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4月0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桥下彻素描

本报特约撰稿 蔡成平 发自日本 《 青年参考 》( 2012年04月05日   08 版)

    刻薄的“独裁者”、民粹主义者、伶牙俐齿的网络红人、“民族主义”推行者

    桥下彻在就任知事后的第一年,即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幅削减公务员工资和对个别团体的补助金,一年内就让负债5万亿日元的大阪摆脱持续了11年的赤字。这让他逐渐摆脱只是“能言善辩的评论家”的形象,媒体送给他“实力派政治家”的美誉。

    积重难返的行政改革在桥下手上出现了转机,他总结原因时坦言道:“多亏了上电视节目,让我赢得了人气,不需要依靠特定团体的支持而成功当选。否则,受制于支持团体利益,就无法进行彻底的改革。”

    或许是“非常改革”需要“非常手段”,桥下的行事风格伴随着“独裁”的影子。如果有人批评他,他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傻瓜”、“笨蛋”等刺激性词语攻击对方。尤其是当家人受到指责时,他的反应会更为激烈,有媒体爆料其父亲与黑道有关时,他批驳说:“这无异于是在公共厕所乱写乱画!”媒体指责他在办公室接见足球运动员时让子女在场,他反驳道:“带孩子到父亲工作的地方有什么错?这种指责无疑是践踏儿童人权!”

    在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异常发达的日本,网络是不被主流政客关注的地带。但桥下彻阐述政治主张的途径是“电视+推特”,他的推特粉丝接近70万,超越鸠山由纪夫,在日本政治家中排名第一。他在推特上对当前政治极尽挖苦、嘲讽,还奚落指责其政策的媒体:“《朝日新闻》声称日本政治需要多接受训练,但我认为媒体才需要进一步接受训练。”他还指名道姓地抨击不认可他的电视评论员:“他没资格当评论员,不如让叛逆期的初中生来当。”对指责其市立医院改革构想的报道,他痛骂是“让人无法理解的白痴报道”。

    可以说,在欣赏桥下彻改革勇气的同时,日本舆论界也普遍表现出担心。笔者认识的几位资深日本媒体人均认为,媒体的批评或许有时会过激甚至失当,但桥下彻连适当的批评都接受不了,其性格有些妄自尊大,“独裁”倾向较强,且总是提出极端主张,在某种程度上,他是一个民粹主义者。

    值得警惕的是,桥下的“刻薄言论”对日本年轻人的号召力极强。当下的日本年轻一代没有经历高速增长期,自懂事起,日本就陷入了“失去的十年”,他们感受不到国家的进步和未来,而中国等关系微妙的邻国不断崛起,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

    同时,桥下的改革含有很多的“爱国”或“民族主义”的因素,尤其是在教育改革领域异议很大。桥下态度极为强硬地主张应对国歌国旗保持忠诚,拒绝在仪式上唱国歌的教职员应一律辞退或处罚。但日本国旗“日之丸”和国歌《君之代》,曾长期被视为是军国主义的象征,部分教职员对此有抵触情绪可以理解,且日本宪法明文保障国民信仰自由。媒体及学者纷纷质疑:“与扰乱仪式的行为不同,这种保持沉默的权利难道都不被允许吗?”

    桥下推行的改革也并非全部成功。关西地区三大机场的运营改革以及大阪府厅的迁移计划都未能顺利实施。不过,也许是因为律师出身且有电视节目经验的缘故,无论面对任何状况,精力充沛的桥下几乎每天都在电视上滔滔不绝地推行其政治主张,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成为他最大的武器。

    对于桥下彻备受热捧,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警告道:“昭和10年代(1935~1944年)的日本,因不满政党政治无能而出现了军部。当前,出于对现有政党不抱希望的心情,人们将期望都聚集在了第三极身上。军部和希特勒等人的出现,正是国民认为现有政党和议会政治无法处理国政事务的时期。议会政治家们有必要清醒地认识这一问题,接受国民的批判。”

分享到:

 

桥下彻:明星政客图谋日本体制革命
桥下彻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