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国舌尖上潜藏的风险

“政见”观察员 于灵歌 《 青年参考 》( 2012年09月19日   03 版)

    毒奶粉不仅毒害了公众健康的身体,还毒害了社会信任的道德底线。食品安全问题背后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时期急需解决的信任危机、政治稳定与社会正义问题。

    食品安全早已成为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最近,人类学家阎云翔从风险社会理论出发,在学术期刊《亚洲研究》撰文指出:当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对中国的社会民生乃至政治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根据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在后工业时代,尽管科技有所发展进步,但工业污染、气候变化、核战争等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潜在地影响着每一个社会个体。在中国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食品安全危机作为社会风险的一种,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近二十年来,中国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农药与杀虫剂使用率居世界首位;出口食品屡屡由于食品添加剂被拒绝,食品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阎云翔教授从三个层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社会风险进行了分类。

    第一类是食品卫生问题与传统风险。改革开放后,随着消费需求增大与食品加工技术的提高,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依赖方便食品、速食品与半成品。然而,消费者对这些食品的原料和实际加工过程知之甚少,这种隔离关系很容易使公众对食品安全产生担忧和疑虑。一些调查指出,食品加工业中,家庭小作坊占据了大约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对公众健康、质量管理与食品加工运输产业都构成了不小的挑战。更严重的是,管理机构在执行过程中易滋生腐败。一项调查表明,湖南省80%的食品加工小作坊都没有生产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可见,食品卫生问题产生的传统风险主要集中在公共卫生领域,但可以通过教育活动、规范市场、加强监管来改善和治理。

    其次是非安全的食品与后工业风险。这类非安全食物主要来源于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杀虫剂、激素等,与环境污染的大背景息息相关。化学污染与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不仅是技术性问题,也与现代性引发的非预期性后果相关。激增的消费需求与大规模的生产方式,导致种种不安全因素,例如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尽管国际标准每年都会更严格地修订,但在中国,具体的生产者很难遵守规则。由于农民缺乏安全知识,中国国内大量的果蔬种植农药含量超过官方标准,平均每年超过10万人会因为食物中的杀虫剂而食物中毒。

    最后一个层面是有毒食品与信任风险。有毒食品是中国社会独有的、破坏力极大的问题。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都心知肚明地往人或动物食用的食品中加入禁用毒素。最让人在道德上不安的是那些大规模、组织完善的有毒食品生产配送链条,有的甚至与政府管理部门有所牵涉。下至流水线上的工人,上至企业家和质量监管机构的官员,都投入到这种产业之中。比起家庭小作坊,这类大规模的生产破坏极其严重,极易导致社会恐慌。比如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一个企业巨头就此崩塌。这件事的恶劣之处在于,毒奶粉不仅毒害了公众健康的身体,还毒害了社会信任的道德底线。从社会学视角看,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中国在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打破了“熟人社会”的价值标准,本应建立的社会信任即“陌生人的信任”遭到了冲击和破坏。

    当下中国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三个层面的风险互相混合,形成了风险的混合体,对中国的民众、社会与国家都构成了紧迫而复杂的挑战。而这背后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时期急需解决的信任危机、政治稳定与社会正义问题。

    (本专栏由“政见”团队供稿)

分享到:

 

中国舌尖上潜藏的风险
俄罗斯向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