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亲历者眼中的“奥运篮球第一悬案”

综合编译 蔡梦吟   青年参考  ( 2019年10月25日   01 版)

    美国肯塔基州连绵起伏的群山深处,道格·柯林斯坐在一家酒厂的品酒室里,微微晃动着杯中物。如今的他是美国最著名的篮球教练之一和解说员,也是几个孩子的祖父。

    酒过三巡,柯林斯眼中光芒闪烁,向美国MLB新闻网Sports on Earth频道的记者打开了话匣子,仿佛回到了40多年前第20届夏季奥运会即慕尼黑奥运会男篮决赛的现场。在那场有“奥运男篮史上第一悬案”之称的对决中,柯林斯经历了人生中的高光与至暗时刻。

    慕尼黑奥运会是体育史上的特殊一页。彼时,美国深陷越战,苏联正值全盛,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从中东到拉美,追随美苏的小国似乎坐在战争的火山口上;东道主西德打出“欢乐奥运”的口号,却发生了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杀害的悲剧;美苏男篮金牌争夺战最后3秒内发生的一切,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经久不衰的话题。

    篮球场上的超级大国之争

    1972年9月9日晚,与苏联队的比赛开始前,道格·柯林斯浑身不舒服,“脑袋昏昏沉沉,手腕也疼”。不过,没把对手放在眼里的他觉得,“这点儿痛苦应无大碍”。他不知道,身体的病痛和美国国家篮球队即将经历的打击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一开场,苏联队发起了凶猛的缠斗,他们牢牢掌控节奏,将比赛拖入了阵地战。美国队后卫拉特勒夫对美国ESPN体育新闻网回忆说:“他们(苏联球员)的跑动和进攻极其迅猛,我们得传球六、七、八次甚至更多,才有机会投篮。”

    当时负责直播这场对决的美国广播公司(ABC)体育频道制片人丹尼斯·鲁文也告诉ESPN,“面对比预想中强大得多的对手,美国队显得惊讶和慌乱”。在美国人看来,摘得慕尼黑奥运会的男篮金牌本应毫无悬念,柯林斯甚至放言,“我们就是帝王,要让所有人顶礼膜拜”。

    自1936年篮球进入奥运会起直到1968年,美国队包揽了7届奥运会金牌。苏联男篮直到二战后才开始参与世界大赛,夺得了1947年和1951年两届欧锦赛的冠军,成为欧洲第一强队,但每次与美国队交锋都铩羽而归。1952年至1968年,苏联男篮在奥运会上取得了3银1铜的成绩,其中6次与美国队的交锋,均输掉10分以上。

    “千年老二”的位置让苏联人心有不甘。在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只拿到季军后,苏联男篮主教练戈梅尔斯基首次对球员的各项指标制订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并大力在全国范围选拔新生力量。虽然戈梅尔斯基于1971年被原列宁格勒队主教练康德拉辛顶替,但谢尔盖·别洛夫、保劳斯卡斯、沃尔诺夫等球员已成长为苏联男篮的中流砥柱。康德拉辛的名气不如前任,却擅长出奇制胜,其出人意料的临场策略往往能把对手打得措手不及。

    终于,1972年奥运会揭幕了。从小组赛开始,苏联队7战全胜,并在半决赛中战胜古巴队,与宿敌美国队狭路相逢。决赛时间安排在奥运会的最后一个比赛日。此时,苏联人已经获得了49枚金牌并领先美国,但还希望再拿到一枚,为苏联成立50周年献礼。

    最后3秒上演戏剧性逆转

    上半场结束时,苏联队以26∶21领先,但美国队渐渐缓过神来。下半场一开始,美国队就改变了此前以求稳为主的战术,主动加快比赛节奏,在防守上也加大了紧逼的力度,不断冲击篮筐。苏联队“遇强则强”,始终保持着微弱的领先。

    转眼间,离全场比赛结束只剩11秒了,电子记分牌显示“苏联 49∶48 美国”。接下来的一个回合,身穿5号球衣的道格·柯林斯在中线附近抢断苏联队传球并快速反击,造成对方犯规,柯林斯的头重重撞到了篮球架上。“有那么几秒钟,我甚至失去了意识。”柯林斯对MLB新闻网回忆,“但我听见教练汉克·伊巴说,‘只要道格还能站起来,他就一定会去罚篮’。就是这句话,让我顿时感觉像上满了发条。”

    那一刻,他觉得“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我身上”。此时,大屏幕上的倒计时显示为00:03,还有3秒就要分胜负。可谁都想不到,这将是奥运篮球史上最长的3秒钟。

    柯林斯的两记罚球全部命中,美国队将比分反超,冠军似乎触手可及。据美国“bleacherreport”新闻网站报道,当时已有替补队员开始了狂欢,看台上的美国球迷也欢声雷动。此刻,苏联队助教谢尔盖·巴什金冒着被判罚技术犯规的风险冲进场内,要求暂停比赛;他声称,苏联队此前申请的一个暂停没有生效,必须执行这个暂停后再罚球。

    根据规则,在对方两次罚球前请求的暂停,可以自由选择是在第一罚之前还是在两罚之间执行。录像回放显示,柯林斯执行第二罚前,技术台确实收到了苏联队的暂停信号,但由于信号延迟,柯林斯已经将球举起,即将投出,裁判也没有及时意识到应该叫停比赛。

    情况非常棘手。俄罗斯《Russia Beyond》杂志网站刊文称,根据规则,柯林斯罚进第二球之后,苏联队就不能再叫暂停,如果承认苏联的暂停有效,则需要让柯林斯重新罚第二个球。如果苏联的暂停请求无效,应该给苏联队留多长时间?是柯林斯罚球后剩余的3秒钟,还是巴什金冲进球场时的1秒钟?

    现场人员争论不休。最终拍板的是时任国际篮联(FIBA)秘书长、英国人威廉·琼斯,他伸出3个手指,提议“再来3秒”。这也得到了在场的FIBA技术委员会代表的支持。最终的裁定是:苏联的暂停请求无效,比赛从终场前3秒开始重赛。

    球从苏联队底线发出。苏联球员亚历山大·别洛夫高高跃起,力压美国球员吉姆·福布斯和凯文·乔伊斯,取得了球权。

    “我做了个假动作骗过对手,然后迅速转身跑向篮筐,右手把球投出,进了。”别洛夫如此描述自己的制胜一击。球落地的同时,终场哨声响起,苏联队用一个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方式上演了“绝地大逆转”,以51∶50击败了美国队。

    一块至今无人认领的银牌

    这次,轮到苏联人庆祝了,美国人则迟迟无法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回到更衣室,苏联队被告知美国已经上诉,需要等FIBA的最后裁定,不排除双方重赛的可能。

    一些亲历者告诉《Russia Beyond》杂志网站,当晚,在FIBA 5名高级官员的投票中,苏联以3∶2锁定胜局。支持苏联的投票者来自波兰、匈牙利和古巴。美方依然不服,称此次投票是“FIBA内部社会主义集团的政治游说”。然而,在苏联队员伊万·埃德斯科看来,“美国人只是被失败‘冒犯’了。他们的不服没有任何道理。那是冷战,美国人只是不想输掉任何东西而已,尤其是篮球”。

    次日一早,苏联队助教巴什金回到驻地,故作深沉地对球员们说:“要重赛了。”他顿了一下,接着说:“在4年后的蒙特利尔。”此时,苏联球员才确信,自己真的赢得了冠军。

    美国代表团驻地则如死一般寂静,经过内部表决,美国队决定拒绝出席颁奖仪式,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场面:体育馆上空飘扬着美国国旗,颁奖台上却不见美国人的身影。

    美国队始终不愿承认输给了苏联队,称这场比赛为“悬案”。他们甚至怀疑起时任国际篮联秘书长威廉·琼斯。接受采访时,美国队队长肯·戴维斯对ESPN反复强调:“琼斯肯定觉得美国队总是夺冠,对国际篮联来说太沉闷了,所以,只要有任何机会(不让美国队赢),他就会出面,这才给了苏联队再打3秒钟的机会。”

    美国队那枚银牌无人认领,被安置在瑞士洛桑市国际奥委会的收藏室里。美国队新闻发言人肯尼·戴维斯甚至在遗嘱里要求亲友,永远不可以接受这块奖牌。

    柯林斯对MLB新闻网说,他终生不会忘却在慕尼黑那个夜晚的愤怒和沮丧。“这就像你本来正在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上庆祝,突然被从100层楼摔到地上。”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闭幕了,但两个超级大国在篮球场上的交锋刚刚进入高潮。

    次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访问美国,苏美关系迎来了短暂缓和,苏联男篮也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在一轮商业性质的巡回赛中与美国大学生联队交手,美国队以4∶2胜出。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苏联男篮未能卫冕,昔日的夺冠功臣别洛夫在此后两年因病去世,年仅26岁;1980年和1984年,美苏双方各自出于政治因素抵制了对方承办的奥运会,直接导致美苏男篮在奥运会上的下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手推迟到了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苏联男篮再度击败美国,让后者输得心服口服。

    传奇不会被遗忘。2017年岁末,根据慕尼黑奥运会男篮决赛改编的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又译《一跃而上》《三秒钟》等)上映。这部影片被引入中国后,许多教练和运动员集体观看,学习苏联男篮“团队合作、奋力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

 

日本防灾为何“再努力也不够”
没人能为“脱欧”画上句号
外军如何锤炼单兵基础素质
亲历者眼中的“奥运篮球第一悬案”
制裁土耳其军队 欧美投鼠忌器
全球有13亿个关于贫困的故事
随时领工资?这主意不错
校园导游:名牌大学招生的“秘密武器”
委内瑞拉石油之都的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