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7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一幅名画,两岸离愁

○文 荆墨 《 青年参考 》( 2011年07月06日   39 版)

    前不久,分隔了360多年、分别收藏于海峡两岸的两段《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成为艺术界的佳话。同步推出的新书《一望六百年——<富春山居图>传奇》,则很好地向世人阐释了这样一幅画作,对于中国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富春山居图》本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为挚友无用师和尚所绘,成于1350年。画卷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用墨淡雅,山水疏密结合,被后人誉为“画中之兰亭序”。360多年前,在被焚殉葬前的最后一刻,这幅旷世名画被人抢出,却不幸断为两截。60余年前,断为两截的它再度离别,上下两卷被分藏于海峡两岸,一段悲欢离合的传奇由此延续。

    这幅画传递了文人士大夫的人生意趣。《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持续了数年。在恬淡的时光里,黄公望任由情感的起伏决定着画笔的起落,在时停时续的笔墨中,体会着心灵的畅游。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间,他用画笔营造了一片心灵的净土——元代社会的特殊性,使隐逸之士只好借文学和艺术,来抚慰苦闷和压抑的心灵,在无奈中寻求闲适。在画作的背后,深藏着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不满和绝望,山水画正是他们的“长歌当哭”。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如何深入艺术世界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本书为了给大众以进入山水画世界的门径,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书中附赠了一幅长达四米半的合璧画卷仿制品,让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尽收读者眼底。张屹清、查律两位作者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面面俱到地告诉世人,《富春山居图》如何表现了画家的生命情调,又体现了怎样的审美趣味,何以在中国画史上享有盛誉。通过书中文字,我们可以真正领略这幅名画的价值。

    书中还写到了这幅名画牵扯出的“冤假错案”。曾有两幅《富春山居图》于清代先后入宫,乾隆皇帝判真为假,断假为真,将假画珍藏在身边,爱不释手,还在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而事实上,这幅假的《富春山居图》(后世称为子明卷)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后人为牟利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的题款以及题跋,竟然把皇帝也蒙在了鼓里。结果,真迹在清宫里静静地存放了近200年后,才得以平反。

    写到这里,笔者不由得想起去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讲述的一段话:“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浙江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犹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的话触动了不少人的心结,更让“富春合璧”卷入了更多的“乡愁”。一时间,更多超越艺术范畴的思绪,融汇在这幅名作当中。

    掩卷沉思,《富春山居图》的曲折命运,不能不能让人联想起我们这个民族所经历的种种酸甜苦辣。读一幅画,实则在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今,《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展出,让我们看到了某种希望,同时也折射出民族和国家值得期盼的未来。

 

我在伊拉克“回收”战友遗体
一幅名画,两岸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