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移民,韩国确实存在排他性,全世界很难找到像韩国这样的地方,具有如此经济规模却没有中国城。能够在世界各地扎根的华侨资本,也无法打破韩国的排他性和闭塞性。通过管制物价来管制炸酱面的价格、拓宽道路时首先拆除中国饭店聚集的地方、没有韩国国籍的人不能参军,也无法轻易就业……据说华侨社会正在对此挥动手臂以示抗议。
不只是这样,对于有双重国籍的人,也会不听听人家的原因、解释就进行诽谤。说人家是为了不去军队、为了不缴税,或是想随时逃走等,给人戴上机会主义者之类的帽子。在国际化时代,双重国籍又不是什么重罪。由此看来,韩国对于海外同胞人才的吸引也并不活跃。所以,有人批判韩国“即使是同一民族,都不能使他们接受韩国的魅力,还谈什么吸收高级移民呢”。
联合国推算的2010年世界移民人口总数为2.14亿名。20年间移民人口总数几乎增加了两倍,仅从数量上就已经占据全世界人口的3.1%。但是,这部分人的社会、经济影响力却远超3.1%。世界主要国家的首脑或跨国企业的高层中,很多出身于移民的第二、第三代。考虑到世界化的影响,移民的规模会更加扩大,这点毋庸置疑。
在这种趋势下,韩国的移民政策终于也呈现出要改变的趋势。韩国政府开始着手研究设立移民专门机构就是其出发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突然将移民的门户豁然打开,现在还仅仅是开始。
应该接收外国移民,特别是高级人才的讨论久已有之。这是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角度出发的。如果因人口的减少带来生产和需求减少,整个经济就会萎缩,许多部门就会产生摩擦,就需要大笔投入协调费用。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需要将全世界的钱和人聚集起来。这要求引入的必须是优质的资本和高级的人力资源。最终的理想是由此建设自由富饶的国家。
但是要走的路既漫长又危险。要想改变外国人对韩国的意识和态度,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如果接收移民,马上就会有反驳称“治安问题怎么办”,即条件反射性的闭塞。排外者情绪是具有代表性的表现。比如,如果外国人赚到一些钱后想要离开,就有人气愤他们“赚到了就跑”;如果获得很多利益的人却很少捐款,就会有人挑拨矛盾,认为这是在“看不起人”。
束缚于内部的利害关系,就会对门户开放自身产生畏惧,韩国的教育和医疗就是这样。很久之前韩国曾宣称要吸引外国名牌大学,但是一直没有成功的消息出现。吸引外国医院的事件也一样,只是局限于公共性的名分之下,未能前进一步。从金大中、卢武铉政府时期就开始讨论的内容,到了李明博政府还是不能画上句号。这是因为没有自信。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引进外国人才是必须性的基础建设。想要接收“金领”移民,这是必须解决并跨越的课题。
只有韩国人之间才熟悉的韩国标准也是一项很大的壁垒。“OINK”这个词语很久前就在外国人之间广为流传了,意思是有过很多“只会发生在韩国(Only In Korea)”的事情。
要想改变移民政策的方向,应该解决许多先决条件。仅完善制度是不够的,还需要实际成功经验。例如,需要出现仅凭炸酱面生意就成为富翁的华侨,或是想办法让人到外面去说:在韩国生活不会觉得无聊、很安心、可以赚到钱、受到很好的待遇等,需要让这些口碑传遍海外。
移民政策不是政府说怎样做然后就能成功的。需要国民的意识、社会性的共识以及海外的口碑有机结合。在韩国自己都没有敞开心扉的情况下制定移民政策,说不定只会刺激歧视意识的产生。
□韩国《中央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