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座驾——雪铁龙DS5出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时,引来如潮的欢呼声和欣羡的目光。然而在这光鲜的背后,很少有人去思考,是什么让诞生于1919年的雪铁龙品牌历经战火、灾难和危机却历久弥新,被誉为“巴黎上空闪耀的齿轮”?
除了作为一家汽车企业必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之外,其缔造者安德烈·雪铁龙为品牌传播与营销创新所篆刻的烙印,让它的齿轮生生不息地转动了近一个世纪。
安德烈宣称,自己卖的不光是汽车,还有品牌,“我希望婴儿们最早学会的词语是爸爸、妈妈和雪铁龙。”如果消费者不知道你的名字,汽车质量再好也卖不出去。为此,他绞尽脑汁,不但用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打造产品,还利用创新性的营销手段推动品牌发展。
在雅维尔工厂的第一款车下线之前,雪铁龙已经成立了广告部。其实,早在1916年一战期间,安德烈便小试牛刀,培训专业广告人员宣传其代工生产的榴霰弹。
1920年,由于法国国家和地区公路网的许多路牌都在一战中损毁,雪铁龙果断决定投资捐献一批带有雪铁龙标识的蓝底黄色路牌。这些画着雪铁龙的双人字标识,底部标注“雪铁龙公司捐赠”的标牌很快遍布整个公路网,沿用了几十年。至今,在法国仍能看到标有“雪铁龙运输”字样的客车站,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户外广告。
1922年,一架装有烟雾发生器的双翼飞机,将“CITROEN”七个字母镌刻在巴黎的天空。彼时,距美国莱特兄弟首飞成功刚刚19年,民用飞机还相当罕见,遑论空中广告?
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安德烈大力推动下,由20多万只霓虹灯及600公里长的电线组成的“CITROEN”巨幅广告,在1925年登上了埃菲尔铁塔。此后的3600多个夜晚,雪铁龙不但照亮了巴黎的星空,也令成千上万的市民和游客陶醉其中。难怪有人评论说,安德烈是营销天才,人字型齿轮标识就是消灭敌人的终极武器。
为了证明产品的优良性能,雪铁龙在积极参加赛车比赛之余,还启动了大规模的探险之旅。上世纪20年代,从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到更远行程的“非洲之旅”,安德烈以独特的方式,向世人诠释了雪铁龙汽车品质的优良。
1931年,雪铁龙又发起了横跨亚欧大陆的远征——东方之旅,旗下车型翻过喜马拉雅山脉,历时10个月,行驶1.2万公里到达北京。有人说,正是这次亚洲之行为雪铁龙品牌在中国扎根埋下了种子,并且提前60年,为雪铁龙进入中国做了宣传。
安德烈坚信,“只要主意好,代价不重要。”然而,由于研发和营销投入负债累累,雪铁龙还是在1976年被标致收购。尽管如此,凭借上述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创新性营销举措,人们永远记住了雪铁龙:它卖的不仅是汽车,还赋予消费者一个乐观的梦想。
继承安德烈为品牌赋予的DNA,通过新颖大胆的宣传以及“龙”行动和“龙腾中国”等探索之旅,雪铁龙在1992年进入中国以后,富康轿车作为惟一一款两厢车成功跻身“老三样”行列,此后的毕加索等车型也都名噪一时。
那么,对处于成长期的自主品牌而言,国内车企从雪铁龙身上能学到什么?即使不能像雪铁龙创造出前驱车、2CV微型车这些引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方向的产品,至少应该汲取安德烈·雪铁龙在营销方面的创新经验,助力品牌加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