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9·11”开启机器人新纪元

○文 John D. Sutter ○译 朱一枫 《 青年参考 》( 2011年09月14日   47 版)

    在“9·11”中执行救援任务的PackBots

    当得克萨斯A&M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罗宾·墨菲看到世贸大楼轰然倒塌的那一刻,她知道,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小部队将帮助救援。这个部队的成员正是机器人。

    在此之前,机器人从未在这样的真实大灾难中参与过救援。但是好在,在“9·11”悲剧发生前,它们已经发展得足够小巧和灵活。所以罗宾和她的小组成员们决定,是时候让机器人上场了,它们已经做好准备了。

    和搜救工作者一同深入世贸中心底部的第一个机器人是PackBots。PackBots的任务是搜索生还者,将那些人类难以到达区域的图片传送回来,并且对这些地方的结构完整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项工作,是有血有肉有呼吸的人类所不能完成的。

    “有些地方的空间太小了,人或者搜救犬都无法通过,甚至无法达到,有些地方甚至还在燃烧。”墨菲说,“那里没有氧气,而且太热了。可是那些地方也许会有一个小洞——那就是机会。”

    正是在“9·11”之后,很多灾难中,机器人都大展伸手,包括在卡特里娜袭击过后的美国,在发生核泄漏的日本福岛。

    1959年,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几十年过去了,在大灾难中都没有使用过机器人,直到2001年发生了“9·11”。在此后的10年里,这些没有感情的机械朋友们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在各种灾难的救援队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员——从地震到飓风,从核事故到石油泄漏。

    “9·11是一个分水岭。”研发PackBots的iRobot公司首席运营官乔·戴尔说道。乔是一位已经退休的美国海军中将。在“9·11”之后,机器人们参与了陆地、空中和水下的各种工作。

    今年3月日本地震后,经过改良的PackBots赶赴日本,援助解决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在那里,人类无法在高温的车间中进行检查并且安然无恙,因为那里有核辐射。但是机器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这些工作。它们可以监测核辐射水平、温度,然后把这些数据报告给控制它们的人类。

    飞行的机器人——它们像一种蜂鸟,墨菲这样描述——在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后展开工作。它们能更快地寻找到那些被洪水困住的人。

    在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一种名叫Seaglider的水下机器人诞生。它看起来更像一种导弹。它们可以在充斥着石油的危险水域“遨游”,并且可以潜到达人类耳膜不能承受的深海,搜集报告生态数据。

    如果没有这些机器人,人类就得想办法把科学家和船送到墨西哥湾的每一个角落,以便得到这些数据。尽管这些机器人的造价从5万美元到40万美元不等,但是戴尔认为,它们是经济实惠的。

    “机器人是无所畏惧的,而且它们工作效率高,物有所值。比如Seaglider,是科技和人力很好的结合。”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数码时代,要找到一个人更难了
“9·11”开启机器人新纪元
语音搜索:让键盘见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