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0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美国的就业引擎怎么了

○作者 David Wessel ○译者 黄义务 《 青年参考 》( 2011年08月03日   27 版)

    一位美国失业者打出的求职广告称:"有博士学位;完成了三个博士后学位;发表了6篇论文;只求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

    美国的就业引擎怎么了?正如联合技术公司首席财务官格雷戈·海斯最近所言:“销路恢复了,但没有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经济增长太慢,无法吸收现有的劳动力,而且通常会在复苏初期招人的行业,如建筑和小型企业,遭受信贷危机的重创,至今尚未恢复元气。

    接着是信心的因素。如果雇主确信销量将上升,他们就会增加雇员;如果他们对复苏的持续性、监管的细节等有一定的把握,他们会倾向于雇用更多的人。

    还有其他因素,即就业市场运行的方式及雇主对劳动力看法的变化。这种现象早在衰退前就有,现在衰退过后仍然存在。

    不妨考虑以下这些因素:

    在最近及此前的两次衰退(1990年和2001年)中,企业裁减员工和缩减工时要比之前的经济低迷时期更加迅速。而许多公司重新招人的速度不比从前,结果,“无就业复苏”成为常态。

    以往,当经济不景气时,企业会采取裁员和减少工作量的做法。上世纪70年代初经济深陷低迷时,美国的商品和服务产出下降了5%,就业仅下滑2.5%。公司往往会保留多余的员工,这种“储藏劳动力”的现象令经济学家们困惑不解。

    现在没人谈论这种现象了。2007年末(美国就业达到巅峰)至2009年末(就业触底),美国的商品和服务产出下降4.5%,而就业人数减少8.3%,降幅要明显得多。现在令人困惑不解的是:身处数十年来最严重的低迷,美国企业却空前提高了生产效率(每工时的产出)——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早期,更多的美国人在装配线上工作,许多裁员是临时性的。由于劳工合同的保障,当企业业务恢复时,工人们会重返岗位。例如,在1980年衰退最严重时,美国1/5的失业者属于“临时性裁员”。而在最近的这次衰退中,临时性失业从未超过1/10。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在制造业工作的美国人比以前少,通常工厂的生产可以停止和重启;但如果是一家餐馆没有足够的顾客,那就只有关门了。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学家埃里克·格罗森和西蒙·波特说:“裁员若是临时性的,随后的召回也会很快。”他们表示,若裁员是持久性的,就业的恢复就会更加缓慢。如果雇主想要招人,筛选应聘者是要耗费时间的。

    而且,经济不景气使他们学到,可以用较少的员工做更多的事情。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称:“技术使公司得以将劳动作为一个‘可变投入品’来管理。使用新的资源计划系统,他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安排员工——一整天或仅数小时。”

    临时援助机构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提供工厂工人、护士和工程师等。简言之,雇主们如今可以“即时”招人。而事实上,现在许多雇主显然认为还不到招人的时候。

    一旦企业开始增员,美国的跨国公司往往更愿意在海外招人,这不仅因为那里的工资水平更低,还因为那里是客户所在地。此外,一些雇主坚称,他们找不到与本企业所提供的工资水平相匹配的熟练工人。调查发现,从波士顿到堪萨斯城及旧金山,美国许多地方出现“具有专业技能、尤其是医疗和技术行业”员工短缺的现象。

    □美国《华尔街日报》

 

美航空公司会不会遵守欧盟规则
美国的就业引擎怎么了
IMF新总裁呼吁欧洲停止吵架
汇丰计划裁减1万个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