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1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以“私人人道主义”身份访问朝鲜,见到的“最大官”是副部长——

董事长访朝,谷歌网络“开荒”不见效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3年01月16日   06 版)

    谷歌董事长施密特(右二)和美国新墨西哥州前州长理查森(右一)正在参观朝鲜平壤金日成大学图书馆。

    施密特在金日成大学的计算机房留影,背后的墙上挂着金日成和金正日的肖像。

    施密特一行在参观朝鲜人民大学习堂。

    1月9日,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与美国新墨西哥州前州长比尔·理查森带领的“私人旅游团”,终于结束对朝鲜为期3天的访问,离开了平壤顺安机场。

    由于是应朝鲜外务省的邀请而来,代表团并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行”,而是在朝方安排下参观了金日成综合大学电子图书馆、人民大学习堂、朝鲜计算机中心,还前往锦绣山拜谒了金日成与金正日的遗体。

    不过,作为迄今为止访朝的美国最高级别商界高管,施密特并没见到金正恩。代表团见到的“最大的官”,只是一位副部长。

    朝鲜有“推特”就像热带会下雪?

    “朝鲜也有‘推特’?这听起来像在说‘热带也会下雪’。”《纽约时报》如此调侃。但就在不久前,谷歌执行董事长这段“不同寻常”的旅行,第一次将“互联网”与“朝鲜”如此真实地联系到了一起。

    金日成综合大学电子图书馆内一尘不染、灯火通明的三层白色小楼里,一位学生向代表团示范“如何使用谷歌搜索引擎和维基百科,以及怎样浏览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网上阅读材料”。

    在平壤计算机中心,施密特与理查森站在一位士兵身后,耐心地观看他演示朝鲜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加密软件、面部识别设备、视频聊天室软件和即时通讯服务。当然,施密特还不忘向当地专家请教,关于新“三池渊”平板电脑和“红星”操作系统的问题。

    美国《时代》周刊称,朝鲜“网速比中国快”。英国《卫报》还猜测,这个“处于极端孤立状态的国家”的第三代领导人金正恩,似乎拥有一个“推特”账号“@uriminzok”。

    韩国首尔延世大学的历史学家约翰·德勒里,从2009年起曾4次前往朝鲜。第一次去时,手机显然还是这个国家的“稀罕物件”。但他已注意到:一位中年男子一边走在人行道上,一边对着手机喋喋不休;一个年轻女人一边看演出,一边发短信;一群少年簇拥在一部手机旁,围成一圈兴奋地看着。

    平壤马路上的汽车、道旁的超市和餐馆,现在都多了起来,清晰地昭示着朝鲜的变化,不过,德勒里在接受《纽约客》专访时却说,“这里的商业和经济依然处于隆冬”。

    互联网同样如此,美国广播公司(ABC)将其形容为网络全球化时代的“最后边疆”,《洛杉矶时报》则称其为“互联网世界的虚拟黑洞”。

    在朝鲜2400万人口中,只有100多万人拥有手机,被注册的IP地址数量刚刚超过1000,互联网用户的数量也相当有限。使用互联网的资格被严格控制,成为政府、军队等上层社会的一种特权,必须经过国家批准。

    即使是学校,也只有精英大学的精英学者,才能在“报告自己访问的网站”后上网,且只能在用互联网学习和研究方面拥有“相对自由”。大学中更常用的,是一个被称为“内部网”的封闭系统,上面进行过精心的设置,可用来浏览学者从海外带回来的材料。

    在朝鲜,大部分外国的电视节目、书籍、杂志、音乐和电影都是非法的,当然朝鲜人也看不到。由于有对搜索词的限制,朝鲜人在互联网上能查到的主要是与科技、文化发展相关的研究数据,如果有谁敢在服务器上张贴反动言论,很快就会被发现,并根据严重程度,处以3个月到5年的“劳动改造”。

    “最关键的是,人民不能从与邻国的对比中发现自己有多穷。”毕业于金日成综合大学、目前在韩国国民大学任教的安德鲁·兰科夫斩钉截铁地对《洛杉矶时报》说,“如果人们自由访问互联网,那么几分钟内,他们就会意识到,大多数韩国家庭都拥有私家车。那怎么了得!”

    谷歌“布道者”遭遇互联网“真空”

    直到1月9日访朝代表团到达北京,全程“谢绝采访”的施密特才终于打破沉默。一开口,他就敦促朝鲜结束自我孤立,允许公民使用互联网。“除非拥抱一个自由、开放的互联网,否则朝鲜将继续落后于世界。”

    施密特究竟去朝鲜干什么?他去年7月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的一篇文章,也许能提供一些线索:“现代设备的传播和使用,将为制衡世界上最严重的犯罪提供一个虚拟的、新生的对抗力量。即使是最顽固的政府,也将有一天,不得不满足其公民越来越高的期望。”

    在施密特看来,谷歌拥有足够的设备、服务器、专业人员,足以成为“后独裁时代的基石”,这将具有“人道主义的精神和极长久的重大意义”。

    对谷歌而言,这无疑意味着更多的互联网访问流量、更大的全球影响力、更多销售数字广告的机会、更多收入。可《赫芬顿邮报》却认为,施密特在追求一个“有点极端的乌托邦式愿景”,因为无论他多么看好这个机会,都必须考虑地域、市场和法律的因素。

    在美国《石板》杂志看来,一方面,朝鲜领导人被互联网所带来的知识、经济增长以及与全世界的无碍沟通所吸引,但同时也深知,互联网会威胁到他们对权力的掌控。面对这种窘境,大多数政权都会选择拥抱高科技,及随之而来的一定程度的失控。朝鲜可能会做同样的事,不同的是,它可能无法承受后果。

    但韩国科技博客经营者马丁·威廉姆斯告诉《卫报》,“同行的理查森了解这个国家的运作方式,所以施密特不会天真地认为,乘飞机到平壤去见见官员,就能打开这个国家的网络大门。”“如果此访的确有什么目的,那它可能只是婴儿的第一小步。”威廉姆斯说,“作为美国的一个IT公司,谷歌所能做的很有限。至于赚钱,那就更有很长的路要走。”

    “私人旅行”中却透出一丝官方口风

    尽管谷歌发言人此前就强调,施密特此行是私人旅行,但朝中社在报道中依旧将其称为“美国谷歌公司代表团”。

    显然,朝鲜在故意将此行渲染上一层官方色彩,以强化朝鲜对外开放的印象,进而打通与美国直接对话的渠道。通过扣押人质换取美国政治人物的访问,正是朝鲜的一贯做法。

    尤其是在朝鲜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数周之后、安理会正就如何制裁朝鲜进行讨论的敏感时刻,朝鲜邀请美国知名人士访问,似乎在传达想改善对美关系的信号,迫使国际社会接受和默认其“有核国家”地位。

    “施密特的到来,证明了金正恩的权威。”韩国一家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白胜铢告诉ABC,“这是一个典型的政治行为。邀请一个来自资本主义社会的高科技公司董事长,金正恩在向其百姓和全世界展示其权力和影响力。”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却毫不客气地表示,这次访问“时机不宜”且“没有丝毫成果”。美国国务院也宣布,访问团不会与官方人士同行,也不会带去美国政府的任何消息。

    一方极力强化、一方极力推诿,当事人则尽量轻描淡写——理查森强调,这只是一次“私人人道主义之行”,不代表美国政府。

    上世纪90年代,曾任美国国会议员、常驻联合国代表的理查森曾两度赴朝,领回被朝鲜扣押的美国人。这次,他也担负着同样的使命。不过这次,他没有成功把人带回。

    44岁的韩裔美国公民裴俊浩,去年12月以游客身份进入朝鲜,因拍摄并持有“饥饿的朝鲜孩子要饭”的照片,以“反朝敌对”罪行被捕。朝鲜人此次没给“老朋友”面子,不但未释放裴俊浩,也不允许理查森与其接触,只告诉他裴身体很好,并帮忙转交了一份家书。

    不过,理查森虽营救未果,却不小心透出了一丝不那么“私人”的口风:敦促朝鲜停止核试验和导弹试验。

    相关文章:

    朝鲜改革,请德国人支招

    嘴上软手上硬,韩朝对峙局势未变

分享到:

 

董事长访朝,谷歌网络“开荒”不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