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所持的悲观主义,最终都会烟消云散。一次又一次,当美国人感到特别忧郁时,他们的经济其实已处于复苏的边缘。试想一下,上世纪70年代末,卡特政府面临通胀肆虐,经济低迷;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被贴上“无就业复苏”的标签,当时美国还担忧来自日本的竞争。在这两次,美国经济都反弹回来了,第一次是由保罗·沃尔克(1979-1982年任美联储主席)征服了通货膨胀,第二次则是因90年代中期生产力提高而使增长率高涨。这种纪录在当下更值得铭记在心。美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前景以及对政治家改善现状的努力感到不高兴,并且这样的不满情绪愈演愈烈。一项最新民调显示,七成受访者认为,美国在错误的轨道上前行。近六成美国人不赞同奥巴马处理经济的方式,有四分之三的人认为国会表现很差劲。这种对现状的无力感,部分地反映了复苏的迟滞状况。虽然失业率一直下降,股票价格也接近3年来的高点,但房价仍处低谷,汽油价格也已飙升至2008年夏季以来仅见的高点。但美国人的焦虑并不全是因油价或是短期状况所致。仔细研读民调就会看出,美国人的忧虑远远超出未来几年:停滞不前的生活水准,对未来感到漆黑一片——缓速经济成长而无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背负庞大政府赤字和受到来自中国的威胁。显而易见,大多数美国人现在认为,引领世界经济的是中国,而非美国。这种状况,奥巴马难辞其咎。他口口声声强调与中国竞争,他声称,美国的繁荣有赖于在创新、教育和建设方面超越中国。这基本上是无稽之谈。美国的繁荣不取决于别国的生产力增长速度,而是有赖于自己的步伐。美国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才是问题所在。
□英国《经济学家》4月30-5月6刊
(本版文字:穆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