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利比亚乘坐出租车,我都会和司机讨价还价(当地的出租车没计价器,价格都由司机定)。我把这个过程当作一种乐趣,总是把价格压到最低,而每次都会被司机承让。在动感十足的阿拉伯歌声中,司机们带着我穿街走巷,并操当地方言和我谈天说地,让我得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去过利比亚两次,这个遥远的国度既有太阳的光鲜,又有大海的胸怀;既有沙漠的侠骨,又有绿洲的柔肠,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闲逸和平静。那里的人,既热情又开朗,让我慢慢爱上了这片土地。应该说,此次利比亚战事一起,让我十分震惊。然而,静下心回味我这些年来所感知到的利比亚,又能发现在点点滴滴细节后面,是一些不易察觉的裂痕。
“没学过”基本知识的精英
2004年,有一个利比亚政府高级军事代表团来中国进行航空航天技术培训,我当时是在读硕士研究生,恰好为他们当课堂阿拉伯语口译。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利比亚人,感觉他们都很热情、率真。
按理说,这些来华学员都是利比亚相关领域的精英人才,有的还曾在前苏联培训过,但他们在此次培训中的表现让我很意外。毫不夸张地讲,他们虽然都是物理学专业出身,但他们的基础知识甚至不如我这个文科生。比如,很简单的开根号运算,他们中大部分人都不会做。一些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他们中有的人好像从未听说过。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当时,我非常吃惊,曾问他们:“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你们没学过吗?”他们正色回答:“没有,没学过。”
在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其实都很聪明,但基础教育的不扎实害了他们。石油资源丰富的利比亚实行全民免费教育,宽进宽出,但保量不保质是利比亚教育的一大问题。
就利比亚小学到高中的学习情况,我在利比亚期间曾专门进行过调研。利比亚的小学每天只上半天学,早上9点后开课,中午1点左右就放学。其间,休息时间、室外活动时间、加餐时间又占了1/4。和中国的小学相比,学习时间明显少多了。利比亚的中学,每天的上学时间也只是大半天,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考察方式也很松懈。利比亚驻华使馆中的学校,情况也大致如此。由于利比亚的本土教育相当落后,所以该国高层次的人才大都是从西方归国的“海归”。
不懂外语、不会用电脑的外交官
我在利比亚驻华使馆工作期间,也发现一些类似问题。使馆的外交官极少有人精通英语,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连标准阿拉伯语(相当于中国的普通话)都不会讲,只能讲他们的利比亚方言。
利比亚驻华的外交官大部分不懂外语,这导致他们在中国不断遇到难题。这些官员及其家属在生活中事无巨细,大到他们初到中国的安家、租房子,小到家里某个零部件的修理,家人的医疗、购物等,都需要使馆的中文秘书帮忙。因此,所有中文秘书在工作时间里,都忙于为他们解决私人问题。外交官之间则因为中文秘书不够用而产生矛盾。
另外,外交官中大部分人也不能熟练使用电脑。外交官们每天都要写一定数量的照会发回国内,但他们不会用电脑打字,只能先手写,再交给秘书去录入,然后打印出来,并拿给他们核对。接下来,他们再用笔在稿纸上修改,秘书再在电脑上修改……有时候,一篇照会要修改好多次,既可能是语句表述的问题,也可能是打字错误。而且,每位新入馆的中文秘书都要对每位外交官的方言和字体有一个相当长的熟悉过程,这个磨合过程也需要不少时间。
上班先拜访、问候、喝茶、聊天……
利比亚优哉游哉的教育节奏,还延伸到该国的政府机关。
该国政府机关的工作时间很短,一般都是从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有急事时,他们可能在下午加一两个小时班。每天刚上班的半个多小时,大家都会相互到办公室拜访、问候、喝茶、聊天……
我在利比亚工作期间,每次找他们办事,聊天的时间都不短于谈工作的时间。他们都很渴望通过与我交谈,来了解中国,这让我感到很轻松和亲切。但当有要紧事、着急事时,我又会为他们的拖沓感到着急,为浪费时间备感惋惜。
任何事情一到利比亚政府机构那里,审批和决策的时间都会拖得很长。做事拖沓、态度随意是利比亚一些政府官员的通病。在此仅举一例,在西方国家2003年解除制裁之后,利比亚政府开始大规模基础设施及住宅建设,以期改善民生。这些项目,先经外国公司的竞标,再走国内一系列程序,2005年正式开始建设。但直到今年,大部分建筑成果仍未惠及于民,主要原因就是工作效率低下。
特殊群体:职业中间人
至于利比亚腐败问题有多严重,我其实知之不多。但我听利比亚的朋友私下介绍,在利比亚有一个特殊群体:职业中间人。他们上通下达,帮助想在利比亚发展的外企与利比亚相关官员拉关系,他们从中拿好处,相关官员也会获得私利。这样一来,利比亚的建设项目的进展也会受影响。久而久之,民众对政府难免产生不满。
另外,在官员的任免上,利比亚没有正规的公务员任免考核制度和规定,官场中任人唯亲的现象很严重。家里一人当官,家人都能沾光,这一点也是利比亚民怨的焦点之一。
我在利比亚感触很深的一点是,每当与当地官员有工作交往,他们都会想了解我们还有什么需求,在利比亚还要做哪些事,然后竭力向我们推荐他们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亲属,希望与我们合作。如果我们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与他们的亲属实现合作,这些官员会表现出不满,甚至可能影响我们的办事效率。
利比亚高层官员的办公环境大都非常奢华,宽敞的套房、豪华的装修、高档次的办公设备。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部门一把手的办公室里都配有电视,且能接收几十个卫星频道的信号。他们习惯于边工作边看新闻,边开会边谈论时政。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生活条件,官员们与普通民众都有很大差距。长此以往,普通民众难免会有怨言。
“我们的领导人卡扎菲是伟大的”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对利比亚内政外交问题的研究。每次前往利比亚,我都尽可能搜集各种相关资料。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觉利比亚当地学者的著作都带着太浓厚的官腔,缺乏客观性和深度,很多领域没有涉及,反倒是一些第三国学者的著作提供了大量信息。也就是说,我对利比亚的认识,还得通过第三方的视角。
当然,我也尽量多地接触利比亚普通民众,通过他们的视角来了解利比亚这个国家。但是,利比亚的政务公开程度不高,普通民众也不爱议论国事,我很难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
在我与利比亚普通民众交流时,每当谈及利比亚的领导人,他们几乎众口一辞:“我们的领袖很好。我们的领导人卡扎菲是伟大的,我们都爱戴他。我们的国家很好,是个美丽的地方。”谈到外交政策,他们会表达出与官方一致的观点。但若要他们谈具体些,他们却不再多说,只是无数次重复:“很好,就是很好。”如果深入追问的话,他们就会说:“那些是政府的事情,我们不知道。”
这句口头禅的生命力很旺盛。利比亚内乱后,有一名逃往突尼斯避难的利比亚人接受电视媒体采访,对着镜头,他仍然竖起大拇指,表情平和地说:“我们的领袖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