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断攀高的CPI,央行已经11次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4次提高基准利率了,然而,不断上涨的物价仍然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得不到控制。4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3%,略低于3月的5.4%,但仍高于预期水平。
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哪些?其中何为最主要的因素?专家的说法莫衷一是。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森日前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发表专栏文章称,政府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是中国高物价、高房价尤其是CPI持续攀高的主要推手。
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当人们论述在任何一场经济危机后西方国家的救市政策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的事实时,其理论逻辑一般是,巨额政府财政赤字,会导致央行货币超发,最后传导到消费品物价上,表现为CPI上涨。
然而,韦森认为,在当今中国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并不适用这一理论。在他看来,政府的财政政策推高CPI的基本作用链条是:政府工薪税、增值税等生产企业种种税收的增加→企业产品成本增加→产品批发价格上升→政府各种运输业和商业的营业税、消费税的快速增加→CPI上升。
单从2010年全国7.32万亿税收收入的构成来看,不计进口商品的消费税,2010年消费税为6072亿元,占整个税收的8.3%。如果再加上进口商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1.05万亿元,整个与消费有关的税收(不计国内增值税)也高达1.66万亿元了。如果考虑到增值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消费税,那么全部与消费相关的间接税收就达到3.77万亿元,已占全年税收的51.6%了。
正是因为流转环节的间接税是如此之高,导致在中国生产许多名牌产品在中国商场的价格要比在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高很多。另据国内研究税收的专家一项新近的估算,在目前中国商场出售的100元的女性化妆品中,就有14.53元的增值税,25.64元的消费税,还有4.02元的城建税。如果再加上生产和运输环节的政府税收,比较保守的说,在100元的女性化妆品中,至少有超过50%部分被政府拿去了,也就是说,政府税收对女性化妆品的最终价格至少“贡献”了50%以上。
一句话,政府税收这样高,且每年大致都在以GDP两倍甚至三倍的速率高速增长,中国的CPI难道不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