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穆斯林仪式破坏了学校安宁,学生(如柏林魏丁区高中学生尤努斯)就不能继续在校园做祈祷了。这是德国联邦行政法院的三审判决——也是终审判决。法官给出的判决理由是:穆斯林青年的公开祈祷可能引发宗教冲突,因为过去就有学校曾发生这样的事。该校校长之前曾禁止祈祷,因为她担心这类行为会使其他学生感到不自在,她也害怕再度引发有关穆斯林斋戒和头巾的争议。
截至目前,一切尚可。不过,法院的判决并未就如何处理宗教仪式和冲突给学校提出具体的指导原则。法院只是强调:宗教自由继续有效。若非万不得已,学校不得发布一般性的祈祷禁令,不得以其他学生受到宗教仪式或象征物打扰为由,发布此类禁令。如果有穆斯林学生进行祈祷,学校不应持有立场,丧失自身的中立性。只有当学校的正常秩序受到威胁时,校方才可禁止祈祷。
然而,这种理由显得荒谬可笑:几个年轻人课间休息时,面向麦加朝拜几分钟,学校的安宁就受到威胁了?如果是一个信奉基督的孩子吃午餐前,双手合十喃喃低语,有人会觉得被冒犯了吗?应该没有吧。反之亦然:如果一所学校里因为穆斯林义务和戒条而产生冲突,单靠禁止祈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此外,在涉及祈祷问题的实际方面,大部分学校不会有什么困难。魏丁高中的校长说,可能会有很多学生效仿尤努斯的做法,那样一来,学校可能就无法提供足够的祈祷场地。但从其他学校的经验来看:如果没人小题大做,祈祷行为并不会传染。将体育馆改作祈祷室的事情绝不会发生。
联邦行政法院这份奇怪的判决掩盖了一个事实:在围绕10分钟跪拜的纷扰背后,其实存在更多的大问题。伊斯兰教在德国学校中存在,这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现在,学校有大量的穆斯林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伊斯兰的仪式、教规和制度以及与之伴随的冲突,已无法再被忽视。伊斯兰教必须融入学校。但对于如何融入的问题,仍然充满争议。
此事也有积极面,它为推动伊斯兰课程铺就了一条路,虽然这条路仍布满荆棘。更重要的是,它对公立学校的宗教课程提出了普遍的质疑。恰恰是那些限制宗教信仰自由的地方,宗教冲突才会成为一个问题。只要学生祈祷仍然遭到禁止,这样的冲突就不会消失。
□德国《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