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益繁荣,而在对抗垃圾的斗争中,却有一支不可思议的“大军”:在满溢的垃圾桶里翻寻的老大妈,将手推车堆满废纸和纸箱的老伯。他们从垃圾桶里掏出饮料罐和塑料瓶,靠寻找可回收废品过着艰难的日子。
中国曾大量进口和处理西方的垃圾,这方面的生意做得相当活跃。而现在,中国本土垃圾正迅猛增加,当局对此猝不及防。毕竟,这是一个崇尚节俭的国家,许多人还记得缺衣少食的年代。
但是,当中国经济滚滚向前时,高速发展带来的副产品——垃圾却日积月累。然而,除了捡拾垃圾的拾荒者之外,中国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处理垃圾问题。观察人士说,实际上,在中国各地城市,回收垃圾的努力基本上刚刚起步。
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垃圾回收箱到处可见,但大多数只是充当备用的垃圾桶。市政工人收拾垃圾并非始终如一,大多数时候,为赚点零钱的拾荒者做起了这份差事。
从以往政府的环保记录来看,即便中国人严肃对待回收垃圾,也很难让人相信他们自己的努力不是徒劳。
北京现在正大力推动垃圾分类,鼓励市民将食品垃圾、可回收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类。据中国历史最久的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学者张伯驹说,之前的努力失败了,因为官员们没有正确对待垃圾分类。“市民与政府之间存在巨大的信任鸿沟,它影响到了北京的固体废物分类。”
诚然,许多国家都面临垃圾问题,但中国的环保人士和学者认为,该国垃圾处理随意而为,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环保意识低下。他们说,这种情况可能在变,比如在广州,民众反对建垃圾焚烧炉的呼声日益高涨。民众的抵触情绪可能迫使官员们效仿香港,实施一项有效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
在一些发达的城市,政府官员最近开始惩罚那些不分类丢垃圾的人。比如,今年4月,广州10多个地方规定,民众必须将垃圾丢入标记可回收物、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不同垃圾桶里。违者将面临最高500元的罚款。
“自然之友”的张先生说,但愿这种严厉的做法最终会给其他地方起到示范作用。“广州将成为中国垃圾分类的好榜样。”他说。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