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3月2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货币宽松会再次成为全球共识吗

作者 张敬伟   青年参考  ( 2019年03月28日   02 版)

    美联储3月不加息的消息一出,有关各主要经济体是否重返货币宽松的讨论浮出水面。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鹰变鸽”已经不是新闻了。一方面,这是因为特朗普对美联储加息导致美股疲软大肆挞伐,甚至要砸了鲍威尔的“饭碗”;另一方面,这是市场基本面的倒逼。1月的议息会议上,放缓加息成为美联储释放的信号。3月中,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依然不乐观,显示新增非农业就业人数创17个月来新低,私营部门新增就业者2.5万人,大幅低于预期。在此情势下,美联储不得不改变既定加息节奏,展现出更多稳健和耐心。

    比就业数据更值得注意的是,3月8日,近期远期利差跌入负值。就惯例而言,负利差往往意味着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放松货币政策。虽然这一指标是动态变化的,但和美联储年内耐心加息甚至暂缓加息缩表的外部预测基本相符。

    在美国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下,美联储放缓乃至暂停加息缩表,甚至重拾货币宽松政策都有可能。而将重点转向竞选连任的特朗普看重三方面政绩:一是达成贸易协议;二是维持牛市行情;三是朝鲜无核化。现在,第二次“特金会”无果而终,三重积极预期已去其一,不排除美联储希望多给市场一些信心。

    2015年12月开启加息通道以来到去年年底,美联储3年共加息9次,联邦基准利率区间升至2.25%到2.5%,此间不断引发新兴市场股债市动荡,一度拖累美国股市。由此看来,美联储习惯性加息缩表的确存在问题。从大的全球经济周期看,如果说华尔街引发了10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那么特朗普政府当下的“美国优先”,则在全球经济没有完全复苏的情势下,让市场参与者继续心怀不安。在此背景下,美联储若继续坚持加息缩表,就会和市场基本面背道而驰,最后很可能引发美国、新兴市场和全球市场的负反馈。

    总的看来,全球市场依然处于“敏感而平庸”的后危机时代,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央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理由适度放松。这和特朗普的政治诉求不谋而合。美联储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在白宫和全球市场的双重压迫下,反而显得不合时宜、任性武断了。

    看到美联储率先行动,欧洲和日本央行也开始考虑调整货币政策。

    3月7日,欧洲央行决定重启新一轮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将下次加息延期至最早2020年,同时下调欧元区今年GDP增长预期值至1.1%,较3个月前降低了0.6个百分点。欧洲央行有此“自知之明”源于“灰犀牛”乱窜:英国脱欧陷入僵局,无协议脱欧的概率越来越大,自然会拖累欧盟。这场风波持续越久,对英国、欧盟的负面影响越大,有机构预测英国经济15年内或萎缩9%,布鲁塞尔也不得不将英国脱欧期限后延3个月。

    此外,政局也是影响欧盟经济的不确定因素。更糟的是,欧盟经济火车头德国同样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数据显示,德国2月制造业PMI指数创过去74个月以来的新低,危机时代支撑德国经济增长和欧盟(欧元区)团结的默克尔,去年就已因为备受争议的难民政策而放弃连任。“后默克尔时代”越来越近,德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也对欧盟经济造成了影响。

    因此,欧洲银行实施宽松政策,实为不得已之下开出的刺激药方。

    在日本,安倍首相继续稳坐大位。“安倍经济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日本经济属于出口导向型,受“失落20年”的影响,加之制造业丑闻频出,日本在信息技术方面失去先发优势。因此,安倍在过去的任期里,一直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3月7日,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指出,有必要通过定量、定性及利率政策加大货币宽松。他强调,当前的货币政策并未使金融机构受益。

    一言以蔽之,既然美欧货币政策转向或维持宽松,那么日本的选择只能是更宽松。

    2019年,中国依然是全球主要的增长引擎,对全球经济贡献维持在30%左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增长预期维持在6%至6.5%的区间,对货币政策取向的表述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2019年剩下的时间里,如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向宽松,其他经济体应该也会跟进。

    ▋作者是智库“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

 

“热带特朗普”拥抱美国之后
货币宽松会再次成为全球共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