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8月2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外媒:“复制革命”威胁中国的创造力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3年08月28日   28 版)

    钱培琛(中)在上海个人画展上和同行在一起

    深圳大芬村:“像麦当劳生产快餐那样生产油画”。

    过去15年,陆续有数十幅现代主义巨匠画作“重现人间”,美国资深艺术专家和经销商对这些画作赞不绝口。收藏家争先恐后地一掷千金,单幅画作最高拍出1700万美元的价格。据称,这些精彩作品是波洛克·德·库宁、马克·罗斯科、弗朗兹·克兰和罗伯特·马瑟韦尔等顶级艺术家的杰作。

    近期,美国联邦检察官称,这63件被大肆宣传的作品其实与大师无缘,是一位画匠在纽约皇后区的家中和车库里绘制而成。这些作品拍卖总价达8000万美元,而那位才华横溢却默默无名的画家,绘制每幅作品只有几千美元的报酬。

    此人名叫钱培琛,是一位旅居纽约的中国人,甚至刚在上海开过个人画展。

    卷入全球艺术欺诈案的中国人

    钱培琛今年73岁,是一名普通的中国移民。由于语言不通,他的生活闭塞甚至落魄。但是最近,他成了舆论焦点。《纽约时报》称,他涉嫌伪造多幅著名的现代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被艺术品商人格拉菲拉·罗萨尔斯当作真迹出售,总价高达8000万美元。

    罗萨尔斯已因为造假在5月被捕,并受到起诉,如果罪名成立,将面临34年的铁窗生涯。美国律师巴拉拉·普里特透露,罗萨尔斯还涉嫌逃税和洗钱。当联邦调查员出现在钱培琛的家门口时,他们发现这个人已从车库中消失了。邻居称,那些被当作大师手迹的作品,就是出自这个车库。

    美国司法机构并没有公布作者的身份,也没有对他提出指控。除了他在曼哈顿的一所艺术院校接受了绘画、素描和版画训练外,当局几乎没提供多少可供辨认的细节。 

    钱培琛是浙江舟山人,1981年移民到美国,在大洋彼岸的生活最初是艰辛的,他不得不同时打几份工,才能勉强维持温饱,其中就包括在街上卖画。

    1990年前后,他在街上售卖作品时,结识了一位艺术经销商,他正是罗萨尔斯的男友。《纽约时报》称,此人看中了钱培琛的才华,利用他的作品制造了近些年来最肆无忌惮的一个艺术骗局。

    钱培琛至少卖给他63幅作品,每幅收入都不超过1万元人民币。罗萨尔斯转手将这些作品卖到画廊,声称是最近刚发现的名家名作,获取千万美元的利润。

    尽管是造假,钱培琛的绘画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印象深刻”是美国迪达勒斯基金会的主席杰克·弗拉芒对这些作品的评价,这个非盈利组织专门鉴定马瑟韦尔作品。

    “不管是谁模仿了这些画作,此人肯定非常了解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不过,《纽约时报》认为,一个完全不知名的人物模仿划时代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绘出的赝品,是如何愚弄鉴定家和客户的,是个巨大的谜团。

    钱培琛和妻子低调地生活在纽约皇后区。“他因为语言不通、沟通不畅而受到困扰,生活并不愉快。”纽约艺术家张宏图(音)说。

    目前,仍无法获知钱培琛本人对这起骗局是否知情。律师普利特说,如果他可以证明本人并不知情这些作品作为赝品出售,那么他将不会被起诉。

    “像麦当劳生产快餐那样生产油画”

    钱培琛的事件再一次将“中国”、“艺术”和“赝品”3个词语结合了起来。而这个“组合”在中国内地,并不是新鲜事。

    位于中国深圳的大芬村只有4平方公里,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油画工厂”。村庄入口处的雕像是一只握着巨大油画刷的手,高调地宣布着村民谋生的方式。

    这个小村落名声响亮,因为它每天以惊人的速度“批量生产”世界名画。

    据估计,世界上60%的廉价油画,都来自这个小村庄。2009年,该村出口的油画总价值大约3600万美元。美国和欧洲画商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南国小村,以集装箱为单位订购世界名画的复制品。

    黄江(音)仍记得24年前他刚到大芬村时的情景,当时那里只是一个普通村庄。而黄江成了当地第一个艺术品加工商人。

    黄江认为在大芬村创业得天独厚,工资和租金都很廉价,距离香港码头也不远。上世纪90年代,当黄江的生意发展到鼎盛时期,他在1个半月里就给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生产了5万幅油画,获得了25.6万美元的收益。

    随着黄江从前的雇员先后自立门户,大芬成了一个“艺术村”。“早期我是惟一从事这项生意的人,现在竞争激烈多了。”他对德国《明镜周刊》说。

    他之前的学徒吴蕊求(音)成了黄江最大的竞争对手,他的公司奉行薄利多销的理念,每年出口30万幅画,成为大芬村的模范公司。吴蕊求还希望引进大规模工业生产线,“像麦当劳生产快餐那样生产油画”。

    黄江说,当地政府对于大芬村十分骄傲,称它为“重要的文化产业”。据保守估计,每年大芬村生产500万幅油画。有近千名画工在这里生活,没有人知道准确数字,而每年都有近百名新人加入这个行列。

    这些复制名画的画工中,不乏接受过系统美术教育的知名美院毕业生,他们每个月只需完成少量作品,收入均在万元以上。

    而这里的画廊售卖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店铺甚至可以根据顾客要求修改名画,把画布上的主人公换成顾客的面孔。一些作品形似而不神似,但仍因为廉价而被挂在展示墙上。

    “我从小就热爱绘画和美术,因此选择了这个行业,我最喜欢画威尼斯。”33岁的画师马海冰(音)对英国路透社说,他已呆在大芬十多年了。最近几年,他不仅要临摹外国作品,顾客对于中国当代油画作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高。

    吴汉武(音)是另一位在大芬村讨生活的画工,他读完初中就辍学。在大芬,他和6名工友共同住在一个阁楼里,工友的孩子就在画布间嬉戏奔跑,而完成的画作就挂在低矮的天花板上晾干。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喜欢同时绘制两幅画。

    他一天能完成20~30幅画,接到大订单后,他可能要将同样的作品重复1000次。“我们没有固定工资,都靠完成数量算钱”。每幅画他能拿到3元钱,每个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之,只能维持生活。

    他的作息时间与那些供他复制的职业画家很像,从中午开始画画,一直工作到午夜。但与那些真正的画家不同,吴汉武没有机会成名,也没有机会创作。他承认,如果给他机会独立创造,他根本不知道从何处下笔。

    “奇葩”博物馆关门

    河北冀宝斋博物馆是一家私人博物馆,今年7月已被强令关门歇业。中国网民称它为“奇葩”博物馆,因为馆藏中竟然有4万件是赝品。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今年7月,中国网络名人马伯庸去该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了藏品有蹊跷,并在网上公布了他的发现。

    其中的一些赝品错得离谱,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该博物馆一个号称是宋朝的花瓶上,赫然装饰着当代的卡通形象。还有的展品上刻着的“黄帝制造”,居然是简体字。

    冀宝斋博物馆有12个展厅,修建时花费了6000万元人民币。2010年开门时,正赶上中国文化蓬勃的时期,全国每年有100座新的博物馆开门。但是到哪里找那么多珍品将这些博物馆填满,成了一个难题。这时,大芬村的复制技术和古董店中肉眼难辨的展示品,就派上了用场。

    事发后,博物馆工作人员希望控制影响。博物馆顾问魏英俊称,80%以上的藏品仍然是珍品。馆长邵宝明的说法更保守,说至少半数以上的藏品是真的,而博物馆所有者王宗泉则对媒体抱怨,“神仙也分不出来展品是真是假”。

    尽管有博物馆方面的辩解,当地政府还是在网络舆论压力下,关闭了这所博物馆。有网友讽刺,博物馆应该重新开门,改名“赝品博物馆”,专门展览假货。“既然做不了最好的,那就做最坏的吧。”

    英国《卫报》称,所有博物馆都难免赝品,有的将可疑的收藏放进库房不见天日,有的根本不知道展出的是假货,但像这样明目张胆的,的确少见。

    《卫报》还表示,中国有几千年连绵不断的艺术创作传统,但充满创造力的过去,却受到20世纪“复制革命”的威胁。

分享到:

 

外媒:“复制革命”威胁中国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