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历史犹如取之不竭的宝藏,对理解当今的政治也有一定意义。譬如,让足够多的臣民拥有“这也是我的国家”的感觉,是帝国确保内部统一的秘诀。
格雷格·伍尔夫教授把整个职业生涯都花在了研究罗马史上,即便这样,当我早先听说他的新书打算详述这段“流传了50代君王、史诗般的兴衰故事”时,还是很难打消内心的怀疑。是的,用地质学术语说,这是弹指之间的事,但用人类的语言讲,简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之相比。历史上也曾有过其他大帝国,如中国、西班牙、英国……,但没有哪个国家像罗马那样,政权中心一直保持稳定——而且可以很肯定地说,未来也不太可能有。
好在伍尔夫独具匠心。《罗马》并非对史实的罗列,而是侧重于帝国本身的结构及其引发的诸多问题:“它是如何成长的?它是怎样做到不被打败并利用胜利发展自身的?为什么罗马成功了,它的对手则被淘汰?如此庞大的帝国,是怎样度过危机并维持稳定的?怎样的制度、习惯和信仰适用于罗马政权?帝国的存在对改造外部世界的信仰、习惯和制度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些问题都没有绝对答案,部分原因在于存留至今的相关文献少得可怜,特别是在公元前那500年,不过,伍尔夫还是靠智慧做出了尽量翔实的推测。
我承认,自己对这部书产生兴趣,主要是希望它能给美国带来启示。正如伍尔夫所言,美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帝国,但我们拥有霸权超过半个世纪,而且有理由相信这些霸权至少有一部分正在衰弱。然而,读完《罗马》,我觉得它真正的用意是告诉我们,罗马帝国的历史对美国的现状和未来没有多少借鉴价值。其中的一条理由是: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内,尽管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那时的外部世界却几乎是凝固不动的。当今世界的变化则异常剧烈,以至于屡屡藐视人类的常识。
基于同样的理由,罗马的故事也不会在现实中重演。罗马的权力主要作用于地中海周边,这里的人种、生态和气候跟亚平宁半岛相近:“罗马扩张得益于征服者能够与新臣民共享许多东西,”这与美国在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面对的文化差异等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承认:“帝国的现代性概念有自己的历史。当然,罗马在这个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占据着关键地位。”罗马人创造了一套概念和符号,让后来者膜拜并效仿。另一些帝国在罗马之前也曾接触到地中海,名声最大的要数波斯王国和亚历山大帝国。可惜,它们的礼节、器物和制度体系很少能够流传至今,部分原因在于罗马人的语言影响力巨大,另一部分原因是在于后来者偏爱拉丁系词汇。西方帝国思想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以罗马为模板。纳粹德国最能证明这点,它将自己完全裹在罗马的壳子里,从体系结构再到“拉丁式的头衔乃至帝国之鹰”,而且,在追寻“千年帝国”梦的过程中,它刻意强调和意大利结盟。
罗马帝国的建立并无确切日期,我们至少知道,它的疆域在奥古斯都及其后代统治期间得到了极大扩展,在图拉真、卡拉卡拉和其他皇帝统治期间变得更有组织、更官僚化,然后在蛮夷包围下开始萎缩,并在第7至第8世纪期间被阿拉伯入侵终结。尽管偶尔也有宁静的时期,血腥的战争是常态,奴隶制更是维系帝国扩张和日常运作的基本要素之一。
危机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罗马,但它一次又一次地幸免于难,这当中有很多秘密:“地中海盆地提供了一条走廊,让交通变得相对便利。撒哈拉沙漠和大西洋一起提供的边界并不真正需要防守……地中海世界及其腹地的铁器文明,产生了足够的人口和农产品,来支持城市和国家的兴起,同时对竞争者施加了技术限制。气候条件跟现在大体相同,这有可能为农牧区带来相当长时间的繁荣,从而让农民更易于生产国家和帝国所需要的农产品。”
值得玩味的一点是,罗马帝国固然是由贵族和富人管理并为他们服务的,但也受到下层阶级和占领区平民的广泛而热情的支持:“罗马人把帝国想象为一种集体的努力:议员和人民,罗马及其盟友,男子汉和众神一起工作。”这种积极的风气从共和时期一直延续到凯撒时期。这是“一段相当稳定的历史。如果‘皇帝不死于床笫之间’的说法很大程度上经得住推敲,那么与之相对,很多皇帝并没有做什么来撼动这个制度,似乎也同样是事实。”
至于那些被占领地区的人们,心中当然有怨恨,不过对自身成为这令人惊讶的奇迹国度的一部分也感到骄傲,特别是公元212年后,卡拉卡拉大帝将公民权扩展到“帝国的大部分常住人口”。伍尔夫在书中写道:“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臣民成功地取得公民权,”而且,“确保罗马帝国能够团结一致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让足够多的臣民拥有‘这也是我的国家’的感觉。尽管选举权、忠诚和多元文化并不是一回事,它们毕竟是紧密相连的。”
《罗马》所列举的上述种种,都让人感觉到这部书很有趣、很刺激,值得品味。但有一点是笔者不得不提醒大家的——伍尔夫在不到400页的篇幅中,硬塞进了50代帝王的历史,难免让人觉得资料山积,行笔繁复,而且缺乏容易识别的叙述主线。总之,如果你希望寻找罗马时代的八卦花边等各种逸闻趣事,伍尔夫和他的著作恐怕是不能指望的。
□美国《华盛顿邮报》
关于作者:
格雷格·伍尔夫是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古典学院的古代史教授,曾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著有《成为罗马人:高卢行省文明》、《古代世界的文化教养与权力》、《大都市罗马》等书籍;还发表过题材广泛的学术文章,涉及铁器时代的史前史、罗马经济、拉丁铭文与罗马宗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