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降落,在线聊天室VroniPlag Wiki中开始响起嗡嗡声。下午6点左右,第一个用户出现在了屏幕上。到了晚10点钟左右,则是大多数用户上线的时间。
在网络社区活动的用户数量会出现波动,有时只有6、7个,有时则会有成群结队的人。为了保护自己,这些“抄袭者猎人”们通常愿意保持匿名,只有少数用户发布了自己的真实姓名。
“抄袭者猎人”们会花整晚时间去寻找知名人士的博士论文中可能存在的抄袭,进行梳理,并提供图表来详细描述论文中的违规行为,他们称其为“条形码”:红色和黑色代表剽窃,白色则代表清白。这些复杂的流程并不耽误“猎人”们白天的本职工作,也不会带来任何报酬。他们更愿意把这当作一种崇高的事业——捍卫学术尊严。
迄今为止,这里的“剽窃者猎人”已经成功揭发了8个学者和政客的抄袭责任。到目前为止,最著名的案例还是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后来,沙范又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除了Vroni Plag,还有更多的博客和平台将著名人物的博士论文放在显微镜下研究。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哈罗德·加纳称,越来越多的软件可以快速检查文字作品中的相似之处,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数字技术正在把“学术骗子”逼进墙角,学者们不得不克服懒惰和时间的压力,努力提升文章的原创性。
“剽窃只需要一个复制-粘贴的快捷键。”专门针对剽窃事件的Plagiarism Today网站创建者乔纳森·贝利说,“但是人们也可以利用同样的手段来反过来追击它们,这是一个‘大众外包’的抄袭检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