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府正向伦敦发出邀请,协助把这个多达1400万人口的城市,转变为一个金融大都市。他们希望借助伦敦的技术,超过更富裕的对手如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
“我们想要更多英国金融公司来成都落户。”成都金融委员会主任瑞鸿(音)说,“我们需要银行、保险公司、私募基金和基金经理。我们要打造中国最开放的金融业,我们的着重点是与英国和迪拜建立联系。”
按照“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西部落户的公司享受减税待遇,中国向该地区投入了大量资金。西部地区毗邻青藏高原,生活着中国近1/4人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标,是减缓从内陆贫穷的农村地区到东部城市的移民潮。
“比起从前,现在更开放了。”成都英国商会主席赵咏(音)说,“开设公司不再要求必须是合资了。当地政府充满热情,更愿意提供帮助。”
电子业巨头富士康公司在成都制造苹果iPad。该公司为逃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资成本大幅上升,过去18个月里在成都从无到有建厂,现在雇佣了8万员工。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韦恩·谭表示:“政府的政策奏效了。客户告诉我们,目前的税率对建新厂很有吸引力。”
英国公司大都错失了在中国的“淘金潮”,尽管贸易大臣格林勋爵发出了潜力“无限”的号召。它们把战利品拱手让给了美国和德国企业。比如,英特尔公司把在上海的工厂迁到成都高技术区,而德国大众与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合资生产汽车——完全面向中国市场。
“实际上,英国一直太谨慎,所以落后了。”英国商会的赵咏说,“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带公司来访问了几天,接着就‘拜拜了’,之后就没有下文。在中国做生意,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英国学校很早以前还禁止接受中国学生,现在至少从中国人对英国教育的无限需求中赚了钱。牛津国际公学成都学校刚刚开放,每年学费1.5万英镑。预计哈罗公学2014年会开分校。
制造业也有一些孤独的先驱。英国伯腾产品公司的保罗·希韦斯,为钢铁和电缆行业生产激光机械。“过去四五年,我们的工资成本增加了3倍,但在上海雇佣一名工程师的成本,仍只有英国的一半。”
希韦斯表示,上个月中国钢铁公司在暂停一年后开始恢复购买其产品。这表明中国钢铁业经过泡沫的崩溃后,最终走出谷底。
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全都在这里拥有业务,大多是在风险管理和贸易融资领域。标准人寿保险公司、韦莱保险经纪公司和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也在当地立足。
但中英贸易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说,无论是在股票经纪、保险、养老还是资本市场融资,潜力刚被发掘。
赵咏说,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离不开伦敦,但中国投资者没有因此被吓倒,反而把危机视为机遇,可以在全世界扩张,不会受到有敌意的抵制。当他们摸索时,需要全球专家的协助,而伦敦被认为比纽约对中国更友好。
英国《每日电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