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2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至今还写明信片的是珍稀物种

译者 汪山南 《 青年参考 》( 2011年08月24日   42 版)

    Charles Simic (塞尔维亚美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

    你若碰巧在咖啡店或哪家餐厅,看到某个可怜的家伙独坐在一张明信片前,不知道往上面写些什么,请不要嘲笑。他们是最后的珍稀物种。

    现在已是8月,但今夏我只收到一张明信片。那是一位欧洲朋友寄来的,他人在蒙古(我是从邮戳推断的)旅行,明信片上写有他的祝福和名字。另一面的彩画则是一个沙漠,点缀着几座光秃秃的山丘,看不到一点植被,似乎也不见一丝人烟,地名是用看不懂的文字印成的。这样的明信片真让人费解,但我非常高兴。我猜想,它从某酒店的前台启程,被丢进邮筒或拿到当地的邮局,然后登上汽车、火车、骆驼、毛驴,或者别的什么交通工具,几经辗转,最后搭乘飞机抵达我住的对方。

    曾几何时,每到夏日,几乎天天都会有邮差送来明信片,那是度假的朋友或熟人寄来的。现如今,你收到的肯定是电子邮件,里面附带一张照片,要么是你出门旅行的孙辈发来短信,告诉你他们航班延误了、他们已经到了。从我的经验来看,爱寄明信片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发一些常见的风景名胜,另一类则喜欢寄一些俗得掉渣的画面,让人吓一大跳或捧腹大笑。

    我理解这种冲动。当你身在罗马,家里人人都期待你寄去一张古罗马竞技场或西斯廷礼拜堂穹顶的明信片。结果,你寄给他们的明信片上却是一个街头馅饼店,5张小桌子、3个盘栽植物,上了岁数的老板和老板娘撩起围裙擦手,一脸笑盈盈的。有些人喜欢奇异、俗气的明信片,他们从一开始度假就留意寻找一些特反常的题材,以博得亲朋好友们开怀一笑。

    一旦找到了合适的明信片,他们又有新的难题了——该在背面写些什么。稀松平常的问候肯定是不行的。讲一讲旅行中的奇闻趣事,或者对正在游览的国家品头论足一番也不错。不过,最好还是来一些有创意的。

    写明信片跟写书信不同。我们从未听说过有最佳明信片写作选集。倘若有这么一部书的话,我敢肯定,那一定会是一个数百篇无名大作的集萃。

    所以,亲爱的读者,你若碰巧在咖啡店或哪家餐厅,看到某个可怜的家伙独坐在一张明信片前,不知道往上面写些什么,请不要嘲笑。他们是最后的珍稀物种,十有八九都是些中年或上了年纪的。

    那会儿可能是他们放松的一刻,坐在那儿,幸福地贴上一张29分的邮票,然后四处张望,看看街上哪里有邮筒可寄出去。那可能是他们这辈子写的最后一张明信片,上面或许是美丽的家乡城镇,寥寥几句话可能有趣,也可能让人难为情,但肯定会受到那个不知名的收件人的欢迎。那人可能是在邻近的州,也可能在相隔几个时区的另一个大陆,在你我都想不到的地方。

    英国《卫报》

 

奥巴马先生和默克尔女士其实心心相印
为何全球中产阶级都怒了
至今还写明信片的是珍稀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