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3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政治标语怎样影响了“浙江模式”

汪吕杰 《 青年参考 》( 2012年03月21日   02 版)

    人们对中国政治的概念化认知,往往强调中央政策的作用,掩盖了地方经济政治体制的变化。法国里昂大学的学者甘伯纳(Bernard Ganne)和石路(Shi Lu)研究了中国地方制度的变迁,他们选取浙江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解析浙江模式背后的成功因素。    

    两位学者认为,浙江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政治体制的不断改进。而政治体制的不断改进,则体现在新的政策标语不断涌现。通过在公共空间大规模地展示和呼吁,标语可生动地展示政府的政策倾向。

    作者具体研究了永康和义乌的案例,试图通过对当地各时期标语的分析,探究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并以此分析政治标语的影响。

    永康:从“割资本主义尾巴”到“以商促工,工贸联动”

    永康在建国前就有良好的手工业基础,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类似于“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标语,个体经济被严格禁止,众多手工业者被组织成社,但工作效率低下,逐渐被淘汰,农村经济彻底回复到自然经济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台,个体户开始出现。但在改革开始初期,割资本主义尾巴思想依然存在,当永康农民向临近地区出售手工产品时,他们甚至会被逮捕。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和发展的重要性后,地方政府转而鼓励地方小规模经济的发展,宣传标语因此从“割资本主义尾巴”变成了“家家办工厂”。

    新的标语马上有了效果,总共只有180户人家的墁塘村,出现了170家工厂和作坊。因为这些家庭工厂受到各方面限制,它们只能进行联合。意想不到的是,这种村级企业模式非常成功,以致这种模式很快被永康地方政府认可,当地出现了“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标语,呼吁众多小型家庭企业进行类似整合。至1985年,永康登记在册的企业达到了2000家,雇佣的劳动力达4万人。

    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私营经济被官方认可,永康马上出现了“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的标语,并建立专门工业园区,将已成规模的民营经济纳入其中。上世纪90年代,当地又出现了有限责任公司和工业集团之类的新式组织结构,同时,工业发展催生商业需求,永康出现了“以商促工,工贸联动”的标语,具体体现是出现了五金城等类型的商城,为企业主和商人创造了联系的场所。

    义乌:从“为集体积肥”到“小政府,大市场”

    与永康不同,义乌从最早的“鸡毛换糖”到现在的国际小商品城,经济基础始终都是商业。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义乌出现了“赶社会主义的大集”和“为集体积肥”的标语,标志着政府对商业贸易的支持,商业传统得以重新发展,商人们也摆出流动摊位,进行更大范围的市场行为。

    随着商业发展,商品的范围逐渐扩大,地方政府最初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最后则在当地居民的压力下,放宽了对商业的管制,出现了“买天下货,卖天下货”的标语。

    在义乌发展的初期,地方政府起了决定性作用,工商局在政府和商人之间扮演着协调的中间人角色。有了强有力的地方支持和商业基础,义乌市政府率先提出了“兴商建市”的发展策略,对义乌以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后来,伴随着小商品城的建立,政府对自身定位日益明确,将自身定位成社会的管理者和引导者,为市场参与者的合作创造条件,逐渐推动“小政府,大市场”的局面。

    永康和义乌的成功,当然是因为两地有一定的工商业基础,但这些单薄的基础并不能直接造就它们如今的成功。其实,它们的成功道路充满了曲折。作者发现,真正促成两地经济发展的因素,除了政府的支持,还包括群众对自身权益的不断争取。只有当地方群众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保护自身利益,当政府将自身定位成社会的管理者,制定相应政策,永康与义乌的成功才成为可能。

    (本专栏由“政见”团队供稿)

分享到:

 

亚洲崛起给亚洲带来了哪些挑战
政治标语怎样影响了“浙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