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支付了额外费用,就可以不排队吗?从机场、游乐园到医院挂号大厅,“先到先得”的传统观念正被赤裸裸的市场伦理取代——“付多少钱,才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
没人喜欢排队。但近几年来,将排队权利拿来出售的做法,着实让人讶异不已。
在机场等候安检无疑是件苦差事,但并不是人人都得这么等,原因在于,那些一等舱或商务舱的乘客可以使用优先通道。考虑到大多数人买不起一等舱,航空公司能否开展一项服务,也让那些坐经济舱的乘客能有机会多花几美元,买个加塞儿的特权呢?
批评者认为,机场的优先通道不应该出售。安检事关公共安全,所有乘客都有责任避免让恐怖分子钻空子。航空公司的回复是:人人都得接受安检,只不过等待的长短随付钱多少不一样。接受安检的时间短点是很方便的,这种权利应该被容许自由买卖。
如果你在机场插队被阻止,不妨去观光景点试试,如“伦敦之眼”摩天轮。花上18.9英镑,即可享受城市的壮观景色。不幸的是,你多半得经过漫长等待才能获得空位。如果不想这样,请花28英镑买快车道票,换取优先乘坐权吧。这听起来价格不菲,但票务中心宣称,快车道票是那些“想在一天内玩得痛快”的顾客最理想的选择。
单从经济学的眼光看,享受服务时大排长龙是浪费和低效的表现。允许人们在机场和游乐园付费享受更快的服务,让运营方为时间标价,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
在中国,因为资源分配不均,农村患者更愿意去北京的各大公立医院就诊。挂号费很低廉,只有十几块人民币,但它往往要经过通宵达旦的等待才能取得。有些患者绝望了,转而求助号贩子——后者雇人排队,然后以几百上千块转手,价钱相当于普通农民一个月的收入。
另一方面,现行体制让讨厌的掮客获得好处,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却没多少奖赏。医生可能为此忿忿不平:如果预约真值这么多钱,大部分收益为何进了号贩子的腰包,医院本身却获益甚少?经济学家们可能对此表示认同,建议医院提高价格。事实上,北京的一些医院已新设了特殊的挂号窗口,预约费更高昂,排队时间则短得多。
无论谁从这种超额需求中赚到了外快,类似的便捷通道提出了一个更基本的问题:因为支付了额外费用,就可以不排队吗?在机场、游乐园和挂号大厅,“先到先得”的传统观念正被赤裸裸的市场伦理取代——“付多少钱,才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
这种转变反映了更复杂的东西:市场的触角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了。想想私人学校和诊所的增加,再想想私人安保公司怎样让政府的执法力量黯然失色——尤其是在21世纪的英国和美国,有统计称,私人警卫的数量已达到公共警务人员总数的两倍以上。
我们似乎正在走向一个任何东西都可以交易的社会,这为什么令人担心呢?首先,在这种社会里,那些挣钱少的人生活会日趋艰难。既然花钱就可以买到更优质的服务(而不限于商品),富裕就愈发重要。同时,把具有公益属性的好东西贴上价格标签,可能会破坏其本质。就好像为儿童阅读书籍付钱,可能让他们多读书,但它也可能让孩子视阅读为苦差事,而不是为了寻求内心的满足感而去看书。很多时候,市场价值会把值得珍惜的非市场价值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