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向往退休” 那边“退而不休”
本报记者 温莎
青年参考
(
2018年09月19日
12
版)
24岁的张天是北京某互联网公司运营部员工,他和父亲都是独生子。“爷爷奶奶前阵子同时生病住院,我父母除了要承担经济上的巨大开支,还要在医院照顾两位老人,我妈妈后来也病倒了。”张天说,他由此想到了未来。“我和未婚妻都是独生子女,到时候要照顾四位老人,还要考虑孩子的教育等,压力会特别大。”
《中国青年报》中青舆情监测室、中青华云大数据近日对1992名18至35周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各个年龄段中,90后是最关注养老问题的群体,高达87.9%的受访90后关注养老问题。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刊文称,存钱防老、存钱防病、存钱防失业,是许多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与此同时,英媒报道称,随着日益增长的中产阶层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中国老人的退休观念正在改变。
年轻人关注养老,但行动力不足
《中国青年报》中青舆情监测室、中青华云大数据的调查显示,照顾老人时间和人手不够(65.3%)、收入和储蓄恐难支撑开销(59.0%)、“空巢老人”紧急求助(53.6%)是受访年轻人最担忧的三个问题。为缓解养老焦虑,62.0%的受访青年通过理财筹集更多养老金;93.0%的受访青年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制定专门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政策。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刊文称,由于社会福利系统、医疗系统、教育系统等尚待完善,加之职场竞争日益激烈,养老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关注度极高。
然而,和年轻人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行动力不足。不久前,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了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正在承受着“夹心一代”压力的年轻人储蓄更少,负债更多。该报告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了超过2.8万人的回答,调查对象覆盖了从一线城市至四线城市的范围。
《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年轻人将目标退休年龄设定在57岁左右,并且对退休生活颇为乐观和向往。然而,仅有44%的年轻受访者开始为养老存钱。没有进行养老储蓄的受访者计划开始储蓄的平均年龄是40岁,这意味着,在达到目标退休年龄前,他们平均只有17年来储备资产。
尽管如此,年轻一代对未来仍然乐观。在他们看来,自己至少需要163万元才能过上舒适的退休生活。根据当前的储蓄状况和银行存款利率推算,在不进行投资的情况下,他们需要59年才能有足够的资金。但《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几乎一半的年轻一代(44%)和35岁以上人群(45%)深信,自己将有足够的储蓄用于养老。
值得一提的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超过半数还未准备养老储蓄。不少年轻人期待政府养老金成为养老的主要支撑,却对养老金制度知之甚少。调查样本中,有超过97%的年轻人对养老金了解很少或者完全不了解。
对于这种矛盾,已工作5年的李先生在接受《青年参考》采访时表示,自己道理都懂,但有心无力。“我在北京年收入20万元,抛开房租等生活所需,每年的存款大约在10万左右,春节回家就没了一半,实在存不下什么钱。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老了以后的事,就等老了以后再想吧。”
已有敏锐者从中发现了商机。《青年参考》记者注意到,蚂蚁金服旗下蚂蚁财富平台日前上线了针对年轻一代的养老平台“养老专区”,目前设置在支付宝的“财富入口”内。据蚂蚁金服发布的消息,蚂蚁金服还将增加游戏元素,推出养老金游戏,如养老金抢答赛等,希望潜移默化地培养年轻一代的“养老心智”。
老年人希望退休后“生活品质不下滑”
英国“BrinkNews”网站注意到,随着日益增长的中产阶层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退休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以前,中国人通常在50岁至60岁退休,然后依靠养老金和储蓄度过后半生。然而,美世咨询公司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随着寿命的延长,许多中国人计划退休后保持工作状态。
美世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75%的受访中老年人期望活到80岁以上,近70%的人希望退休后的生活品质不下滑,但只有43%的人认为他们有足够的储蓄。此外,65%的中国人从来没有期望退休,他们期望退休后以某种身份继续工作、挣钱。这一人群大致可分为三类:拥有一技之长,选择“退而不休”;虽然步入老年,但因生活所迫需要工作,补贴家用;子女成家立业后,老人没有生活负担,利用积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年人投资的过程中,其权益常常受到侵害。从保健品到利用老年人对子女的关爱进行诈骗,各种“骗局”花样翻新,类似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切实发生在人们身边。
家住北京东城区的王奶奶今年68岁,女儿已经成家,工作繁忙,只有周末偶尔回家看看老两口。王奶奶告诉《青年参考》,自己去年陷入保健品的骗局,花了三万多块钱买了许多产品,还向亲朋好友推荐,女儿知道后大发脾气。
退休之前,王奶奶是位老师,刚退休那会儿学校想返聘她几年。“我想答应,但女儿不愿意,觉得说出去亲戚朋友觉得她不孝顺。我想也是该休息一下了,但闲下来的生活有些孤独。“王奶奶说。但现在,她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因为女儿怀孕了,“自己的孩子,我肯定要好好照顾”。
24岁的张天是北京某互联网公司运营部员工,他和父亲都是独生子。“爷爷奶奶前阵子同时生病住院,我父母除了要承担经济上的巨大开支,还要在医院照顾两位老人,我妈妈后来也病倒了。”张天说,他由此想到了未来。“我和未婚妻都是独生子女,到时候要照顾四位老人,还要考虑孩子的教育等,压力会特别大。”
《中国青年报》中青舆情监测室、中青华云大数据近日对1992名18至35周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各个年龄段中,90后是最关注养老问题的群体,高达87.9%的受访90后关注养老问题。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刊文称,存钱防老、存钱防病、存钱防失业,是许多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与此同时,英媒报道称,随着日益增长的中产阶层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中国老人的退休观念正在改变。
年轻人关注养老,但行动力不足
《中国青年报》中青舆情监测室、中青华云大数据的调查显示,照顾老人时间和人手不够(65.3%)、收入和储蓄恐难支撑开销(59.0%)、“空巢老人”紧急求助(53.6%)是受访年轻人最担忧的三个问题。为缓解养老焦虑,62.0%的受访青年通过理财筹集更多养老金;93.0%的受访青年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制定专门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政策。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刊文称,由于社会福利系统、医疗系统、教育系统等尚待完善,加之职场竞争日益激烈,养老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关注度极高。
然而,和年轻人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行动力不足。不久前,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了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正在承受着“夹心一代”压力的年轻人储蓄更少,负债更多。该报告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了超过2.8万人的回答,调查对象覆盖了从一线城市至四线城市的范围。
《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年轻人将目标退休年龄设定在57岁左右,并且对退休生活颇为乐观和向往。然而,仅有44%的年轻受访者开始为养老存钱。没有进行养老储蓄的受访者计划开始储蓄的平均年龄是40岁,这意味着,在达到目标退休年龄前,他们平均只有17年来储备资产。
尽管如此,年轻一代对未来仍然乐观。在他们看来,自己至少需要163万元才能过上舒适的退休生活。根据当前的储蓄状况和银行存款利率推算,在不进行投资的情况下,他们需要59年才能有足够的资金。但《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几乎一半的年轻一代(44%)和35岁以上人群(45%)深信,自己将有足够的储蓄用于养老。
值得一提的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超过半数还未准备养老储蓄。不少年轻人期待政府养老金成为养老的主要支撑,却对养老金制度知之甚少。调查样本中,有超过97%的年轻人对养老金了解很少或者完全不了解。
对于这种矛盾,已工作5年的李先生在接受《青年参考》采访时表示,自己道理都懂,但有心无力。“我在北京年收入20万元,抛开房租等生活所需,每年的存款大约在10万左右,春节回家就没了一半,实在存不下什么钱。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老了以后的事,就等老了以后再想吧。”
已有敏锐者从中发现了商机。《青年参考》记者注意到,蚂蚁金服旗下蚂蚁财富平台日前上线了针对年轻一代的养老平台“养老专区”,目前设置在支付宝的“财富入口”内。据蚂蚁金服发布的消息,蚂蚁金服还将增加游戏元素,推出养老金游戏,如养老金抢答赛等,希望潜移默化地培养年轻一代的“养老心智”。
老年人希望退休后“生活品质不下滑”
英国“BrinkNews”网站注意到,随着日益增长的中产阶层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退休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以前,中国人通常在50岁至60岁退休,然后依靠养老金和储蓄度过后半生。然而,美世咨询公司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随着寿命的延长,许多中国人计划退休后保持工作状态。
美世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75%的受访中老年人期望活到80岁以上,近70%的人希望退休后的生活品质不下滑,但只有43%的人认为他们有足够的储蓄。此外,65%的中国人从来没有期望退休,他们期望退休后以某种身份继续工作、挣钱。这一人群大致可分为三类:拥有一技之长,选择“退而不休”;虽然步入老年,但因生活所迫需要工作,补贴家用;子女成家立业后,老人没有生活负担,利用积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年人投资的过程中,其权益常常受到侵害。从保健品到利用老年人对子女的关爱进行诈骗,各种“骗局”花样翻新,类似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切实发生在人们身边。
家住北京东城区的王奶奶今年68岁,女儿已经成家,工作繁忙,只有周末偶尔回家看看老两口。王奶奶告诉《青年参考》,自己去年陷入保健品的骗局,花了三万多块钱买了许多产品,还向亲朋好友推荐,女儿知道后大发脾气。
退休之前,王奶奶是位老师,刚退休那会儿学校想返聘她几年。“我想答应,但女儿不愿意,觉得说出去亲戚朋友觉得她不孝顺。我想也是该休息一下了,但闲下来的生活有些孤独。“王奶奶说。但现在,她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因为女儿怀孕了,“自己的孩子,我肯定要好好照顾”。