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外报社论

不应让跑车事故主题失焦

《 青年参考 》( 2012年05月23日   02 版)

    5月12日凌晨,在维多利亚街和梧槽路交界处发生了法拉利跑车撞击的士事件,造成3死2伤,令人悲痛。虽然此案还在调查阶段,但是从目前已经掌握的证据看,跑车车主马驰当时应该是在超速驾驶,还闯了红灯,以致的士司机秦德福、日本籍女乘客伊藤繁美和他本人都在事故中身亡。马驰无疑必须负起主要责任,但这起事故对三名不同国籍的遇难者及其家属来说,都是一个悲剧。

    最近这几年,基于各种缘故,部分国人对在本地工作与生活的外籍人士,甚至新移民心生不满,是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以中国籍人士引起的争议为例,远一点的如张元元事件(编者注:来自中国的张元元在新加坡本地成为永久居民,后回到中国,2009年成为国庆阅兵女民兵方队的一员。她在受访时说北京才是自己的家,参加阅兵是报效祖国,在新加坡引起不小震动。新加坡社会围绕“移民认同”、“效忠”等字眼展开激辩,张元元一时成为网络红人),近一点的如孙旭事件(编者注:今年2月,在中新政府间教育合作项目下、拿新加坡政府奖学金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孙旭,在微博中写道,“最烦的就是新加坡那些不小心碰一下就在那边瞪着你或者嘴里絮絮叨叨的中年老瘪三了,在新加坡狗比人多啊!”这段言论被人转贴到新加坡网站,立即引起网民炮轰),都不难看出本地人和外籍人士之间的矛盾是确实存在的。马驰事件可以说是引发本地人不满情绪的最新导火索。

    从街谈巷议及互联网上对马驰事件的讨论,充斥着一些诸如“将中国人赶出新加坡”和“富豪蝗虫”之类的字眼,不难看出一片交织着仇外和仇富情绪的乌云正在狮城的上空酝酿着。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中国《环球时报》、英国英广中文网、香港凤凰卫视在内的不少国外媒体,已经就此事件或作报道,或作评论。而这些媒体基本都把重点放在新加坡人的排外情绪日益高涨上面,尤其是针对中国籍人士。

    作为一个必须对外开放,与各国广结善缘才能生存的国家,新加坡绝不能让外国人留下排外的印象,这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是不利的。就此事而言,若任由这股不健康的仇外和仇富情绪蔓延下去,显然会为新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投下阴影。针对此事,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内政部长张志贤前晚在其脸谱页面上留言,希望新加坡人不要责怪外国人;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领事部则在前日发布文告,哀悼死者,慰问家属,并呼吁在新中国公民“遵守法律法规,注意自身形象”。从新中两国政府的回应,也不难看出双方都不希望此事对两国关系的向前发展构成负面影响。

    若让此事回归基本面,也就是交通意外事故本身,不难发现关键就在于跑车是否适合在新加坡公路上高速行驶的问题。与普通汽车不同,跑车的排气量一般较大,车主只要稍微踩一下油门,很快就会加速,而高速行驶的跑车,由于惯性力的作用,要刹车也不如普通车辆那么容易。其特性本身就使得跑车更易于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在日间车水马龙、夜间也相当繁忙的新加坡公路上。

    近年来,随着富豪人数的增加,作为炫耀其身份地位的跑车数量也增加了。跑车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由跑车高速行驶引发的交通意外事故的概率越来越高。要禁止国人拥有跑车或禁止跑车在马路上行驶,显然是不实际的,但是为了交通安全,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或降低跑车酿成意外的风险,却是有必要的。交通警察加强执法,以更严厉的手段来对付超速或鲁莽驾驶的行为,显然是一项必须采取的措施。此外,与普通汽车相比,跑车需要更加高超的驾驶技巧才能驾驭。或许当局可以考虑让跑车车主考取更高级别的驾驶执照,还要让他们上一些专门针对跑车而设的安全驾驶课程,以降低跑车酿成车祸的概率。

    新加坡人烟稠密,加上人口老化,反应不够灵敏的行人及驾车人士越来越多,跑车数量却逐年增加,如何避免这些在新加坡的公路环境基本无“用武之地”的“超级市虎”危害其他公路使用者的安全,恐怕是当局必须正视的问题。

    总而言之,已经有三个家庭因为这起跑车意外事故而支离破碎,人们应该把关注重点放在如何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以免造成更多不幸的家庭悲剧,而不应让诸如“新加坡是否排外”的泛政治化讨论喧宾夺主,否则不但对不起死伤者及家属,也错失了从中吸取惨痛教训的机会。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分享到:

 

不应让跑车事故主题失焦
改革年代,社会组织更须在规则中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