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欧洲人想扑灭“华盛顿的怒火”

作者 张敬伟   青年参考  ( 2018年11月28日   02 版)

    美国和法国元首的“口水战”余波未散,欧洲人已在设法为华盛顿的怒火降温。

    当地时间11月20日,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欧盟不会变成“军事同盟”,也不会和北约竞争。更重要的是,她提到:“我们从没打算建立‘欧洲军’,也没有人该在这里谈论‘欧洲军’。”这番表态被解读为对马克龙倡议欧洲各国联手建立独立军队的否定,似乎还隐含着欧盟对法国的不满。

    马克龙的倡议曾得到德国总理默克尔认可。现在,莫盖里尼的“一锤定音”等于重击了坊间常说的“欧洲双核”——马克龙此前还强调要和德国“重建欧盟”。对马克龙和默克尔而言,这无疑是极丢面子的事,更意味着欧盟内部出现了动摇和分歧。

    眼下的欧洲正值多事之秋。英国脱欧频现争议,西班牙要和英国单独谈直布罗陀问题,法国要脱欧后的英国给予法国更多捕鱼权;意大利预算案遭布鲁塞尔反对;默克尔的政治生命即将终结……现在,马克龙又遭欧盟高官“打脸”。人们不能不遐想,在特朗普的强横作风下,欧洲的精英是否准备妥协?至少,声明不建“欧洲军”,是欧洲向美国示弱。

    马克龙面上无光,特朗普多半暗中得意。欧洲人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跨大西洋关系并不平等,欧洲离不开美国这个盟主。二战后定型的国际格局,决定了欧洲对美国的依赖存在巨大惯性,即便后者这两年愈发我行我素。

    欧洲向美国让步的迹象并不唯一。11月19日,在比利时召开的欧盟外长会议上,欧盟决定对伊朗的一些个人进行制裁,理由是“伊朗支持的势力准备在法国和丹麦发动袭击”。这表明,在美国发动第二轮对伊制裁后,欧盟的立场有所调整,出现了向美国靠拢的趋势。

    不久前,欧盟还在极力反对美国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毕竟,伊核多边协议当年成功签署,欧洲三强法国、德国、英国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今特朗普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欧盟若一味附和美国,不仅显得言而无信,也比美国更容易遭受来自中东地区的军事威胁。但随着美国将大棒挥舞得越来越猛,欧洲企业在伊朗的业务举步维艰,在此情势下,欧盟继续硬抗美国对伊朗的新一波制裁,渐渐心有余而力不足。

    美国此前给予进口伊朗石油的暂时豁免名单中,并没有德法英三家。显然,特朗普认定欧洲的政治家不敢“拍案而起”,即使马克龙和默克尔不时出言还击,也不过是发发牢骚。如今,欧盟找到了制裁伊朗的借口,虽然只是针对个人,但在外界眼中难免有“欧美合流”的观感,会进一步导致伊朗对欧洲失去信任,让欧盟丢掉区域协调者的公信力。更可怕的是,欧洲若加入对伊制裁,必定让伊核多边协议加速沦为一纸空文;下一步,德黑兰方面或重启核计划,中东可能陷入军备竞赛的危险态势。

    美国任性而为,欧洲不得不避其锋芒、放低身段。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今后更需要关注大西洋两岸的合力对贸易问题产生的影响。虽然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让欧洲很受伤,但在市场经济地位、知识产权等方面,欧美两方的对华立场有一定程度的交集。因此,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欧洲并非不可能“拉偏架”,即希望中国向美国妥协。

    如果中美贸易摩擦继续,欧洲的倾向可能逐步明朗。当然,中美在即将到来的G20峰会上达成共识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决定双边或多边国际经贸关系的始终是实力,若中国能在美国的压力面前稳住阵脚,应对欧洲或其他方面的机会主义动作自然不在话下。

    ▋作者是智库“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

 

特朗普的词典里没有“价值观外交”
欧洲人想扑灭“华盛顿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