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无数热血青年离开故土,奔赴远方为国家命运拼死一搏,许多人就此长眠异域,幸存者多年后仍会被噩梦惊醒。近一个世纪过去,当年亲历战争的人们陆续故去,为了让更多人铭记那段血火交织的历史,美国作家亚当·霍赫希尔德(2011年推出专著《终结战火》)近日在《史密森尼杂志》上撰文,遴选出一战题材的5部名著。它们的作者或是从战火中走来,或是见识渊博的史学名家,偏重从心理角度解剖这场战争,读来令人印象深刻。
1.《地狱根基》(Hell’s Foundations) 杰弗里·摩尔豪斯著
1915至1916年间,共有84个英国兵团在土耳其参与加里波利战役,遭到土耳其军队的顽强抵抗,最终惨遭失败。这其中,尤以来自英格兰北部大曼彻斯特郡伯里镇的兰开夏明火枪团伤亡最大。该团在战争期间共阵亡13642人,单是死于加里波利的就有1816人。
对于身为记者的摩尔豪斯来说,如此惨烈的故事就好像发生在身边。他出生并成长于伯里这个遍布工厂的小镇上,他的祖父很幸运地在加里波利战役中幸存。在书中,他用最生动的笔法描绘了自己的家乡、家乡居民对战争的态度以及幸存士兵战后遭遇的精神折磨。
2.《青年遗嘱》(Testament of Youth) 维拉·布里顿著
1915年,还是牛津大学在校生的布里顿加入了英国志愿救护队,成为一名护士。在随军辗转于马耳他和法国时,她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恐怖,萌生了将一切记录下来的想法。最开始,她希望写本小说,但囿于文体形式,不知如何下笔。随后,她又想到了战地日记体裁,同样无果而终。历经挫折,布里顿终于根据1900至1925年间的经历完成了本书,被誉为史上最著名的女性战争回忆录之一,也顺应了当时女权运动高涨与自传体流行的趋势。
3.《重生三部曲》(Regeneration Trilogy) 帕特·巴克著
上世纪90年代,英国作家帕特·巴克推出了3本小说:《再生》(Regeneration)、《门里的眼睛》(The Eye in the Door)与《幽灵路》(The Ghost Road),主角是一名患“炮弹休克症”的英军军官,许多情节取材于史实。例如,书中人物西格弗里德·萨松的原型是一位诗人士兵,在战地医院为萨松等受神经性疾病折磨的军人提供治疗的神经科医师里弗斯博士则确有其人。《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该书:深刻解剖了战争的恐怖与战后的心理余波。
4.《伟大的战争与现代记忆》
(The Great War and Modern Memory) 保罗·福塞尔著
有过服役经历的福塞尔,对一战中士兵们的遭遇感同身受。“对那些把战壕视为整个世界的人来说,战争是什么样的呢?他们怎样熬过这段怪异的时期?最后,他们怎样将自己的感受用语言与文字表达出来?”他坦言,这就是当初创作这部名著的动机。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福塞尔阅读了数十名亲历者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加以整合后,成功地描绘出多彩的前线图景。史学家约翰·基干称赞此书为“欧洲集体记忆的映射”。
5.《第一次世界大战》 约翰·基干著
这样的书名看起来简洁明了,但正是如此平淡的题目,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他要讲述的是整个一战的历史。事实证明,基干的全景式叙事法不孚众望。书中最令人称道的元素要数对某些战役从地理到技术层面的深度剖析,以及作者对参战国领导人思维活动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