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创新正在改变朝鲜
朝鲜经济改革:无悬念的迈步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5年03月11日
04
版)
|
黄金原商店成了朝鲜经济自由化萌芽的缩影。图片来源CFP |
朝鲜近期为了振兴经济而推行的新举措,并不被称为“改革”,这个标签“太刺激”也“太西化”。朝鲜官方媒体将其称为“我们特色的管理方式”。虽未触动经济体制核心,新举措仍给朝鲜经济带来一丝希望。
平壤中心的自由经济萌芽
距离天亮还有1小时,隐藏在平壤市中心样板社区角落里的“黄金原商店”已经亮起了灯。穿着崭新笔挺制服的售货员打开店门,进行营业准备。
与周围的店铺不同,这家店并非有名无实的“样板商店”。朝鲜国家媒体多次报道过领导人视察黄金原商店的新闻,它成了朝鲜经济自由化萌芽的缩影。
美联社称,在朝鲜,带有资本主义味道的商业并不新奇。在政府配给制度失灵的饥荒年代,朝鲜人正是依靠黑市经济、地下市场找到活路。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上世纪90年代的饥荒让该国走私网络和黑市食品成为必需品。政府偶尔试图压制地下市场,从未成功。如今,3/4的朝鲜人受惠于地下私营经济。英国学者丹尼尔·都铎和詹姆斯·皮尔森的新书《朝鲜机密》称,几乎所有朝鲜人都过着“双重的经济生活”,在领取不足1美元的体制内月薪的同时,业余时间从事额外的工作搞创收。
黄金原商店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能“见光”的国有连锁店,而且努力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黄金原在平壤已开了5家店,所有连锁店每天从早晨6点一直营业到午夜,出售的商品样式多、价格合理、质量可靠。能同时做到这3点的商店在平壤屈指可数。经理梁宋金告诉美联社,他开店的初衷是“人民会喜欢”,未来他想要开设30家连锁店。
外观并不起眼的黄金原小心地将乾坤藏在店内。穿蓝马甲、黑裤子的服务员热情地与顾客打招呼并且提供服务,这与朝鲜常见的在一处选择商品,再到另一处开票的购物体验大相径庭。
店内销售土产和进口的饮食、服装、日用品、文具以及电子产品。货架上既能找到特百惠风格的塑料容器,也有约合80美分一袋的糖豆,一罐可乐差不多40美分。
虽然在过去5年,朝鲜经济学家言辞中流露出对商业的欢迎,但公然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店仍是禁忌。黄金屋没有商业广告,门外的店标小小的,谨慎低调。但是店内,店标在员工制服上、货架上随处可见,意在制造品牌效应。
新加坡商人杰弗里·席7年来多次往返朝鲜,与该国青年企业家做生意。他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朝鲜人越来越关注经济创新,商业文化在改变朝鲜。
“6年前第一次去朝鲜时,我在朝鲜的生意伙伴张嘴闭嘴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他们说这是朝鲜特有的制度,并且永远不会改变。近年来人们不再谈论‘主义’,而是关注海外的优秀经验,希望将其融入朝鲜的生活。”
“就算粉身碎骨也要解决人民生活问题”
金正恩执政进入第四个年头,而他最苦恼的仍然是“人民的生活”。
朝鲜《劳动新闻》报在1月称,金正恩发表了论文《引领畜产业发展实现新转换》,在文中自称“一想到人民没有享受过富足的生活,就夜不能寐”。
在新年贺词中,他5次提到“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将建党70周年的口号定为“就算粉身碎骨也要解决人民生活问题”。韩媒认为,金正恩对人民温饱的重视,来自没有兑现承诺的歉疚。上台时他曾许诺,“将让人民再也不用勒紧裤腰带”。
由于担心经济信息“被敌国利用”,朝鲜从不公开经济数据。外界对其经济的判断主要依靠蛛丝马迹。比如,朝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主任李俊哲承认“我国经济存在困难”,但他强调“相比于去年同一时期,各行各业都在进步”。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称,金正恩执政后,朝鲜经济情况有所改善。韩国中央银行称,2012、2013年朝经济增速超过了1%,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00亿美元。
韩联社引用韩国统一部的数据称,金正恩执政3年间,朝鲜“脱北者”数量已大幅减少,去年有1396名“脱北者”在韩国定居,仅为2011年的一半。韩国东国大学朝鲜学系教授金榕炫认为,“脱北者”减少和朝鲜加强监视有关,但从根本上讲是因为朝鲜经济得到改善。
英国《卫报》称,朝鲜正试图通过中央管控与个人奖励的结合,增加经济活力。
朝鲜曾在2002年宣布进行经济改革,当时主政的金正日宣布撤销国有企业津贴,鼓励农民在小规模市场上出售多余农产品。但这些举措在2005年夭折。金正恩重拾改革思路,曾为金正日设计改革蓝图的朴凤柱坐了多年“冷板凳”后又被金正恩任命为总理。2011年金正恩上台后引入改革,去年5月正式立法,并逐渐向全国范围推广。
经济的新气象,包括允许企业管理者跳脱国家工资标准给工人发薪金。企业完成国家计划以外的生产收入,可以作为“文化福利”分发给雇员。平壤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李淇松举了个例子:新义州化妆品厂工人的平均月工资已从3000朝元(按照黑市汇率不足1美元)增加到8万朝元,“工作能手”甚至能赚到11万朝元。
“这些举措对于宏观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曾在世界银行工作26年的朝鲜问题专家布拉德利·巴布森认为,只要政府愿意放手,这些举措将激发人们的创业精神,增加经济活力。
更根本的改革来自农业领域。从2013年起,金正恩允许十几人登记为农业工作组,代替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的社会主义大集体。农民可以将产粮的30%在市场自行销售,超出生产配额的部分也允许自行支配。此前,超出生产配额的部分也必须交给国家,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实质性改革并未提上日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济新气象尚未传遍朝鲜。韩国资产管理公社的数据称,朝鲜的554个主要国企中,正常运营的不到10%。
韩国首尔大学教授刘浩烈告诉《朝鲜日报》:“朝鲜大部分企业由于技术落后和设备老化等问题失去竞争力,无法盈利。仅有50余家艰辛维持着正常营业。”
因此,朝鲜改善工人生活有时不得不靠“耍赖”。比如朝方2月24日通知韩国,从3月起,开城工业园内朝鲜工人的最低工资将上调5.18%,达到74美元。为此,韩国企业向朝鲜机构缴纳的社会保险金将上调至工资的15%。《朝鲜日报》称,韩国企业为朝鲜工人承担的费用将从每人155.5美元增加至164.1美元。
韩国政府对朝鲜“用别人的钱,让自己慷慨”的通知表示遗憾,而朝鲜则用拒收通知的方式,确保韩国不配合的抗议永远无法送达。
《卫报》认为,朝鲜不会出现中国式的改革开放,更不会对资本主义张开臂膀。当局的改革是权宜之计,目的是摆脱贫困,维持稳定。而对促进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财政改革、增加透明度和问责制以及开放投资,都没有被提到日程上。
朝鲜近期为了振兴经济而推行的新举措,并不被称为“改革”,这个标签“太刺激”也“太西化”。朝鲜官方媒体将其称为“我们特色的管理方式”。虽未触动经济体制核心,新举措仍给朝鲜经济带来一丝希望。
平壤中心的自由经济萌芽
距离天亮还有1小时,隐藏在平壤市中心样板社区角落里的“黄金原商店”已经亮起了灯。穿着崭新笔挺制服的售货员打开店门,进行营业准备。
与周围的店铺不同,这家店并非有名无实的“样板商店”。朝鲜国家媒体多次报道过领导人视察黄金原商店的新闻,它成了朝鲜经济自由化萌芽的缩影。
美联社称,在朝鲜,带有资本主义味道的商业并不新奇。在政府配给制度失灵的饥荒年代,朝鲜人正是依靠黑市经济、地下市场找到活路。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上世纪90年代的饥荒让该国走私网络和黑市食品成为必需品。政府偶尔试图压制地下市场,从未成功。如今,3/4的朝鲜人受惠于地下私营经济。英国学者丹尼尔·都铎和詹姆斯·皮尔森的新书《朝鲜机密》称,几乎所有朝鲜人都过着“双重的经济生活”,在领取不足1美元的体制内月薪的同时,业余时间从事额外的工作搞创收。
黄金原商店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能“见光”的国有连锁店,而且努力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黄金原在平壤已开了5家店,所有连锁店每天从早晨6点一直营业到午夜,出售的商品样式多、价格合理、质量可靠。能同时做到这3点的商店在平壤屈指可数。经理梁宋金告诉美联社,他开店的初衷是“人民会喜欢”,未来他想要开设30家连锁店。
外观并不起眼的黄金原小心地将乾坤藏在店内。穿蓝马甲、黑裤子的服务员热情地与顾客打招呼并且提供服务,这与朝鲜常见的在一处选择商品,再到另一处开票的购物体验大相径庭。
店内销售土产和进口的饮食、服装、日用品、文具以及电子产品。货架上既能找到特百惠风格的塑料容器,也有约合80美分一袋的糖豆,一罐可乐差不多40美分。
虽然在过去5年,朝鲜经济学家言辞中流露出对商业的欢迎,但公然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店仍是禁忌。黄金屋没有商业广告,门外的店标小小的,谨慎低调。但是店内,店标在员工制服上、货架上随处可见,意在制造品牌效应。
新加坡商人杰弗里·席7年来多次往返朝鲜,与该国青年企业家做生意。他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朝鲜人越来越关注经济创新,商业文化在改变朝鲜。
“6年前第一次去朝鲜时,我在朝鲜的生意伙伴张嘴闭嘴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他们说这是朝鲜特有的制度,并且永远不会改变。近年来人们不再谈论‘主义’,而是关注海外的优秀经验,希望将其融入朝鲜的生活。”
“就算粉身碎骨也要解决人民生活问题”
金正恩执政进入第四个年头,而他最苦恼的仍然是“人民的生活”。
朝鲜《劳动新闻》报在1月称,金正恩发表了论文《引领畜产业发展实现新转换》,在文中自称“一想到人民没有享受过富足的生活,就夜不能寐”。
在新年贺词中,他5次提到“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将建党70周年的口号定为“就算粉身碎骨也要解决人民生活问题”。韩媒认为,金正恩对人民温饱的重视,来自没有兑现承诺的歉疚。上台时他曾许诺,“将让人民再也不用勒紧裤腰带”。
由于担心经济信息“被敌国利用”,朝鲜从不公开经济数据。外界对其经济的判断主要依靠蛛丝马迹。比如,朝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主任李俊哲承认“我国经济存在困难”,但他强调“相比于去年同一时期,各行各业都在进步”。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称,金正恩执政后,朝鲜经济情况有所改善。韩国中央银行称,2012、2013年朝经济增速超过了1%,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00亿美元。
韩联社引用韩国统一部的数据称,金正恩执政3年间,朝鲜“脱北者”数量已大幅减少,去年有1396名“脱北者”在韩国定居,仅为2011年的一半。韩国东国大学朝鲜学系教授金榕炫认为,“脱北者”减少和朝鲜加强监视有关,但从根本上讲是因为朝鲜经济得到改善。
英国《卫报》称,朝鲜正试图通过中央管控与个人奖励的结合,增加经济活力。
朝鲜曾在2002年宣布进行经济改革,当时主政的金正日宣布撤销国有企业津贴,鼓励农民在小规模市场上出售多余农产品。但这些举措在2005年夭折。金正恩重拾改革思路,曾为金正日设计改革蓝图的朴凤柱坐了多年“冷板凳”后又被金正恩任命为总理。2011年金正恩上台后引入改革,去年5月正式立法,并逐渐向全国范围推广。
经济的新气象,包括允许企业管理者跳脱国家工资标准给工人发薪金。企业完成国家计划以外的生产收入,可以作为“文化福利”分发给雇员。平壤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李淇松举了个例子:新义州化妆品厂工人的平均月工资已从3000朝元(按照黑市汇率不足1美元)增加到8万朝元,“工作能手”甚至能赚到11万朝元。
“这些举措对于宏观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曾在世界银行工作26年的朝鲜问题专家布拉德利·巴布森认为,只要政府愿意放手,这些举措将激发人们的创业精神,增加经济活力。
更根本的改革来自农业领域。从2013年起,金正恩允许十几人登记为农业工作组,代替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的社会主义大集体。农民可以将产粮的30%在市场自行销售,超出生产配额的部分也允许自行支配。此前,超出生产配额的部分也必须交给国家,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实质性改革并未提上日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济新气象尚未传遍朝鲜。韩国资产管理公社的数据称,朝鲜的554个主要国企中,正常运营的不到10%。
韩国首尔大学教授刘浩烈告诉《朝鲜日报》:“朝鲜大部分企业由于技术落后和设备老化等问题失去竞争力,无法盈利。仅有50余家艰辛维持着正常营业。”
因此,朝鲜改善工人生活有时不得不靠“耍赖”。比如朝方2月24日通知韩国,从3月起,开城工业园内朝鲜工人的最低工资将上调5.18%,达到74美元。为此,韩国企业向朝鲜机构缴纳的社会保险金将上调至工资的15%。《朝鲜日报》称,韩国企业为朝鲜工人承担的费用将从每人155.5美元增加至164.1美元。
韩国政府对朝鲜“用别人的钱,让自己慷慨”的通知表示遗憾,而朝鲜则用拒收通知的方式,确保韩国不配合的抗议永远无法送达。
《卫报》认为,朝鲜不会出现中国式的改革开放,更不会对资本主义张开臂膀。当局的改革是权宜之计,目的是摆脱贫困,维持稳定。而对促进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财政改革、增加透明度和问责制以及开放投资,都没有被提到日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