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复读生的“浪人”生活
综合编译 袁野
青年参考
(
2019年03月07日
01
版)
2010年3月10日,日本最知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东京大学放榜,考生庆祝成功考取。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2017年1月14日,东京的考生头上戴着祈求神明保佑考试通过的“钵卷”。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超过五分之一的考生是“浪人”
一提到“浪人”,熟悉日本的人也许会想到“大阪夏之阵”战役中以寡击众的名将真田幸村、幕末“天才剑士”冲田总司、动漫作品《浪客剑心》的主人公绯村剑心,还有大名鼎鼎的剑术家宫本武藏……浪人原本指失去主子的武士,也就是武士中的失业者。到了现代,日本人也这样称呼没考上称心的大学、准备来年继续挑战的人,相当于中国的复读生。
随着日本高考季到来,“浪人”们即将重返考场,为了心目中的学校再战一次。
日本的教育竞争不像中国和韩国那么激烈,但高考同样是大多数人“人生的大战”。考上哪所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人生道路是否平坦。日本的高等院校多种多样,与人口相比,院校数量可谓充足,基本上只要“不挑剔”就有大学可上。日本经济新闻社指出,很多“浪人”并非考不上大学——他们考上了,但不是第一志愿。他们的理念是,没考取第一志愿,高考就不算成功。
据日本经济新闻社报道,初次在高考中失利的人被称为“一浪”,也可读作“人并”,意为“普通的事情”。日本社会普遍认为,仅仅挑战一次就放弃第一志愿,是“没骨气”的表现。强调骨气的日本文化催生了一批带有悲怆和无奈色彩的称呼:高考第二次失利的人成为“二浪”,3次以上统称“多浪”;在家自学叫“宅浪”;不满已经就读的大学,准备回到考场向其他大学冲刺的人是“假面浪人”。
做“浪人”需要有超凡的意志,事实上,他们多是高分考生。有人考上日本“私立大学第一名门”庆应大学后拒绝就读,非京都大学不念,更不要提那些一门心思考东京大学的人。日本著名演员三浦春马在电影《杀人偏差值70》中,饰演的就是一位3次冲击东大的“浪人”。
电影的剧情有着真实的背景。据日本雅虎新闻网报道,2018年的日本大学新生中,应届考生为79%,意味着“浪人”占了五分之一。根据大阪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日本63万名高考考生中,“一浪”人数超过10万,“二浪”近两万,“多浪”则达到6000。
顶尖高校的数据更加惊人。日本经济新闻社称,在该国号称最难考取的东京大学,“浪人”在考生中一度接近半数,近年来也从未低于30%;私立大学中公认最难考取的是早稻田大学,2018年报考该校文学部的考生中32.1%是“浪人”,政治经济学部为33.9%,先进理工学部更是高达37.6%。
“浪人”经历是人生财富
考场失意后不得不度过一年甚至更长的复读生活,“浪人”面临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复读似乎注定是一段痛苦而黑暗的日子。不过据日本经济新闻社报道,很多“浪人”的回答是“并非如此”,他们表示要充实、快乐地度过这段时间。
“‘浪人’时代是很幸福的。现在我念大三了,之前作为‘浪人’考生的时候每天都感到生机勃勃,非常快乐。”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这种心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优良的复读机构。在日本,主要从事大学应试辅导的学校被称为“预备学校”,其中不少知名讲师像明星一样活跃在媒体上。除了“宅浪”,大部分“浪人”考生会入读这样的学校。
预备学校的氛围和普通高中截然不同。“从小学、初中、高中、预备学校一路念到大学,我觉得预备学校明显是其中最好的。那里全是教学方法出色的老师,上课令人愉快。‘预习、复习都是很有趣的事。’‘奋斗令人心情舒畅!’有生以来我第一次产生这些想法。”日本经济新闻社引述一位“浪人”的话说。
“我在预备学校很开心。一直到高中时代,我都觉得(学校)充满各种毫无道理的事情,比如关系好的人结成奇怪的派系,跟高年级学生之间要保持异样的上下级关系,校园文化节要求团队合作……预备学校的人际关系没那么复杂,每个人都很独立。大家都相信再奋斗一年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上进心的人们聚在一起,心情很愉悦。”
这些发言颇具代表性。由于“浪人”人数众多,而且越是在名校比例越高,他们并不受社会歧视,家长往往也较为宽容,觉得复读的孩子“有骨气”。据台湾媒体“ETtoday新闻云”报道,2018年日本兴起“和‘浪人’男生谈恋爱”的风潮,因为复读的经历让这些考生“体会到人生不易,能成为很好的谈心对象”,而且他们知道很多有趣的“浪人段子”。简而言之,“浪人”比应届生显得成熟,所以更受青睐。
在活跃于日本社会的名人中,“浪人”出身者不胜枚举,他们对这段经历并不讳言,甚至视之为人生财富。日本文化信息网站“NAVER”列举了一些“著名浪人”,比如中国读者熟悉的作家村上春树,他作为“一浪”考进了早稻田大学戏剧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首位亚裔得主利根川进也是复读一年,才进入京都大学。
1960年,神奈川横须贺高等学校的一位毕业生为实现当外交官的梦想投考东京大学,结果连遭落榜,只得放弃“初心”入读庆应大学经济学部。几十年后,这位“二浪”当上了日本首相,他叫小泉纯一郎。
在日本经济新闻社看来,著名“浪人”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音乐人井上阳水。在日本首张破百万销量的专辑《冰之世界》的封套上,他讲述了一个“三浪”的故事:由于父亲是牙科医生,井上阳水也立志当牙医,但在考学的路上连续失败了3次。
第一年的复读生活,他总结为“甲壳虫乐队、女性、性的不安”,第二年是“甲壳虫乐队、女性、弹珠赌博机和麻将”,第三年则是“适应考试”。“人生中最初的玫瑰色时期,是‘浪人’时代。虽然过得乱七八糟,但离开父母的生活更加自由,我心中毫无悲壮感!每天都是阳光灿烂……”他写道。
在“浪人”时代开始的音乐活动,成就了井上阳水之后的人生。
当个“浪人”不容易
“浪人”并不都像日本经济新闻社描绘的那么逍遥自在,相反,有些人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日本精神病专家2014年的研究发现,约58%的“浪人”有抑郁情绪,20%为严重抑郁。研究认为他们缺乏自我认同感,常常沉浸在考场失利、来年再战的“焦虑、恼怒和不耐烦”中。
在日本,医生是最受憧憬的职业之一,但医科大学的录取门槛高不可攀。据日本共同社报道,2016年该国报考大学医学部的考生高达17万人,而国立、私立大学加起来的医学部入学名额只有8000个,自然催生出了“浪人”大军。
为此,著名的日本医科大学在官方网站上开辟了“浪人应试”版块,邀请成功考取了该校的“浪人”传授心得。“我在‘浪人’时代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每一次考试都如同末日审判,我怀疑自己将来能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为此,我跟家人及受人尊敬的老师进行了交谈,再次坚定了我的目标。”大五学生齐藤理帆写道。
“我整日浸泡在忧伤中,只想把一切抛诸脑后,压力一点儿也不小于落榜……考试近在眼前,我却看不进书,只顾躺在宿舍里盯着天花板,问自己为什么这么没用。”在日本资讯网站“知新闻”上,一位目标是早稻田大学的“二浪”倾诉着焦虑。只有翻看哲学和宗教书籍,才能让他短暂地逃避现实。
日本经济新闻社指出,有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日本每3名大学生中就有一人曾是“浪人”。近年来“浪人”减少,部分原因在于社会少子化和高等院校增加,使得上大学比过去更容易,另一个原因是泡沫经济破裂后,漫长的萧条使家长们失去了供孩子复读的能力。
供养“浪人”要花很多钱。预备学校收费不菲,在代代木教室、河合塾、骏台预备校等名校,单科补习费用往往就要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066元),还不包括杂费。如果是全科补习,高达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万元)的学费相当于普通大学一年的费用。再算上生活费,家庭承受的负担可想而知。
“浪人”在社会上声誉并不差,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可这种考学方式。2018年10月,日本著名脑外科专家茂木健一郎在推特网上批评称:“‘一浪、二浪’是以念完高中就要直接进大学为前提的产物,毫无多样性,这是人生观、事业观贫弱寒酸的体现。这种等级的人聚集在一起,构成日本的‘大学’,这太蠢了。本来在充满多样性的人生履历中,人们只要在适合自己的时间点迈进大学就好了。”这条推文获得了3.1万个赞。
相比于男生,“女浪人”的日子更难过。据日本“预备校指南”网站报道,2018年日本大学新生中“男浪人”占25%,“女浪人”只有16%。对怀有职业抱负的日本女性而言,一些大学刻板的性别观念堪称雪上加霜:去年8月,东京医科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被曝操控入学考试分数,以便淘汰更多的女生和复读生。调查人员怒斥这是“对考生背信弃义的行为”。
好在,并非所有大学都“剑走偏锋”。名列日本医科大学十强的顺天堂大学医学部公开表示接受“浪人”,但仅限“一浪”。同为“十强”的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三浪”也没问题。该校称,为医者需要一生意志坚强,所以他们欢迎“浪人”。事实上,该校每年超过一半的新生是“浪人”。
超过五分之一的考生是“浪人”
一提到“浪人”,熟悉日本的人也许会想到“大阪夏之阵”战役中以寡击众的名将真田幸村、幕末“天才剑士”冲田总司、动漫作品《浪客剑心》的主人公绯村剑心,还有大名鼎鼎的剑术家宫本武藏……浪人原本指失去主子的武士,也就是武士中的失业者。到了现代,日本人也这样称呼没考上称心的大学、准备来年继续挑战的人,相当于中国的复读生。
随着日本高考季到来,“浪人”们即将重返考场,为了心目中的学校再战一次。
日本的教育竞争不像中国和韩国那么激烈,但高考同样是大多数人“人生的大战”。考上哪所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人生道路是否平坦。日本的高等院校多种多样,与人口相比,院校数量可谓充足,基本上只要“不挑剔”就有大学可上。日本经济新闻社指出,很多“浪人”并非考不上大学——他们考上了,但不是第一志愿。他们的理念是,没考取第一志愿,高考就不算成功。
据日本经济新闻社报道,初次在高考中失利的人被称为“一浪”,也可读作“人并”,意为“普通的事情”。日本社会普遍认为,仅仅挑战一次就放弃第一志愿,是“没骨气”的表现。强调骨气的日本文化催生了一批带有悲怆和无奈色彩的称呼:高考第二次失利的人成为“二浪”,3次以上统称“多浪”;在家自学叫“宅浪”;不满已经就读的大学,准备回到考场向其他大学冲刺的人是“假面浪人”。
做“浪人”需要有超凡的意志,事实上,他们多是高分考生。有人考上日本“私立大学第一名门”庆应大学后拒绝就读,非京都大学不念,更不要提那些一门心思考东京大学的人。日本著名演员三浦春马在电影《杀人偏差值70》中,饰演的就是一位3次冲击东大的“浪人”。
电影的剧情有着真实的背景。据日本雅虎新闻网报道,2018年的日本大学新生中,应届考生为79%,意味着“浪人”占了五分之一。根据大阪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日本63万名高考考生中,“一浪”人数超过10万,“二浪”近两万,“多浪”则达到6000。
顶尖高校的数据更加惊人。日本经济新闻社称,在该国号称最难考取的东京大学,“浪人”在考生中一度接近半数,近年来也从未低于30%;私立大学中公认最难考取的是早稻田大学,2018年报考该校文学部的考生中32.1%是“浪人”,政治经济学部为33.9%,先进理工学部更是高达37.6%。
“浪人”经历是人生财富
考场失意后不得不度过一年甚至更长的复读生活,“浪人”面临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复读似乎注定是一段痛苦而黑暗的日子。不过据日本经济新闻社报道,很多“浪人”的回答是“并非如此”,他们表示要充实、快乐地度过这段时间。
“‘浪人’时代是很幸福的。现在我念大三了,之前作为‘浪人’考生的时候每天都感到生机勃勃,非常快乐。”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这种心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优良的复读机构。在日本,主要从事大学应试辅导的学校被称为“预备学校”,其中不少知名讲师像明星一样活跃在媒体上。除了“宅浪”,大部分“浪人”考生会入读这样的学校。
预备学校的氛围和普通高中截然不同。“从小学、初中、高中、预备学校一路念到大学,我觉得预备学校明显是其中最好的。那里全是教学方法出色的老师,上课令人愉快。‘预习、复习都是很有趣的事。’‘奋斗令人心情舒畅!’有生以来我第一次产生这些想法。”日本经济新闻社引述一位“浪人”的话说。
“我在预备学校很开心。一直到高中时代,我都觉得(学校)充满各种毫无道理的事情,比如关系好的人结成奇怪的派系,跟高年级学生之间要保持异样的上下级关系,校园文化节要求团队合作……预备学校的人际关系没那么复杂,每个人都很独立。大家都相信再奋斗一年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上进心的人们聚在一起,心情很愉悦。”
这些发言颇具代表性。由于“浪人”人数众多,而且越是在名校比例越高,他们并不受社会歧视,家长往往也较为宽容,觉得复读的孩子“有骨气”。据台湾媒体“ETtoday新闻云”报道,2018年日本兴起“和‘浪人’男生谈恋爱”的风潮,因为复读的经历让这些考生“体会到人生不易,能成为很好的谈心对象”,而且他们知道很多有趣的“浪人段子”。简而言之,“浪人”比应届生显得成熟,所以更受青睐。
在活跃于日本社会的名人中,“浪人”出身者不胜枚举,他们对这段经历并不讳言,甚至视之为人生财富。日本文化信息网站“NAVER”列举了一些“著名浪人”,比如中国读者熟悉的作家村上春树,他作为“一浪”考进了早稻田大学戏剧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首位亚裔得主利根川进也是复读一年,才进入京都大学。
1960年,神奈川横须贺高等学校的一位毕业生为实现当外交官的梦想投考东京大学,结果连遭落榜,只得放弃“初心”入读庆应大学经济学部。几十年后,这位“二浪”当上了日本首相,他叫小泉纯一郎。
在日本经济新闻社看来,著名“浪人”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音乐人井上阳水。在日本首张破百万销量的专辑《冰之世界》的封套上,他讲述了一个“三浪”的故事:由于父亲是牙科医生,井上阳水也立志当牙医,但在考学的路上连续失败了3次。
第一年的复读生活,他总结为“甲壳虫乐队、女性、性的不安”,第二年是“甲壳虫乐队、女性、弹珠赌博机和麻将”,第三年则是“适应考试”。“人生中最初的玫瑰色时期,是‘浪人’时代。虽然过得乱七八糟,但离开父母的生活更加自由,我心中毫无悲壮感!每天都是阳光灿烂……”他写道。
在“浪人”时代开始的音乐活动,成就了井上阳水之后的人生。
当个“浪人”不容易
“浪人”并不都像日本经济新闻社描绘的那么逍遥自在,相反,有些人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日本精神病专家2014年的研究发现,约58%的“浪人”有抑郁情绪,20%为严重抑郁。研究认为他们缺乏自我认同感,常常沉浸在考场失利、来年再战的“焦虑、恼怒和不耐烦”中。
在日本,医生是最受憧憬的职业之一,但医科大学的录取门槛高不可攀。据日本共同社报道,2016年该国报考大学医学部的考生高达17万人,而国立、私立大学加起来的医学部入学名额只有8000个,自然催生出了“浪人”大军。
为此,著名的日本医科大学在官方网站上开辟了“浪人应试”版块,邀请成功考取了该校的“浪人”传授心得。“我在‘浪人’时代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每一次考试都如同末日审判,我怀疑自己将来能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为此,我跟家人及受人尊敬的老师进行了交谈,再次坚定了我的目标。”大五学生齐藤理帆写道。
“我整日浸泡在忧伤中,只想把一切抛诸脑后,压力一点儿也不小于落榜……考试近在眼前,我却看不进书,只顾躺在宿舍里盯着天花板,问自己为什么这么没用。”在日本资讯网站“知新闻”上,一位目标是早稻田大学的“二浪”倾诉着焦虑。只有翻看哲学和宗教书籍,才能让他短暂地逃避现实。
日本经济新闻社指出,有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日本每3名大学生中就有一人曾是“浪人”。近年来“浪人”减少,部分原因在于社会少子化和高等院校增加,使得上大学比过去更容易,另一个原因是泡沫经济破裂后,漫长的萧条使家长们失去了供孩子复读的能力。
供养“浪人”要花很多钱。预备学校收费不菲,在代代木教室、河合塾、骏台预备校等名校,单科补习费用往往就要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066元),还不包括杂费。如果是全科补习,高达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万元)的学费相当于普通大学一年的费用。再算上生活费,家庭承受的负担可想而知。
“浪人”在社会上声誉并不差,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可这种考学方式。2018年10月,日本著名脑外科专家茂木健一郎在推特网上批评称:“‘一浪、二浪’是以念完高中就要直接进大学为前提的产物,毫无多样性,这是人生观、事业观贫弱寒酸的体现。这种等级的人聚集在一起,构成日本的‘大学’,这太蠢了。本来在充满多样性的人生履历中,人们只要在适合自己的时间点迈进大学就好了。”这条推文获得了3.1万个赞。
相比于男生,“女浪人”的日子更难过。据日本“预备校指南”网站报道,2018年日本大学新生中“男浪人”占25%,“女浪人”只有16%。对怀有职业抱负的日本女性而言,一些大学刻板的性别观念堪称雪上加霜:去年8月,东京医科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被曝操控入学考试分数,以便淘汰更多的女生和复读生。调查人员怒斥这是“对考生背信弃义的行为”。
好在,并非所有大学都“剑走偏锋”。名列日本医科大学十强的顺天堂大学医学部公开表示接受“浪人”,但仅限“一浪”。同为“十强”的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三浪”也没问题。该校称,为医者需要一生意志坚强,所以他们欢迎“浪人”。事实上,该校每年超过一半的新生是“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