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随笔

像乔治·奥威尔那样讲述真相

○作者 [英] 乔纳森·琼斯 ○译者 修武 《 青年参考 》( 2012年05月23日   33 版)

    只有奥威尔能写出这样的作品,除了他,再没有别人能一面基于理想主义去前线作战,一面以诚实甚至冷酷的笔法,揭开那些令左翼自毁长城的谎言和政治操纵。

    乔治·奥威尔并不是很懂艺术。在记载西班牙内战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一书中,他对巴塞罗那某座“丑陋的、现代主义风格的”教堂大加挞伐。而事实上,这座教堂不全是现代主义风格,也称不上有多难看。在另一篇写萨尔瓦多·达利的文章中,奥威尔又给现代艺术贴上了“颓废、反道德且自私”的标签。

    我不知道奥威尔是否认得胡安·米罗,后者是一位更讨人喜欢的现代艺术家。我同样不知道奥威尔是否看到过米罗的招贴画《支援西班牙》,后者表达了这位来自加泰罗尼亚的画家对革命的热情。不过,当我们把他们二人对革命与战争的反应,与21世纪的现实联系起来时,更容易悟出某些值得玩味的东西。

    和毕加索一样,米罗对西班牙所处的困境深有感触。一只旧鞋、餐叉的尖头、臃肿的女人……内战的暴力见诸他的画作中,探究了一个社会将自身撕裂的可怕景象。可是,米罗和毕加索都没参加过战斗,没有深入研究过革命失败的原因,对共和事业的支持也流于表面。

    的确,西班牙内战催生了一批伟大的艺术作品,但如果你想了解事情的真面目,就必须超越图画而贴近新闻。我往这个方向想得越多,就越觉得《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是何等了不起。只有奥威尔能写出这样的作品,除了他,再没有别人能一面基于理想主义去前线作战,一面以诚实甚至冷酷的笔法,揭开那些令左翼自毁长城的谎言和政治操纵。

    今天的许多人,都在不自觉地模仿胡安·米罗,对席卷中东的民主浪潮高声叫好。然而下一步呢?如果一切以“民主乌托邦”的建立告终而没有多少牺牲,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形势真的像卡扎菲死前的呓语那样,向一个更加血腥的阶段发展,我们又该如何?

    到了那种时候,再多的花言巧语也会失去意义。世界呼唤新的“奥威尔”,准备为正义而战,并坦诚地面对和讲述真相——无论真相多么令人沮丧。如果你没读过《向加泰罗尼亚致敬》,请尽快去读。如果已经读过,为何不再读一遍?这是一本至关重要的“现代”书。

    □英国《卫报》

分享到:

 

错失普利策奖的虚构类新书
像乔治·奥威尔那样讲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