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Village是北京的一处高档商场,中国新富们竞相来此购买昂贵的外国货。这座由钢条、玻璃修建而成的购物中心,已成为中国人对未来物质生活憧憬的象征。
但中国消费者并非向来都有如此多选择。就在一二十年前,中国人买非食品类商品大多要到传统的百货商店,那里卖的都是便宜的中国货。
现在,许多人不再光顾这类商店了,他们喜欢更时髦亮丽的购物体验。不过,一些老店仍在经营,近几年人气更是有增无减,因为也有人想买过去的东西。
随着中国飞速变化,人们对那个被席卷而去的共产主义时代产生了怀念之情。传统老店近来客流增加,比如永安路百货商店。该店1958年开业,店面是一幢四层楼的建筑,位于不太时髦的北京南边。
许多当代商场往往尽量减少周围环境的限制,将数量不多的产品摆放在宽大、开放的空间。而永安百货商店则不然,这里的货品都满满地堆在架子上或塞进玻璃柜子里。
其中一个小店,墙上的油漆都脱落了,出售的有各种日常用品,如杯子、保暖内衣、布料。刘秀荣(音)在这家百货商店工作了30多年,她卖的都是老式厨具和美容产品。但她说,生意开始有所好转。
54岁的刘女士说:“卖中国货的这种传统老店不太多了。大家喜欢到更大的新商场。”以前,当售货员可是令人羡慕的工作。“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店里来,他们发现我们的货质量不错。”
王欣(音)就是这样的年轻人。她在买护手霜,就是她母亲多年前用过的那种。“看到这些东西,让人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包装这么多年了还没变。现如今,人人都在谈论过去。”
永安百货商店有不少正在迅速消失的服务,如裁缝和修表,它们挤在很小的工作间里。另一位售货员张女士也在这里干过多年,她卖的是布鞋。
她说,自从她20多年前来这里工作以来,只有一样变了——那就是服务。在国营商店工作的售货员往往很凶,她们最常说的一个词是“没有”。但竞争迫使她们软化态度。“那时候,人人抱着有‘一个大铁饭碗’的态度,无论干好干坏,工资都一样。”张女士说,“现在大不一样了,要‘微笑服务’。”说完这句话,仿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她赶快过去给另一位顾客服务。
来这里的顾客多种多样。许多是北京较穷的市民,他们只买得起便宜的中国货。一些人住在附近,到永安路商店更方便。还有一些忠实的顾客,他们之所以光顾,是因为对共产主义时代商店的怀念。永安路百货商店的墙上,还挂着毛泽东微笑的画像。
音乐家薛世霞(音)就是这类顾客。她专门从北京的另一边跑来看有什么可买的,当看到便宜的锅碗瓢盆时,她几乎抑制不住喜悦。“现在我上了岁数了,怀念年轻时那些东西。跟现在的生活真是不一样。”薛女士说,“人人都喜欢进步。我们发展了,但我禁不住想念过去。”
英国广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