家属道歉。对此,贺文萍分析认为,利比亚政府的力量还很弱,因此想通过与强势政权联合,控制北方地区。反而是发生状况的班加西地区希望自治,所以极力反对外来控制。“从民众角度来说,利比亚人民的反美情绪在提升,对官方也会有一些制约,官方因此不敢和美国走得太近。利比亚政府对于美国提出的惩罚罪犯等要求也会三思而行。”

    但是,“与利比亚不同,埃及很希望能够摆脱美国和西方的力量。”贺文萍补充说,事实上,埃及人民的反美情绪在穆巴拉克当政时就存在。

    现在,埃及的宗教强硬派要求政府对美国更强硬,美国则不满穆尔西控制局势不力。而作为穆兄会出身的总统穆尔西,新政府目前立足未稳,因此不愿得罪美国,又希望留住美国大笔的投资和援助;可另一方面,穆尔西也不愿埃及民众认为他过于“亲美”,因此他两面受压,表现得小心翼翼。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奥巴马在努力结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战争,但只要美国国内的犹太人利益集团依然强大,美国仍偏袒以色列,奥巴马就很难打破“文明冲突”的诅咒。

分享到:

 

“阿拉伯之春”反而催发反美意识?
奥巴马难打破“文明冲突”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