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1月1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向小报“宣战”,德总统陷辞职危机

本报记者 黄昉苨 《 青年参考 》( 2012年01月11日   11 版)

    因为在电话中对小报主编发火,德国总统武尔夫的总统职位变得岌岌可危,连正忙着为欧元区债务危机寻找解决方案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被连累了。德国媒体透露,在这通试图阻止德国《图片报》主编刊登关于其丑闻的电话中,武尔夫怒不可遏地向该小报宣布他要对他们“发动战争”。可惜,就因为他是德国总统,这场“战争”,他注定赢不了。

    总统的“战争”宣言

    2011年12月,武尔夫得知在德国发行量很大的小报《图片报》即将发表一篇报道,讲述2008年他担任下萨克森州州长期间,从一位商人的妻子处获得一笔50万欧元的低息贷款用于购房。武尔夫遂给该报主编迪克曼打电话,强烈要求迪克曼不要发表这篇文章。由于《图片报》主编当时出差在外,盛怒之下的武尔夫给迪克曼的语音信箱留言,声称,如果关于他贷款的报道发表,他将与《图片报》所属的施普林格公司彻底断绝往来,并且,负责的编辑将要承担司法后果。他还使用了“发动战争”这样的话语。

    武尔夫并非第一次威胁媒体。1月3日,同属施普林格公司的《世界报》也披露,去年6月,武尔夫曾对该报一名记者扬言,如果该报发表某篇关于他家庭的文章,他就会终结与该报的一切合作。面对威胁,《世界报》报业集团主编彼得斯决定,无论如何都得发表这篇文章。

    与此类似,在武尔夫对迪克曼宣布“开战”的第二天,有关他贷款交易的报道就在《图片报》上发表了。

    “地位显要的人必须接受对他们的批评性报道”

    很不幸地,到目前为止,看起来这场战争只是将武尔夫本人推向了危险的边缘。事实上,贷款一事曝光后,武尔夫也在尽力补救。他已通过一家银行筹到一笔钱,还清了这笔款项。但他在电话中的“威胁性”话语,在德国掀起了批评声浪。

    德国总统虽然没有实权,但民众普遍期待国家元首能够做出表率,捍卫德国的宪法,包括新闻自由。因此,丑闻一经曝光,就引发了一场有关武尔夫是否有资格担任总统的全国性大讨论。

    “地位显要的人必须接受对他们的批评性报道,这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德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在一份声明中说,“国家元首应该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一点。”《德国商报》表示,“武尔夫的行为或许符合人性,但这于事无补,因为他不是一般人,他拥有象征性的国家权力,他在国内国外都代表了我们的国家与人民。”《法兰克福汇报》则评价说,总统是国家的声音,这声音可不是向一家小报表示要对它发动战争的言论。

    不过,《图片报》的主编迪克曼并不认为这是自己与总统间的一场战争,“媒体在这些争论中扮演的角色,只是简单地提出问题、找出错误、揭露矛盾,他们并不做出决定。做决定的是那些有自己观点的政党与公民。”

    武尔夫可能成为默克尔的政治包袱

    很多分析认为,这次的丑闻可能会让武尔夫成为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政治包袱。武尔夫是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中一位资深成员,在2010年由总理默克尔提名担任总统。在丑闻最初曝光之际,德国《明镜》周刊曾发表一篇题为《错误的总统》的文章,暗指2010年默克尔支持政治盟友武尔夫,而不是更受民众欢迎的其他人。

    1月4日,在默克尔的发言人要求武尔夫公开解释自己行为的几小时后,武尔夫出现在一场向全国进行电视转播的联合采访中。在采访中,武尔夫说,他对打电话给《图片报》主编感到非常抱歉。但他同时坚称,自己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他解释说,他并不是想阻止报道的发表,只是希望编辑能与他面谈,确定报道的准确性。武尔夫在采访中拒绝接受辞去联邦总统职位的要求,“我会坚持下去。”他说。

    一位高级保守派官员透露,默克尔在自己的总理官邸认真观看了采访。在采访播出后,德国电视一台发布的调查显示,61%的德国人认为武尔夫在采访时的表态无法让人信服。尽管希望总统辞职的人数比采访播出前的民调结果下降了5个百分点,但仍有41%的人希望武尔夫辞职。

分享到:

 

向小报“宣战”,德总统陷辞职危机
匈牙利正从民主滑向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