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成千上万的西班牙医疗系统工作者和普通居民走上马德里街头,抗议政府实行的削减医疗预算和医疗私有化政策。目前,这场被称为“白色浪潮”的游行已经席卷全城, 马德里的公立医院全面罢工,除了急诊和周五一天接待患者,医生和护理人员大多数加入了抗议者的队伍。
“工薪阶层付不起更多治疗费用”
这次抗议的缘由,可以追溯至去年上半年,西班牙政府进行的一系列医疗系统私有化措施。
据美联社报道,2012年4月,西班牙政府决定削减70亿欧元(1欧元约合8元人民币)的公共医疗预算,并提出新的医疗费用支付体系改革方案。这意味着,原本可以免费用药的退休者将不得不支付10%的费用。根据养老金数额不同,退休者医疗自费的最高额度从8欧元到18欧元不等。
这一举措引起了医生和患者的双双不满。奥罗拉·罗哈斯,一名55岁的护士告诉美国《西雅图时报》:“那些政客都很富有,所以他们并不介意支付医疗费用,但像我们这样的工薪阶层,付不起更多的治疗费用。”
9月1日,为将更多人排除在公共医疗体系之外,西班牙政府“变本加厉”,撤消了非法移民的“医保卡”。除了急诊之外,不再向无居留证的居民提供免费医疗,理论上,他们看病吃药的费用全都得自掏腰包。
此举再次引发了移民的强烈不满和抗议。许多医务人员也认为,如果非法移民无法接受预防性治疗,将会导致急诊部门的压力增大,同样会增加公共医疗预算。
在一些地区,这条法令遭到了无言的抵制,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些医生通过开最小剂量的药,使药费低于自付费的起点线1.67欧元,绕过法律限制,确保非法移民看病的连续性。
为了“弥补”非法移民的损失,公共医疗部门决定研究设立无居留证移民的医疗保险体系。65岁以下的居民收710.4欧元,即每个月59.2欧元,65岁以上的居民,医疗保险费用则高达1864.8欧元,这不仅给无证移民申请居留证设立了更大障碍,价格也被认为高得离谱。
紧接着的10月,对此前政策改革未闹出事故颇为“满意”的西班牙政府再度出手,提出将部分医疗机构私有化,计划出售20所大型医疗机构中的6所,并对268家保健中心中的27家进行私营管理。这一举措从今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并直接引爆了马德里医生的上街游行。
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主义政策”,政府已经支付不起
事实上,对于西班牙政府而言,顶着来自群众的巨大压力,硬着头皮拿医疗系统开刀,也实属无奈之举。
西班牙曾经以完善的医疗福利系统闻名欧洲,包括15万非法移民在内的所有居民,都可以免费在公立医院接受治疗,领取药物。
但如今,经济危机中自顾不暇的政府,显然已经无力支付这笔巨大的开销,医疗系统入不敷出。卫生部部长称:“西班牙全国的医疗系统赤字已经超过70亿欧元,正向80亿欧元靠近。政府对此无能为力,短期内不会加大对医疗系统的预算。”
而面对持续下滑的经济和巨大的财政赤字压力,许多在佛朗哥统治时期被收归国有的产业,也成了国家的累赘和“包袱”。无力买单的政府别无选择,私有化是大势所趋。
自经济危机以来,西班牙政府一直在高额债务和经济衰退之中苦苦挣扎,房地产崩盘,失业率飙升。为摆脱经济下滑泥潭,政府早已开始在各个领域削减预算,开放私有化。2010年,西班牙政府曾决定推进对巴塞罗那和马德里机场进行私有化管理,并在医疗教育领域削减100多亿欧元的预算。
经济分析师帕特里克·杨告诉俄罗斯RT电视台:“曾经在战后西欧,尤其是地中海国家流行的‘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社会主义政策,政府现在已经支付不起了。”
“公共医疗系统不应该被出售”
在去年11月的抗议中,游行者打出横幅:“我们是医生,我们是病人。我们要捍卫公共医疗。”
1月7日参加游行的31岁医生奥古斯丁·瑞文特也向RT电视台表示,私有化将导致针对患者的诊断程式和参加到诊断过程的医护人员大大减少,这会降低患者所能享受到的医疗服务质量。
削减公共医疗预算,医疗系统私有化,患者由享受免费服务到需要自己支付部分,自然会感到不满。而医护人员的不满,则更多来自自身权益的受损。
如果说支付系统的改革还没有影响到医护人员的生活,医疗系统私有化则深深触动了他们的神经。公立医院的私有化无疑会加大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饭碗。出于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必然会激烈反对私有化。
“医疗系统不应该被出售,应该被保护”,马德里街头的抗议者打出这样的条幅。“这是我们医疗系统的损失,”莫妮卡·加西亚告诉美国《每日先驱报》,她是本次游行的发起者之一,医疗专家协会的发言人,“公共医疗是一项属于我们的国家遗产,而不属于政府。”
私有化即意味着竞争和压力。在西班牙,公立医院因为免费,是许多患者的首选。私立医院每位患者的平均费用达1300欧元,但是比起公立医院,他们的效率更高,设备和人员配置也更为齐全。
一旦公立医院私有化,失去了国家支持,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盈亏自负的压力。私立医院的设备、服务、员工素质,都远胜于公立医院,在竞争之下,公立医院内部必然会导致资源重组、竞争加剧。可以想见,吃惯了公家“大锅饭”的一批医护人员难免遭到淘汰,另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