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奢入俭难令他们铤而走险
英国:退役球员深陷贩毒陷阱
编译 史春树
《
青年参考
》(
2015年06月17日
22
版)
|
英超退役球星杰拉德,他的表哥曾因贩毒遭受通缉。 |
在英国,数以百计的退役足球运动员为维系奢靡生活而不惜以身试法,最终因贩毒被控入狱的现实,凸显了挥金如土的足球圈在心理关怀与保障制度上的不足。
“贩毒与职业足球有不少相似之处:都存在暗箱操作,都有利润丰厚的跨国交易和对‘外援’的重视;同时,‘大牌选手’们必须理解紧逼、冲抢以及避免遭到拦截的必要性。”
但是,美国《VICE》杂志网站指出,足球和贩毒真正对上眼,是在英国的监狱当中——
乔尔·基塔米利克17岁时就代表切尔西队出战欧冠联赛,却在2008年因为在街头兜售可卡因和海洛因而被判处20个月徒刑;
2013年,纽卡斯尔联队原球员安德鲁·费雷尔被曝是某毒品犯罪集团的成员,警方从他家搜出了价值150万英镑的可卡因和安非他命,费雷尔因此获刑44年;
去年,21岁的莱切斯特城青年队原球员埃利斯·泰巴特因随身携带30袋可卡因和海洛因而被捕。他的律师说,当“入选一线队的梦想破碎,他就彻底迷失了人生方向。”
目前,在英国服刑的147名前足球运动员中,87%是因为毒品犯罪入狱。和从事其他职业运动并在退役后顺利转型的选手不同,对这些曾日进斗金,期望成为千万富豪,却提前被俱乐部“扫地出门”的球员来说,“只要能轻松赚钱”是他们以身试法的动力。
“淘汰赛”副作用渐现
麦克尔·金塞拉曾是利物浦俱乐部少年队的门将,但他的人生早早偏离了正轨。20岁时,被特兰米尔流浪者队裁掉后才几个月,他就开始在利物浦街头干起了贩毒的勾当。在2007年的一次突袭式执法中,警方从他的住处起获了价值30万英镑(1英镑约合9.62元人民币)的可卡因、2000英镑海洛因,外加一张写满毒贩姓名的名单。金塞拉因此获刑7年。
出狱后,金塞拉加入了一家名为Onside的非盈利机构,帮助被解聘的年轻球员。当被问及为何在绿茵场上遭到冷落后转而从事毒品生意,他说,“这样来钱容易。职业球员的文化水平没有优势,找工作很难。有些人是蓄谋已久,有些人只是误打误撞进入这一行。”
类似现象为何如此集中地出现在退役足球运动员身上?金塞拉解释道,奥秘在于他们更懂“关系”。贩毒是地下生意,很考验社交能力——想挣钱,首先得有“老家伙”带你入行。“我退役后混迹街头,被拘留几次后,就结识了有门路的上线,然后一步步发迹。”
有人说,职业运动员最大的痛苦并非是受到粉丝的苛责,而是来自梦想与现实的鸿沟。英国足球产业向来被称为无止境的淘汰赛,它的副产品之一是无数年轻选手球星梦的破灭。每年,在大约1万名进入职业足球第一梯队的青少年选手中,只有1%能坚持下去。
即使是那些在16岁时就获得奖学金,抑或那些在18岁时拿到第一份专业合同的选手,也不等于将前程装进了保险箱。事实上,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在21岁前就销声匿迹了。
最根本的出发点是钱
有迹象表明,退役球员“涉毒”的情况愈演愈烈。Xpro是一家关心退役运动员身心健康和福利的机构。它整理了退役选手被判入狱的相关数据,并估测称,还有150名年龄在18~21岁的原职业选手被关押在少年犯收容中心,他们多数也是卷入了与毒品相关的罪行。
Xpro的首席执行官吉奥夫·司各特曾在斯托克城队司职后卫。在他看来,就这项大把撒钱的运动来说,各俱乐部和管理机构,特别是每年都有数百万英镑预算以支持退役球员再就业的职业球员协会,应该开展更多项目,帮助众多球员和球会互相照应。
他说,“几乎所有人都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肯定能成功。他们被光鲜亮丽的标志物,就像路虎和玛莎拉蒂包围,整日浸润在奢靡的氛围之中。但某一天,他们被解雇了,没有专业辅导,也没有在社会上谋生的经验。于是,这些曾经年薪百万的家伙就会想:我怎么才能花最少的精力挣到同样多的钱?然后,别人给他一包可卡因,让他从利物浦送到伯明翰,报酬是每小时750镑。大部分人不想成为毒贩,他们最根本的出发点是钱,渐渐无法自拔。”
一个典型案例是原埃弗顿球员迈克尔·布兰奇,他曾被视为英国足球的明日巨星之一,年仅17岁就开启了职业生涯,并得到了媒体的交口称赞。可惜,他的职业生涯仅仅延续了10年。2012年,布兰奇因在家中藏匿1公斤可卡因而被判入狱7年。
吉奥夫说,退役后,习惯了花钱如流水的布兰奇十分困窘。起初,他只想捞一票以摆脱困境,但因为来钱太容易而欲罢不能。“我第一次去探望他时,一度被误认为是警察,因为足球界已经抛弃并遗忘了他。布兰奇想考取教练执照,我告诉他,没人会聘用有贩毒前科的人去教孩子踢球。不过,他在监狱里努力学习,终于拿到了教练证,如今已梦想成真。”
财富观扭曲是罪魁祸首
毒品生意从未远离过职业足球。很少有人知道,英国著名球星史蒂文·杰拉德的二表哥罗伯特,曾是这个国家最臭名昭著的逃犯之一——他因为贩卖据称价值达6000万英镑的可卡因而遭警方通缉。2008年,前英超后卫扎特·奈特的兄弟由于卷入海洛因交易而被捕;切尔西队队长约翰·特里的父亲也曾于2010年因为向卧底记者兜售可卡因而被判缓刑。
曾有匿名的前英超球员撰文披露,在一些老牌俱乐部,即便是初出茅庐的年轻选手,每周也能领到至少5000英镑。所以,不管家庭背景如何,当这些新富一族从老旧的公寓搬到宽敞大气的高档社区,他们常常会和贩毒集团的老板及其亲友成为邻居;他们不仅会从同一家汽车经销商购买最新款的路虎越野车,也很可能跑去同一家夜总会或酒吧里厮混。
正如吉奥夫·司各特所言,“很多从事贩毒的退役运动员,一心想着继续享受曾短暂拥有,但又无法长期维持的富足生活。因此,他们把贩毒看作是最快、最容易的方式。这些球员由于失去了踢球挣大钱的机会,结果很容易成为毒品交易链顶端供应商的猎物。”
《VICE》由此总结称,无需太多想象力,就能看清一幅又一幅令人悲哀的图景:一名年轻球员得到了顶级俱乐部的奖学金或职业合同,即将享受他们所钟爱的职业带来的美好时光,却在最后时刻被无情摧毁。他们转而投身利润丰厚却非法的行当,几率实在太高。
这似乎是在警告所有人:如果迟迟不为这些年轻人提供系统性的帮助,更多后来者将会被禁锢在铁窗深处,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他们就是挥金如土的足球产业链里的“炮灰”。
在英国,数以百计的退役足球运动员为维系奢靡生活而不惜以身试法,最终因贩毒被控入狱的现实,凸显了挥金如土的足球圈在心理关怀与保障制度上的不足。
“贩毒与职业足球有不少相似之处:都存在暗箱操作,都有利润丰厚的跨国交易和对‘外援’的重视;同时,‘大牌选手’们必须理解紧逼、冲抢以及避免遭到拦截的必要性。”
但是,美国《VICE》杂志网站指出,足球和贩毒真正对上眼,是在英国的监狱当中——
乔尔·基塔米利克17岁时就代表切尔西队出战欧冠联赛,却在2008年因为在街头兜售可卡因和海洛因而被判处20个月徒刑;
2013年,纽卡斯尔联队原球员安德鲁·费雷尔被曝是某毒品犯罪集团的成员,警方从他家搜出了价值150万英镑的可卡因和安非他命,费雷尔因此获刑44年;
去年,21岁的莱切斯特城青年队原球员埃利斯·泰巴特因随身携带30袋可卡因和海洛因而被捕。他的律师说,当“入选一线队的梦想破碎,他就彻底迷失了人生方向。”
目前,在英国服刑的147名前足球运动员中,87%是因为毒品犯罪入狱。和从事其他职业运动并在退役后顺利转型的选手不同,对这些曾日进斗金,期望成为千万富豪,却提前被俱乐部“扫地出门”的球员来说,“只要能轻松赚钱”是他们以身试法的动力。
“淘汰赛”副作用渐现
麦克尔·金塞拉曾是利物浦俱乐部少年队的门将,但他的人生早早偏离了正轨。20岁时,被特兰米尔流浪者队裁掉后才几个月,他就开始在利物浦街头干起了贩毒的勾当。在2007年的一次突袭式执法中,警方从他的住处起获了价值30万英镑(1英镑约合9.62元人民币)的可卡因、2000英镑海洛因,外加一张写满毒贩姓名的名单。金塞拉因此获刑7年。
出狱后,金塞拉加入了一家名为Onside的非盈利机构,帮助被解聘的年轻球员。当被问及为何在绿茵场上遭到冷落后转而从事毒品生意,他说,“这样来钱容易。职业球员的文化水平没有优势,找工作很难。有些人是蓄谋已久,有些人只是误打误撞进入这一行。”
类似现象为何如此集中地出现在退役足球运动员身上?金塞拉解释道,奥秘在于他们更懂“关系”。贩毒是地下生意,很考验社交能力——想挣钱,首先得有“老家伙”带你入行。“我退役后混迹街头,被拘留几次后,就结识了有门路的上线,然后一步步发迹。”
有人说,职业运动员最大的痛苦并非是受到粉丝的苛责,而是来自梦想与现实的鸿沟。英国足球产业向来被称为无止境的淘汰赛,它的副产品之一是无数年轻选手球星梦的破灭。每年,在大约1万名进入职业足球第一梯队的青少年选手中,只有1%能坚持下去。
即使是那些在16岁时就获得奖学金,抑或那些在18岁时拿到第一份专业合同的选手,也不等于将前程装进了保险箱。事实上,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在21岁前就销声匿迹了。
最根本的出发点是钱
有迹象表明,退役球员“涉毒”的情况愈演愈烈。Xpro是一家关心退役运动员身心健康和福利的机构。它整理了退役选手被判入狱的相关数据,并估测称,还有150名年龄在18~21岁的原职业选手被关押在少年犯收容中心,他们多数也是卷入了与毒品相关的罪行。
Xpro的首席执行官吉奥夫·司各特曾在斯托克城队司职后卫。在他看来,就这项大把撒钱的运动来说,各俱乐部和管理机构,特别是每年都有数百万英镑预算以支持退役球员再就业的职业球员协会,应该开展更多项目,帮助众多球员和球会互相照应。
他说,“几乎所有人都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肯定能成功。他们被光鲜亮丽的标志物,就像路虎和玛莎拉蒂包围,整日浸润在奢靡的氛围之中。但某一天,他们被解雇了,没有专业辅导,也没有在社会上谋生的经验。于是,这些曾经年薪百万的家伙就会想:我怎么才能花最少的精力挣到同样多的钱?然后,别人给他一包可卡因,让他从利物浦送到伯明翰,报酬是每小时750镑。大部分人不想成为毒贩,他们最根本的出发点是钱,渐渐无法自拔。”
一个典型案例是原埃弗顿球员迈克尔·布兰奇,他曾被视为英国足球的明日巨星之一,年仅17岁就开启了职业生涯,并得到了媒体的交口称赞。可惜,他的职业生涯仅仅延续了10年。2012年,布兰奇因在家中藏匿1公斤可卡因而被判入狱7年。
吉奥夫说,退役后,习惯了花钱如流水的布兰奇十分困窘。起初,他只想捞一票以摆脱困境,但因为来钱太容易而欲罢不能。“我第一次去探望他时,一度被误认为是警察,因为足球界已经抛弃并遗忘了他。布兰奇想考取教练执照,我告诉他,没人会聘用有贩毒前科的人去教孩子踢球。不过,他在监狱里努力学习,终于拿到了教练证,如今已梦想成真。”
财富观扭曲是罪魁祸首
毒品生意从未远离过职业足球。很少有人知道,英国著名球星史蒂文·杰拉德的二表哥罗伯特,曾是这个国家最臭名昭著的逃犯之一——他因为贩卖据称价值达6000万英镑的可卡因而遭警方通缉。2008年,前英超后卫扎特·奈特的兄弟由于卷入海洛因交易而被捕;切尔西队队长约翰·特里的父亲也曾于2010年因为向卧底记者兜售可卡因而被判缓刑。
曾有匿名的前英超球员撰文披露,在一些老牌俱乐部,即便是初出茅庐的年轻选手,每周也能领到至少5000英镑。所以,不管家庭背景如何,当这些新富一族从老旧的公寓搬到宽敞大气的高档社区,他们常常会和贩毒集团的老板及其亲友成为邻居;他们不仅会从同一家汽车经销商购买最新款的路虎越野车,也很可能跑去同一家夜总会或酒吧里厮混。
正如吉奥夫·司各特所言,“很多从事贩毒的退役运动员,一心想着继续享受曾短暂拥有,但又无法长期维持的富足生活。因此,他们把贩毒看作是最快、最容易的方式。这些球员由于失去了踢球挣大钱的机会,结果很容易成为毒品交易链顶端供应商的猎物。”
《VICE》由此总结称,无需太多想象力,就能看清一幅又一幅令人悲哀的图景:一名年轻球员得到了顶级俱乐部的奖学金或职业合同,即将享受他们所钟爱的职业带来的美好时光,却在最后时刻被无情摧毁。他们转而投身利润丰厚却非法的行当,几率实在太高。
这似乎是在警告所有人:如果迟迟不为这些年轻人提供系统性的帮助,更多后来者将会被禁锢在铁窗深处,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他们就是挥金如土的足球产业链里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